•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艺术与技术的时空交睫

    时间:2021-03-27 08:16: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强势崛起,正驱动中国水墨艺术步入“数字化时代”。本文认为,“数字水墨”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研究和创作成果可延伸至区域形象宣传、古代水墨画保护性修复、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建筑装潢等多元化的产业平台。然而,只有攻克一系列技术瓶颈,回归传统水墨的精神内核和韵味格调,才能催生并不断拓展“数字水墨”这一新兴文化业态,这也是文化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向,是中国元素走向全球的绝佳载体。

    关键词:数字水墨;数字艺术产业;数字绘画技术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97-03

    一、引 言

    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然而,目前中国文化逆差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数字化语境下,以恰当的符号、策略和路径来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这对于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文化命题”提到中央全会的高度,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系统阐释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六大目标,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高新科技催生的新兴文化业态 “数字水墨”,是当下及未来中国元素的绝佳传播载体和艺术展示舞台,标示了极具活力和潜力的艺术创意领域与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二、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 “数字水墨”的崛起

    (一)国内外学者对“数字水墨”所持观点

    国内外的诸多学者都曾提出过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观点。比如,19世纪的哲学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就认为,“直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像我们所知道的,叫做艺术和科学。科学与艺术既不同而又相互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罗伊·阿斯科特断言:“新媒体艺术家将转化成媒体技术专家,或者被媒体技术专家取代”。中国美院教授宋建明也曾说,“二十年前,对于我们,艺术和科学是完全隔离的,而且设备完全被排除在艺术领域之外,连摄影是否属于艺术都曾引起不小争议。而现在,艺术家开始选择以高技术为工具,其挑剔程度与科学家不相上下;而一些科学家也开始对高科技制造的美学效果产生兴趣,创造了大量连艺术家也叹为观止的作品”。

    (二)数字技术与绘画艺术结合不可阻挡

    数字技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将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2000年至今,以“数字绘画”为题的期刊论文有60余篇。曹先兵在《数字绘画的特点及创作特征》一文中指出,数字绘画本身创作工具的特性使其在传播、交互、创作心理体验以及市场应用价值方面与传统绘画有所不同。张大羽在论文《融合与拓展——论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关系》中提出,商业性和艺术性是数字绘画未来发展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钟远波和罗天昱的研究认为,数字绘画是“艺术摆脱以视觉为中心的束缚过程中的一大飞跃”,艺术家把因特网作为最大的美术馆来展示他们的作品,从而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方式。

    (三)“数字水墨”的学术成果较为匮乏

    目前,针对“数字水墨”的学术成果仍不多见。胡春涛在《e时代数字中国画之思考》文中写道,数字中国画“是集传统国画美学精神与电脑科技于一体的一朵艺术奇葩”,是中国画的历史与现状所决定的技术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张春新、李亚妮在《论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的结合——数字中国画》中分析了数字中国画的特点,即拓展了绘画表现的渠道、具有交互性、转换性和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张海彬在其文章《论中国画之数字化生存》中认为,“中国画向数字化转型,也必须经历由传统向现代创新和适应的转换,找到一个结合点,化无形为有形,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新的角度展现传统中国画的形、神、韵和境”。薛和在《数字文化背景下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一文中提出了“如何重新构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画精神”这个重要命题。邝卫国、冯伟一的《论传统中国画的数字化发展》,周杰的《试论数字中国画艺术的影响与创作》,余孟杰的《中国画中的设计之美——试论数字媒体如何表现中国传统艺术》也就数字中国画的价值、技法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了探讨。从整体情况来看,关涉“数字水墨”技术难点及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四)“数字水墨”崛起的必然性

    中国画这门古老的国粹艺术,正是因为一直秉承“夫画者,天下变通之大法”的优良传统,才能历千年而弥新。而“数字水墨”不仅代表着现代高端电子绘画技术手段,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现代绘画精神。一方面,“中国水墨画”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它的民族性、独特性、经典性使其区隔于异域文化而确立了独立生产的地位和跨境吸引的价值;另一方面,“数字中国画”富含典型的时代特征,它的世界性、体验性、发展性使其渗透于环球文化而延伸了互动传播的场域和魅力创造的空间。因此,召集具有数字艺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和关注数字绘画的政府机构、企业和专家群体,开展“数字水墨”的研究和创作,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继续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空间;有利于践行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有利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总之,“数字水墨”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新兴艺术型态之一,它通过数字技术将中国水墨画向世界传播,既传承了民族艺术,又展现了时代飞跃。

    三、多元化产业平台:“数字水墨”的可拓展领域

    目前,国内外普通公众对于艺术的关注度和喜爱度剧增,提高艺术修养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的大中型城市都化身为艺术投融资和艺术高端消费群的聚集地,很多收藏家和艺术沙龙在观望数字艺术作品这块价值洼地。

    (一)数字水墨可应用于国家、区域的形象宣传,古代珍贵水墨画的保护性修复研究和临摹复制

    从传播手段讲,数字中国画是将民族艺术推向全球、从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绝佳载体。新型的“数字中国画”是集传统水墨韵味绘画、现代审美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的数码艺术作品,它将为绘画过程和国粹艺术的推广带来不少便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徐徐展开的动态山水画长卷屡次让人震撼,“天地之间,丹青流淌,水墨晕化,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黑衣人人体做画、青少年蜡笔上色、运动员踩画彩虹等演员们独特的身体语言,在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上舒展、流动,蕴涵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趣和韵味,表达出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中央电视台的数字水墨形象宣传片通过描绘一滴墨滴入水中后,与水互相渗透融合,并由此幻化出山水、花鸟、武术、建筑等一系列中国文化元素的过程,诗意展现“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之意境,渲染烘托出央视这个品牌的深厚悠久、博大精深、应势之变,将水墨带入了一个新的创意世界。

    (二)数字水墨可应用于电影动画、电子游戏、电視节目、手机屏保等数字艺术产品

    中国的影视制作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一批具有国画元素的影视作品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1961年7月,上海美影厂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震惊了国际影坛。这部影片动作细腻,感情含蓄,独具韵味,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与迪斯尼卡通片的趣味迥然不同。在摄制技术上,它突破了一般动画片的“单线平涂”的制作规范,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优美的画面和诗样的意境,使动画艺术有了重大突破,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1988年10月,同是上海美影摄制的《山水情》,摄影师打破了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其构图、镜头、造境、运笔,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三)数字水墨还可应用于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工艺包装设计、书籍装帧集文字设计等

    数字水墨可为各地的艺术机构、文化名胜古迹、高级会所、餐厅等提供户外广告和内饰材料。目前,“数字油画”正快速成为建筑外饰和室内设计的新宠,而很多中式风格的设计非常缺乏价格适中、易于展示的中国画艺术品。近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风靡全球,中华艺术真正走向了民间。数字中国画应用于日常工艺品,也是为了让囿于小圈子的精英文化,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大众。2011年10月底,法国驻华使馆新馆的接待大厅就应用了中国水墨画影壁。大使官邸接待大厅的进门位置设计了一个采光天井,三面玻璃,一面是大理石影壁。影壁上装饰着中国水墨画,设计师说,天井的设计中可以发现风水的印迹,他还把它落实到一个五行院落之中。

    在文化创意之都,中国水墨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将会有美妙的前景。以2011年成都双年展为例,韩国艺术大师李二男的数字水墨《溪山行旅图》成为了现场明星展品(观众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0分钟)。该作品由4块长方形玻璃镜面组成画面,随着山水色彩及景别的不断变化,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外国艺术家能从古典东方文化中找到灵感与题材破格创新,中国本土艺术家于此更应责无旁贷。以液晶显示屏代替画布,让这门传统的国粹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将开辟数字艺术与市场产业的链接空间,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回归与超越:“数字水墨”技术攻坚

    随着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艺术载体的多元化、大众化,现代人已不满足于参观艺术展览,而是更渴望将艺术品据为己有,甚至自己来创作艺术,这使“数字水墨”有了巨大的社会需求。目前,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已编写了“数字绘画”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专辟“数字绘画艺术实验室”,在教学体系中设置了数字绘画技术、数字摄影插图、卡通表现技法、插图创作、卡通与连环画编创等课程;南开大学文学院与Wacom公司在该校合作成立了“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在数字网络技术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并在引领数字中国画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各层级的数字艺术教育,将引领艺术创作的新潮流。然而,“数字水墨”的研究和创作都处于起步期,给这一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数字水墨”所更换的是创作材质,但传统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和意境格调不应抛弃。在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手段,将传统中国画(包括工笔画、写意、书法等)转换成为较便捷、更易被普通人所掌握、更接近水墨美学价值的绘画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技术攻坚是关键问题。数字水墨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类新兴文化业态的未来趋向。

    事实上,尚处于试笔阶段的数字水墨,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和艺术上的不完善之处。以水墨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桯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虽然在荧幕上看到活动的水墨滃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墨画。若真的要在宣纸上用水墨画出那么多连续动作,将很难把连续画面上的人物或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类似的水墨动画《牧笛》,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片上,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

    五、小 结

    为了超越宣纸与笔墨的表达形式,而又不失传统水墨的精神内核,需要在全方位考察现阶段国内外数字绘画的基本状况、工具与材料的使用与开发状况、相关研究团体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现阶段数字绘画的利弊成因,了解与掌握数字绘画在当前以及今后可能形成的新的变化和趋势。集中围绕业界与传统中国画相关联的数字绘画(或设计)成果进行研究、梳理,掌握这些成果的核心技术手段、研究、分析其美学价值。要创作数字水墨,必须对传统水墨画的笔触、层次、浓淡、虚实、墨润效果了如指掌。

    因此,需召集水墨画艺术家群体和数字水墨研究专家,共同解析、梳理、归纳、总结水墨画图式中的样式、规律、效果以及审美意趣,形成纸上中国画完整的笔墨效果体系框架,从而研发出一套适用于数字水墨的图式参数和笔墨效果模拟还原通道。建立新的技术通道,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再现或局部再现水墨画在宣纸上(或绢上)的基本效果,使数字中国画的软件操作能够适用于广泛的社会群体。只有攻克了单幅数字水墨的技术瓶颈,才可能将其扩展至数字水墨动画制作、新媒体传播途径(如手机)开发等切合时代发展需要、又符合民族文化产业战略的一系列实际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美)思雷伊纳·彭达维斯著.徐洁译.数字绘画与创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美)理查德·E.凯夫斯著.孙绯等译.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劉少娟.中国画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13).

    [4]索启.中国画美感要素在数字电影画面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12).

    [5]张旺.我的数字中国画[J].世界文化,2011(10).

    [6]王曦.让水墨在虚拟世界中流淌——论水墨动态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前景[J].今传媒,2010(11).

    [7]张海彬.论中国画之数字化生存[J].大舞台,2010(3).

    [8]张春新,李亚妮.论数字艺术与中国画的结合——数字中国画[J].黑龙江史志,2009(22).

    [9]蔡丛玉.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产业中的新发展[J].魅力中国,2009(15).

    相关热词搜索: 时空 艺术 技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