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数字图书馆与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1-04-08 07:59: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组织与研究、网络建设、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分别概括了中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认为: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另一种形式,传统图书馆将长期延续并发展。中小图书馆应当大力加强自动化及局域网、电子阅览室、特色数据库及特色文献数字化的建设,以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客观形势。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中小型图书馆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3-181-03

    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图书馆界从不同角度做过多种阐述,概括起来,数字图书馆有如下特征:①数字化信息。②网络化存取。③分布式管理,内容包括采用元数据与对象数据库二级组织方式,将元数据(描述和管理数据库的数据)存放于数字图书馆中心的超大规模服务器或若干个通信条件好的镜像点上,将对象数据库分布存放于各地的资源点内,形成网上信息资料中心。

    (二)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美国早在1991年就率先研制数字图书馆;1995年制定“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NDLP),并成立数字图书馆联盟(NDLF)负责协调与组织;1995年与西方七国共同制订数字地球(GII)计划,成为全球知识信息数字化的行动指南。在与西方七国合作的同时,美国与中、日、韩等13国协议创建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加强亚太合作。

    美国先后投入巨资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1992年美国17所大学与图书馆共同研制Ohio图书馆及信息网络计划(Ohio Link)计划,1994年美国国防部ARPA、科学基金会NSF、航空宇宙局NASA资助美国六所著名大学承担“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对数字图书馆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IBM公司于1996年开发基于AIX平台的Digital library Version1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1997年开发基于NT平台的Digital library Version2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有OCLC的都柏林元数据(Dublin Core),CNRI公司的指针技术URNs与PURL,PineCore system公司的数据仓库技术,微软的COM/DCOM、OMG組织的CORBA等分布式构件技术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网络互连方面,美国1995年公布“信息检索:开放系统互联的应用定义与协议”即Z39.50协议;“开放系统环境下馆际互借协议”即ISOILL协议。Z39.50、ISOILL与TCP/IP、NETBUI等协议的制定奠定了图书馆网络互连与资源共享的基础。

    如今,美国的加州、国会、IBM等公司三大系列的电信骨干网已建设成熟,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加州数字化图书馆、弗吉尼亚虚拟图书馆、东北地区研究图书馆联合体等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

    在信息数字化建设方面,美国也成绩斐然。OCLC开发First Search系统,提供数据库服务,有70多个数据库在线服务。CARL公司的Uncover数据库提供2万多种期刊文献资料的各种信息和服务。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的Ei Village的Compendex与PageOne数据库对工程类信息收集全面,更新及时,检索便捷。还有UMI公司的ProQuest Research Library、LEXIS-NEXIS公司的Academic数据库、EBSCO公司的学术全文数据库……。199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美国的记忆”项目,欲将所有馆藏数字化,可称为划时代的浩大工程。

    在美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其它各国也投入巨资争相研制与开发,最著名的是欧洲7个国家17个图书馆的“欧洲电子图书馆计划项目”(UNIVERSE),它是一个全球开放的数字图书馆体系,实现了跨语种、跨代码、跨记录格式的分布式检索和资源共享。

    另外,Internet上的虚拟图书馆也大量涌现。

    (三)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中国对此也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已稍具雏形。

    首先,网络的建设在ChinaPAC、ChinaDDN、ChinaFRN、PSTN和CHINAMAIL的基础上先后建成CSTNet、CHINANet、CERNET、联通、网通五大网络,网络间互通、互连,分别设专线与Internet相接;互联网的建设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

    其次,数据库与数字化文献的建设。主要有万方公司的《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科院的《中国科学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公司的《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等,还有清华同方公司承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等。

    1999年3月,国家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合作成立文献数字化加工中心,对馆藏4500万页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加工。

    以上成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1996年由文化部牵头,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单位联合筹建“中华文化信息网”并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同年6月,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创立“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1998年文化部图书馆司开发“金图”工程(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各个大中型图书馆相继从自动化、网络化向数字化发展。1999年8月,国家图书馆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联合共建数字图书馆群(DLC)。另外,超星、“书生之家”等网上专业数字图书馆也相继建立。至此,一个以国家图书馆为龙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已稍具雏型。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中小型图书馆的发展影响

    从以上阐述可看出,由于数字图书馆直接面对用户的资源库建设、对文献内容深加工所形成的智能化检索及面向全球的服务对象,使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的中小型图书馆似乎不在有生存的条件。但由于技术条件、环境及发展现状等主客观因素使数字图书馆只能是新时代图书馆的另一种形式,传统图书馆(包括中小馆)将长期延续并发展。

    但数字图书馆建设毕竟是图书馆界的一场革命,它会对中小型图书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资源的扩大。数字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组织标引深度使各资源库间实现跨库无缝链接成为可能;只要采用合适的查询引擎及中间件,用户能够方便迅速地找到所需内容,通过网络可浏览、打印、下载、编辑、经过授权可复制、刻录光盘变为本馆资源。比如CALIS、CNKI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资源,还有通过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及镜像站利用OCLC、Ei Village资源,通过CALIS查阅Uncover数据库……,以前对中小型图书馆而言难以目睹的信息,共享利用成为可能。

    其次是工作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堆砌式文献馆藏建设将彻底改观;面向本馆读者群体、组建与管理本馆特色资源库、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利用将成为主要形式。

    最后是服务对象的扩展。中小型图书馆通过上网融入世界资源共享体系中来,通过特色资源库建设融入数字图书馆体系中来,固定的服务对象范围限制将打破。

    三、中小型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我国中小型图书馆大多比较落后,网络建设简单,信息资源短缺,文献加工粗糙,人员素质较低。面对数字图书馆的狂潮,我国必须加速建设,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一)必须大力加强自动化及局域网的建设

    1.中小型图书馆局域网建设之路。

    首先,结合本馆实际确定网络体系结构,整体规划。其次,选好服务器,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由单个服务器发展为群机系统体系。再次,是选好存储设备及方式。资源的存储与管理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技术的发展使存储设备由磁盘、光盘、硬盘到磁带机、光盘塔到磁盘阵列、阵列镜像服务器、网络光盘服务器、网络附加存储设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存储容量及安全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再就是综合布线及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UPS电源的选购与升级。最后,实现与Internet及数字图书馆的无缝联接。

    2.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

    中小型图书馆必须加强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硬件设施的增加与升级。入关后,硬件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功能越来越强,是图书馆建设的大好机遇。

    软件的建设也必须加强。如今,图书馆自动化软件举不胜举;国外著名的有Dynix公司的HORIZON,EOS公司有SERIES,Innovative Interface公司的INNOPAC,Sirsi公司的Unicore等;国内,IlasII、汇文、丹诚、文津、博菲特、TOTALS……数不胜数。但大多软件功能不能兼容,必须慎重选择并做好软件的升级,为馆际互联、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对其它软件,例如Office、TRS、Ariel、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也必须重视与研究。

    (二)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及上网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电子阅览室向读者提供互联网服务及数据库与电子出版物的检索服务;通过电子阅览室也可实现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直接利用。

    (三)进行数据库及特色文献数字化的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面向全球,但上下五千年人类的文明成果无穷无尽,大中型图书馆不可能将其全部数字化提供利用。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必须拾遗补缺走地区联合之路创立地区特色馆藏体系及特色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有Foxpro、Access、SQL-Server、Sybase等关系数据库技术,也有Object Store、O2等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还有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仓库技术等。中小型图书馆可根据资源类型、特征组建合适的数据库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除数据库建设外,中小型图书馆还必须对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工作,力争成为数字图书馆分布式管理资源库中的一小部分。

    文献的数字化早先只有OCR图像扫描方式及人工录入方式;OCR扫描信息空间占用大且缺乏检索功能,人工录入成本高且只有文本形式。如今,数字化信息制作软件层出不穷,我国清华大学的“多媒体知识仓库建库管理系统(KD3.5),”超星公司的“超星数字图书制作系统”,书生之家的“书生全息数字化制作系统”,不但可原貌再现文献信息且具备全文检索,加工速度快、成本也不是很高,用户可直接购买自行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

    (四)加强主页的开发与Internet资源的利用

    图书馆主页是因特网上宣传图书馆的窗口。通过主页除对特色化馆藏进行大力宣传外,还要提供Internet服务;定期通过搜索引擎对网上专题信息网址、站点的搜集、整理、加工并提供读者无缝链接的方式,尤其是与数字图书馆的链接。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兴未艾,中小图书馆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对策,参与其中,适应变革,在新时代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利红.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1).

    [2]刘年娣等.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J].图书馆杂志,1999(4).

    [3]张滨生,于爱香.各国数字图书馆方兴未艾[J].图书馆建设,1999(5).

    [4]林海青.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中国图书馆学报[J],2000(1).

    [5]孙利平.因特网与科技信息检索[J].图书馆论坛,2000(4).

    [6]张晓林.图书馆技术机制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0(1).

    [7]杨振江.中外数字图书馆建設的差距及我们面临的任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0(9).

    [8]李慧.数据库技术与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组织[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5).

    (责任编辑:刘军平)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