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基于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2 08:01: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传统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其中,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延续提供一条重要途径。传统村落展现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的民风民俗,从而吸引大量的游客,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传统村落进行旅游业开发,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具有促进作用。其不仅能够为村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契机与动力,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促使村民自觉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还能够完善村落基础设施,优化人居化境。但是,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也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项目单一等等会制约村落的旅游开发,外来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旅游开发者急功近利、村民保护意识薄弱都会对村落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二、石洞沟村介绍与资源分析

    (一)石洞沟村介绍

    石洞沟村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的西南山中,属荥阳市西部,西南与巩义市相接,北为汜水镇,东与郑州市上街区为邻,与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相邻,区位交通便利。石洞沟村依山而建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有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历史传承悠久,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2016年,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二)旅游发展资源

    石洞沟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承载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梳理将石洞沟村旅游开发资源归为宗族文化、建筑文化、环境文化、民俗文化四个方面。

    1.宗族文化

    石洞沟村内约75%是傅姓人,家谱记载,傅姓始祖为商王武丁的宰相傅说,村内祠堂商相祠是商王武丁之子祖庚为傅说建造,并褒奖傅说全力辅佐朝政、忠厚传家的优良品行,特赐予“良弼家风”金匾挂于商相祠堂大门上方,商相祠之后成为傅氏祭祖祠堂。祠堂内现存有傅说后世傅檙于康熙年所立《崇俭约》碑文,以告诫族人乡邻俭以养德,留下“正、善、俭、孝、学”五字傅家祖训,并在商相祠前设二十四级台阶,寓意二十四孝,祠堂内傅氏族谱记载了傅氏同宗同源的血缘脉络、人物事迹历史等等。至今,每至节日祭典都会有傅姓人来此地寻根问祖。

    2.环境文化

    自古以来,古人对村落的选址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所做出的选择,追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往往以“背山面水”“依山傍水”为优。石洞沟位于豫中黄土台塬地,村落东南西山岭是似蝎子的蝎子山,由西向东扩展,古时名为“澄古川”的河穿流而过,致使村落地势西高东低依山而建,又因比周边地势高,形成“龟地”的独特地貌与风水格局。周边还有蜘蛛山、黑虎岭林果区等自然景观,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古人追求的理想生存发展之地。石洞沟村古属汜水县,是当时西通洛阳的必经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保有多处遗址。

    3.建筑文化

    石洞沟村建筑颇多,宗祠建筑商相祠历史最为久远,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有记载的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年左右,少部分建筑已逾千年,这些传统建筑虽历经风雨,但建筑结构保存良好。目前存有林门、南街、河东三处古民居建筑群,形成由西向东的空间布局形态,宅院布局主要为一进合院形式,并利用周围山体打建窑洞。利用村落周边自然材质资源,取材于河中鹅卵红石建房、筑窑,形成了石洞沟村特有的卵石砌筑房屋及卵石裱砌窑洞装饰。此外仍存有保和寨、保安寨等古寨遺址与古庙院、古河道等遗址。这些传统建筑记载了村落不断发展的历史变迁痕迹。

    4.民俗文化

    石洞沟村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以果林业、手工艺技术为辅的传统民间村,传承了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技术有傅说发明创造的版筑术、当地特有的红石建筑工艺与窑洞建筑装饰技术、传统手工艺草竹编、纺织技术等;传统民俗与特色节庆方面传承了商相祠祭祖、庙会、火神会、青苗土地会、马王会等等。村落传承深厚的特色地域文化,对追求怀旧情怀的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石洞沟村现阶段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建筑保护尚不完善,仍需加强

    石洞沟村的古建筑群整体保存良好,但是由于对古建筑的维护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参差不齐。村内的古建筑除个别房屋有村民居住,其余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古建筑无人居住亦无人维护,建筑墙面产生裂纹,屋顶、墙面坍塌,造成雨水渗透等破坏。另外,传统村落没有得到重视与保护之前,村民保护意识薄弱,建造、融入一些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与设施,破坏了村落古建筑群的街巷脉络与整体协调性。因此,对传统村落特色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与学者专家的研究,更需要村民的保护。

    (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空巢化问题考验

    相关人口数据显示,石洞沟村有586户,居民2700余人,现居1100余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外出务工形式的影响,村内许多村民选择搬迁与外出务工,村内现居多为年长村民与儿童。随着2016年石洞沟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村落进行旅游开发,吸引了部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由于许多青中年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且传统民俗文化与技艺传承的发展尚未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村落传统地域文化与技艺传承逐渐淡化,技艺继承人逐渐缺失,传统技术工艺难以为继。

    (三)旅游发展项目单一

    石洞沟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之后,对村落开始进行规划与保护,发展旅游產业。但是,由于目前对村落规划与古建筑修复、保护尚未完备,村落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缓慢,主要以参观“傅氏祠堂—明清古建筑群—窑洞”路线为主,开展商相祠祭拜与部分的民俗活动,村内活动项目较少,因此村落祭拜、民俗活动期间游客居多,其余时间游客零星,多为古村落研究学者或周边游客。

    四、石洞沟村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一)提高保护意识,完善发展规划

    目前,石洞沟村的发展尚处于规划阶段,重点落在对古建筑群的保护与修缮方面,其他项目的发展十分不均衡。针对村内旅游开发的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由政府引导对村落保护的同时,对村落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评价,适当调整村落的景观格局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村落保护的多元化、可持续性的长效发展机制,制定具有统一标准和规范的保护措施,明确管理主体及其职能。与此同时,开展相应的民俗活动与传统工艺活动,完善村落整体发展规划。

    (二)拓展旅游项目,发扬传承文化

    目前,石洞沟村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许多活动与技艺没有得以展示与传承,被逐渐淡忘。因此,笔者针对不同活动与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

    1.传统村落游览空间

    石洞沟村古建筑群主要有林门、南街、河东三处,古建筑群整体格局保存良好。根据对石洞沟村的实地考察,明确村落空间格局,梳理得出“集上村—商相祠—林门古建筑—古道遗址—南街明清古建筑群—古庙遗址—河东明清古建筑群”的主要游览路线。此外,村内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可根据游览目的不同设置祭祀、历史文化游览、自然风光体验三条次要游览路线。

    2.生产、生活展示空间

    石洞沟村生产生活中的版筑术,传统手工艺草竹编、雕刻,红石建筑、窑洞装饰工艺等。通过博物馆展示、传习传承、民间活态保护等方法对传统工艺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历史记载版筑术由傅说发明创造,因此在祭拜傅说的商相祠旁设立版筑术技艺博物馆,展示版筑术建造过程与相关建造模型;南街区域为主要的明清建筑群,有许多闲置古民居,将古民居在保留原始面貌基础上改造为草竹编与雕刻的传统手工艺体验馆,一方面向本村年轻人传承技艺,一方面使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手工艺技术;河东明清古建筑群临近古河道与山脚,红石建造装饰窑洞居多,设置窑洞文化展示体验中心,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

    3.民俗活动展演空间

    石洞沟村商相祠每年均进行拜祖活动,以商相祠为重要的空间节点,在内部进行优良传统家风的交流学习。特色节庆有火神会、青苗土地会、马王会等,进行祈雨、敬神等活动,并伴有舞龙舞狮、民间歌舞等。这些民俗活动需要一定的展演空间,古庙遗址附近建有休闲广场,在此基础之上,加改废弃的民居,建造集休闲与民俗展演为一体的村民聚集空间节点。

    (三)加强共享共建,增强村民获得感

    石洞沟村进行旅游开发,需要政府、专家学者、项目投资方、村民等多方协作,共同保护与建设。其中村民不仅是村落历史的见证者、村落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更是村落在旅游开发中重要的资源。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鼓励村民参与,把开发项目与村民的需求对接,推行民营以促进村民就业,引导村民按照统一规划施工,调动村民参与其中的动力与热情,建立文化自信,从内驱力上推动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语

    传统村落是展现历史的“活化石”,保护是基础,发展才能使村落“活”起来。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保护传统村落决不是原封不动,其保护与发展完全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两者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和谐统一,互为动力,以展现传统村落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友良.传统村落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石堰坪村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5(24).

    [2]冯骥才.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