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中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时间:2021-05-05 07:5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464000河南信阳市中医院

    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ADR)发生,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归纳中药ADR的类型,分析其原因。结论:中药ADR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认识到位,临床使用方法得当,中药ADR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关键词 中药 ADR 类型 原因 防治

    中药ADR的类型

    (1)急性毒性反应:①对中枢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惊厥、牙关紧闭甚至死亡。主要药物有马钱子、川乌、草乌等。②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主要药物川乌、草乌、附子、蟾蜍、罗布麻、北五加皮等。③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急性肺水肿、呼吸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药物有苦杏仁、桃仁、李子仁、白果、商陆等。 ④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常见的药物有黄苓、芒硝、青黛等。⑤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腰痛、尿频、尿闭、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药物有关木通、马兜铃等。⑥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主要药物有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等。

    (2)长期毒性反应:中药在治疗慢性病和预防保健中往往疗程较长或用量较大,常常引起慢性毒性,如天花粉、青黛等。

    (3)过敏反应: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和中成药及中药针剂、过敏体质的病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僵蚕、全蝎等。

    (4)致畸胎、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发现部分中药可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等。

    (5)还有内分泌失调、功能紊乱等其他ADR发生。

    导致中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且毒性为中药的基本性能:中药在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毒性损害。其一,这是由中药的基本性质决定的,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一方面是中药的偏性,中药的偏性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以偏纠偏,即用中药的偏性,调节脏腑功能,纠正机体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以祛除病邪。其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认识不到位,过去一直以来,多数人认为中药来自天然,对机体无害,盲目使用,即使出现身体不适,甚至损害机体后也不正确对待,导致临床上ADR经常发生。 

    (2)药物的植物来源和产地不一致:由于历史原因,中药品种比较混乱,品种繁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品种不同,成分不同,毒性不同。

    同一种中药,药用部位不同,毒性也不一样,如蝎尾毒性大于全蝎。 中药产地来源不同,常影响其有效成分和毒性,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光照、温度等因素不同,中药成分各异。

    (3)用药剂量、用法、疗程不合理:由于人们体质的提高和耐药的形成,超剂量用药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附片常用量为3~15g,却有超过120g的病例,云南白药成人日用量为0.2~0.3g,但临床应用经常超过0.5g,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的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

    疗程不合理导致ADR发生。中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依靠有效物质来影响脏腑功能,盲目地长时间用药,有些物质会蓄积中毒,势必会造成机体的损害,尤其具有毒性的中药。

    (4)辨证不准:丰富多彩的配伍方法和理论是中医方剂的优势、特色和技术关键,也是保证方剂高效低毒、个性化治疗的基础。但是高深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部分人员掌握不够准确,临床辨证组方有失合理,再加上部分只知皮毛的医务人员组方不是辨证,而是简单的相加,就易产生减效增毒,诱发ADR。如: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量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用大剂当归,致使溏泻不止。

    (5)药物配伍和联合使用:自古以来,中药方剂讲究合理配伍,根据病情特点、体质等因素,合理组方,遵循“十八反、十九畏”,注意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同时要了解中药的现代理论研究。

    (6)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中药炮制不合理,药性不符合要求,药剂人员理论水平低,使用了伪品或调剂误差大,剂型选择不当,人的性别、体质等其他因素,导致ADR发生。

    积极采取措施,合理施治,预防ADR

    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虽然出现部分ADR案例,其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因噎废食不可取,只要客观对待、积极预防、合理使用,ADR的发生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①树立中药双重作用思想,客观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摒弃中药无害的思想,建立中药ADR的观察和报告制度,加强对中药ADR发生规律机制的研究。②正确使用中药品种及其炮制品,加强中医药之间的沟通,让临床医生知道使用的是正品还是替代品及其相应的质地、炮制质量,方能保证使用剂量的合理。避免使用伪品及未批准的代用品和被污染的中药材。③加强中医药人员理论素质的培养,准确辨证组方,合理配伍,了解中成药的组成成分,避开配伍禁忌。④剂量、疗程要与病情相适宜,中药使用量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可盲目加大。有毒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中病则止, 不可久用,防止蓄积中毒。临床确需超大剂量,或必须使用毒性药物时,要先了解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措施,使用中成药时,避免相同药物的叠加。

    总之,中药ADR的发生有其客观性,只要认识到位,合理使用,完全可以减少ADR的发生,让中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候家玉.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19.

    2执业药师学会,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8-150.

    3国家药典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132.

    4朱建华.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403.

    5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0-94.

    相关热词搜索: 不良反应 中药 防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