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甘肃省庆阳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报告

    时间:2020-04-08 07:51: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甘肃省庆阳市是甘肃戏曲发展的主要地区。通过对本地区秦腔、陇剧、道情皮影戏、木偶戏等剧种在新时期以来发展现状的调查,可以宏观梳理这一阶段本地区戏曲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庆阳戏曲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庆阳戏曲;剧种;普查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5-0099-08

    甘肃庆阳戏曲在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通过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水乳交融,陇东文化和关中文化交相辉映,孕育沉淀出极具庆阳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如陇剧、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和木偶戏等。其中,陇剧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被甘肃省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在庆阳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光大。这些绚丽多姿、璀璨夺目戏曲剧种,是庆阳劳动人民和无数戏曲艺人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庆阳宝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是庆阳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一、庆阳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概况

    (一)庆阳市地方戏曲剧种概况

    庆阳地方戏曲剧种有陇剧、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和木偶戏5种演唱形式,主要以陇剧、秦腔见长。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陇东道情产生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察。据老艺人的记忆,首先把道情曲调用于皮影演唱的,是环县耿湾的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年)。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这种皮影班子为“一驴驮”。陇剧是1959年脱胎于陇东道情皮影戏而发展出来的新中国新兴舞台戏曲剧种,原先的皮影表演由真人演出替代。

    陇剧自1959年正式定名并搬上舞台以来,与其他地方戏曲共同构筑了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的绚丽姿态,成为甘肃省的省剧。1981年10月,庆阳地区批准成立了陇剧团,先后创作、改编、移植排演了《枫洛池》、《御河桥》、《假婿乘龙》、《姊妹易嫁》、《生死缘》、《灵堂花烛》、《婢女恨》、《天之骄女》、《刘巧儿新传》、《潘金莲》、《黑白人生》、《陇东娃》、《窦娥冤》、《宦海沉浮》、《香包情》、《情系南梁》、《医祖岐伯》等20多部陇剧剧目。2006年5月20日,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阳的秦腔自明朝由陕西一带流传至庆阳,在当地俗称“乱弹”。目前,秦腔戏曲演出团体主要由原庆阳市各县区的国有剧团的转企改制团体,民间注册演艺团体及戏曲自乐班三部分组成,由于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各个团体发展形式各具特色,良莠不齐,继承老剧目见长,创新创造意识欠佳,除眉户剧近年来有所改编创新外,秦腔基本上处在“老戏常演,常演老戏”的状态,院团整体发展实力都不强,面临被新兴事物取代的危机。

    眉户,又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由陕西传入庆阳并为庆阳农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主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庆阳市没有专业的眉户剧团。主要以业余演出为主。经普查,庆阳的眉户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有二、三百种。其中,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屠夫状元》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其主演李瑞芳享誉全国。

    庆阳的皮影戏演出主要源头核基地在环县。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道情渊源于古代道观音乐,分为“法曲道情”和“俗曲道情”,环县道情属于后者。“俗曲道情”以俗曲为音调,萌生于唐,兴盛于宋,早在北宋前期便以歌曲和说唱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庆阳木偶戏在当地俗称“泥头戏”、“肘娃娃戏”、“肘胡子戏”,属于杖头木偶类型,舞台语言以庆阳方言为主,主要声腔构成为秦腔,是一门集音乐、演唱、绘画、雕刻为一体的综合戏剧艺术。它以其内容的质朴美、形式的原生美、演艺的兼容美、音乐的和谐美长期根植于民间,成为庆阳农村群众世代传唱的特色“绝活”。

    (二)流传原因

    目前,陇剧、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和木偶戏在庆阳都是发展较稳定的剧种,其中陇剧、秦腔为保留剧种,以古典历史剧为主;眉户以新编现代剧为主,两个剧种相互补充,并驾齐驱。这两个剧种在庆阳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庆阳的传统剧种,秦腔和眉户在庆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力较大,流传范围较广;二是这两个剧种有庆阳市各县区演艺公司这一专业剧团继承创新,以及民间院团和自乐班的传承发展,常年活跃在乡间演出演唱,戏曲文化的浓厚氛围一直在延续;三是这两个剧种的剧团具有较强的艺术和技术力量,剧种的艺术形态,如剧目、音乐声腔、表演形态上保留较完整, 特别是在传承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及发展潜力;四是这些剧种的剧团由于受众面大,常年活跃在演出市场上,既在演出中得到了锤炼,适应了市场,又为老百姓送戏下乡,受到群众欢迎,群众认可度高。

    (三)演出团体概况

    1.改制转企团体:庆阳市目前有改制转企的演出团体有9家。主要有:

    (1)庆阳市黄土缘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庆阳市陇剧团,2012年5月转企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公司系县级建制国有企业,现有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1人。公司下设陇剧部、歌舞部、创编部、营销部、舞美部、黨政办公室6个职能部室,现有演职员工职工96人,其中正式职工64人,聘用人员32人。主要导演有王宝宁,音乐作曲有郭孝文、姚福汉等,主要以公益性演出和经营性演出相结合;保护、传承陇剧为主。在册正式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聘用人员工资由单位自筹解决,公司年均演出120余场,年收入40余万元,年受惠60多万人次。经费来源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形式予以补贴;二是通过演出创收弥补。演出剧种主要有陇剧、秦腔和眉户。自转企改制以来,公司创作上演了一大批反映改革发展和人民心声的舞台艺术作品,如《医祖岐伯》、《情系南梁》、《香包情》等特色陇剧10多部。陇剧《陇东娃》荣获甘肃省委、市政府“敦煌文艺一等奖”和“国家人口文化三等奖”等奖项。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陇剧《医祖岐伯》两个剧目,分别荣获2014年、2015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庆阳市“李梦阳文艺一等奖”。董亚萍、尚小丽等多名演员、演奏员先后荣获国家、省市专业大赛金奖、一等奖和银奖,7名专业人才分别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专场,3名专业过硬的业务骨干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专业技术职称,10名同志取得了“二级演员”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热词搜索: 庆阳 市地 甘肃省 剧种 普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