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

    时间:2020-04-24 08:01: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新子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从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与方法研究“旧子学”存留内容的学术。它在维护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性的前提下,整合贯通不同学科,消除各学科的相对局限性,并以此在忠实于“旧子学”留存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新的整理和阐释。“新子学”的工作构架应该是由文本基础、学科协同、团队组建、人员分工、成果发布、质量判定等模块组成,是一个具有良性生命活力的动态系统。它的内容架构应该是以儒、道、佛三家的全部文献的汇总、整理为主要部分,同时整合其他子部学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关键词:新子学;旧子学;学科体系;内容架构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1-0059-006

    “新子学”是一个崭新的学术范畴,在对它进行规划设计的阶段,需要对“新子学”的内涵、理念、构架等问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只是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且由于学科知识背景的限制,所论还会有难以避免的缺陷与不足,但仍需从笔者的特定学科——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提出一些分析,希望得到学者的批评指正,以期对“新子学”重要概念的认识有所帮助。

    一、“新子学”的内涵

    “新子学”作为一个新的学术概念,要对它的内涵进行定义。

    首先要定义“子学”的概念。“子学”的概念应该来自中国古代子部之学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国古代有经史子集四部之分,它本来是对各类图书的一个分类,但也被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们沿用到学术研究的分类上,用以确定学术研究的特定对象、范围与性质,由此就从图书分类的子部概念演变为学术研究的子学概念。根据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及其内容,中国古代的学术分类中就有了研究诸子的一门学问,简称之为“子学”,或“子部之学”。这样的“子学”,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待,就可以称之为“旧子学”。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而逐步确定下来的。如果简单地回顾一下,从《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往后直到《四库全书》的子部,就这些关于子部图书及其学问的基本文献与史实来看,就可以大致确认“旧子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这些研究对象及其范围,是非常繁杂的,所包含的内容在今天的人们眼中可以说是非常繁多的。如《四库全书》的子部所包括的类目如下:

    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

    术数(数学、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

    艺术(书画、琴谱、篆刻、杂技——杂技中又分羯鼓、乐府、棋经、棋诀)、

    谱录(器物、馀馔、草木禽鱼)、

    杂家(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

    类书、小说家(杂事、异闻、琐记)、释家、道家

    由此可知,对这些类目的典籍及其内容进行研究的旧子学是非常繁杂的,不同的内容及其研究已经划归到现代学术体系的不同学科之中了。在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子部类目的基础上,发展到近代,人们在编纂大型丛书时,如《丛书集成》等,也已对旧的子部门类作了调整,从而与旧子学的范畴有所不同了。

    如《丛书集成》的一级分类有: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言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类、艺术类、文学类、史地类。在这个新的分类体系中,《四库全书》那种旧的子部分类就已分散到各个新的门类中了。换言之,在民国以来的图书分类和学科分类中,旧的子部门类已经被打乱分散了。

    在西方学术概念体系传到中国并被中国学术界接受之后,旧的子部之学的门类、范围、属性等就全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古代的子部之学已无法涵盖这种新式学术的对象、范围、门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子学”或“子部之学”的概念,而采用了来自西方学术体系的一系列相关学科概念,如哲学、法学、军事学、医学、天文学、农学、宗教学等。也就是说,旧的子学在新的学术概念及其体系下,已被分散到全新的不同学科之中去了。

    但西方的学术概念及其体系,也无法恰当地涵盖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古代子部之学的门类及相应的内容。如哲学,用于涵盖中国古代思想时,有时就不太恰当,所以不少人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时宁愿使用“思想史”的概念而不用“哲学史”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似乎也是这样,普遍使用“中国思想史”的概念而不使用“中国哲学史”的概念。更具体地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中国思想史划分为先秦诸子或先秦思想史(当然也有使用先秦哲学史概念的)、汉魏诸子或汉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思想史、隋唐思想史、宋明清思想史等具有阶段性的思想史概念,而不太使用先秦哲学或诸代哲学这样的概念。在近代早期使用哲学史概念的比较多,近年则更倾向于使用思想史的概念。又如,对于佛教、佛家以及道家、道教的研究,人们宁愿使用佛教史、佛教思想史、道教史、道家思想史等概念或名称,也不太爱用宗教学的概念或名称。在医学方面,人们把中医学与西医学明确地划分开来,还有不少人更是不承认中医为科学,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医也就不能称为“学”。

    诸如此类的情况,说明西方学术概念及其学科体系,无法与中国古代的属于子部之学的门类严丝合缝地对应起来,人们往往采用一些并不规范的学科概念来指称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这也造成了学科门类以及研究观念上的模糊认识,人们似乎也没有对此类情况做过系统的清理和“正名”工作。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一个真理,在学术分类及相应的学术研究上,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新子学”的概念、内涵、理念、构架等问题,对于建设“新子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换言之,“新子学”如果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状态,可想而知,对“新子学”的建设与研究的推进,都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使人们在建设与推进过程中产生各种分歧而导致路向不明或混乱。人们的话语在内涵上不对称,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与讨论上就会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这当然不利于“新子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讨论“新子学”的内涵时,就要把旧子学的内涵、对象、范围进行清晰的定义与确认,给予适当的名称,以涵盖它的内涵、对象、范围,然后才能进一步对“新子学”的内涵、对象、范围加以定义、确认。

    旧子学的内涵、对象、范围实际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或者说科学的定义与规范。人们对于旧子学的理解,还只是一种笼统的意识,而没有一个清晰的科学概念。这是因为旧子学的范围太广,对象太杂,在与新的现代学术概念与体系对接时也是因人而异地加以区分与定位,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与区分和定位。这说明在全新的学科体系与学术概念系统下,对于旧子学难以用某一个特定学科的眼光给予完全符合科学的定义,而且也不可能用一种超越了所有学科的眼光对旧子学作出符合学科规范的定义与确认。这都是因为旧子学的对象、门类、内容、范围太广太杂。

    如果对于旧子学不能作出科学的分类、定义、定位,对“新子学”概念的内涵的定义就很难着手。也就是说,子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包含太多对象和内容、涵盖太大范围的概念,加上又有了全新的西方学术概念与学科体系的影响,对于子学的内涵就更难作出科学的定义了。但是,既然要开拓“新子学”并加以符合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又不能不对旧的子学概念及其对象范围等加以清理,否则“新子学”的概念也将会是混乱模糊的。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如何定义“子学”的概念呢?根据前面所列述的《四库全书》以及《丛书集成》的不同分类体系而言,中国古代的子学范畴,应该根据《四库全书》的门类来确定其范围,由此确定其对象。民国以来引进西方新的学科分类与学术概念之后,古代的“子学”就已不能再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门类了,而是分散到全新的学科体系的门类中去了。在形式上,“古代的子学”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学术的传承,人们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古代子学”所传留下来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这种学术研究已经作为全新的学科门类而存在了。

    基于这个事实,我们现在定义“子学”的概念,就要用时代的概念加以限定,简单地说,民国以前的“子学”属于“古代的子学”,可以用《四库全书》这一类的门类体系加以划分、定位,而民国以后的“子学”就不能再沿用《四库全书》的门类体系划分和定位了,而要依照新的学科体系进行划分和定位。这样一来,所谓的“子学”就成了一个历史的概念,在全新学科体系背景下,已是一个不复存在的学术概念了。在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时,这种研究应该按照新的学科门类加以划分和定位,不能再使用“子学”的概念了。或者说,这是“新时代的子学”研究的全新形态,对这种意义上的“子学”研究能不能称为“新子学”呢?对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探讨。

    “新子学”的概念,首先是定义这个“新”字。“新”当然是与中国古代的“旧子学”的“旧”相对而言的。“旧子学”已成为历史,它的概念、门类、范围都已定型而不会再有变化了。“新子学”的“新”在于“旧子学”已在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无法存在,但它的历史形成的内容却仍然以旧的形态存在着,而新学科体系下的学者仍要对它们进行研究,却无法按照“旧子学”的门类或路径进行研究。于是,必须在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学术理念、方法、认识、理解等研究“旧子学”的存留内容,这就是研究“旧子学”内容的新学科体系下的“新子学”之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定义“新子学”,“新子学”就是从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与方法研究“旧子学”存留内容的学术。

    它的新,新在学者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科体系背景不是旧的学术门类体系,新在学者们在新的学科体系中经过不同学科的系统的学术训练而掌握了新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理念、方法等,这样所构成的“新子学”的研究,就是与“旧子学”完全不同的学术研究,虽然所要面对的文献资料还是旧的,可以说与“旧子学”没有不同,但研究者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科背景都与古时的学者完全不同了,而且所关注的问题和对文献的认识与解读也是完全不同的了。

    二、“新子学”的理念

    “新子学”的研究主体是在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具备了新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训练的研究者,对于“旧子学”存留的文献资料能进行新的解读并形成全新的问题意识与认知,那么这样的“新子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个问题由于牵涉到不同的学科而会有不同的思考与答案。现在研究“旧子学”存留文献的学者出身于不同的学科,如哲学学科、历史学科、文学学科、宗教学科、法学学科、外语学科、教育学或心理学学科,甚至是医学、天文、数学等科技学科等,因此学者们对于“新子学”的核心理念会有所不同。如果忽略了学科上的差别,而来寻求最有普遍意义的理念,那么这个问题还是可以探讨的。也许只有这样来思考,才能形成能为不同学科的学者所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关于“新子学”的某种普遍性理念。

    所谓理念,应该是关于某个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符合科学定义的一套观念。就“新子学”而言,前面已经说明了它的新在于学科体系新、时代观念新、学术知识体系以及学术研究方法新,而所要面对的研究对象、所要涉及的文献资料及其内容则是传统的、旧的东西。以新对旧,这就决定了“新子学”的第一个理念是要以新的价值观、方法等对旧的东西进行全新的解读、阐释。换言之,“新子学”对于“旧子学”存留的文献资料的解读阐释,必须是出于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价值观、运用新的方法,包括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与方式等的革新。简言之,“新子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对“旧子学”的存留文献进行全新的释读,这包括对文献的全新整理(如标点、注释、数字化、数据库等)和全新阐释(运用全新的知识与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

    就这一点而言,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价值观、新的学术研究方法与手段,就是一个关键的具体问题。因为仅就概念而说的价值观和学术研究方法手段等,还是非常抽象和含糊的,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和阐释。本文不能就此而详细论述,不过下述的其他理念中会涉及到相关内容。

    “新子学”的第二个理念,是在“新子学”的研究中,要把不同学科整合、贯通起来(1),尽量消除各个学科的相对局限性。

    相关热词搜索: 构架 内涵 理念 新子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