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对雨果内心世界的展现

    时间:2020-08-16 07:51: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意识流写作技巧的代表作。电影《巴黎圣母院》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虽有些许出入,却无伤大雅。本篇论文以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角色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女主角爱斯美拉尔及与之发生主要矛盾的相关人物的分析,从理想与现实的角度来探寻原著作者雨果的内心世界。这篇论文的目的旨在探索对人性、对社会、对爱情及自我的客观认识性,从而引导人们走进作家雨果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作品,便于人们能更深的走入雨果的心灵,以便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雨果;人性;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75-03

    一、关于《巴黎圣母院》原著小说的介绍

    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富有情感的作家。其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当时,正处于革命浪潮时期,雨果的创作热情也被这把革命之火点燃。在小说中,雨果歌颂和赞美着平凡而普通的劳动人民,赞美那些革命者。虽然该作品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贯穿,却也不乏诸多情感纠葛的描写。这也是作者创作本小说的另一个诱因所在,情感性变故。1830年前后,他一直深爱的妻子安黛尔“背叛”了他,感情上出现了第三者。这对于一位情感丰富、心思敏捷的人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于是,在作者多次参观圣母院后,终因那陈旧角落里的几个手刻字母,ΑΝΑГКН(希腊语“命运”的意思),激发了他写作的欲望。最终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而言也的确充满了一种悲情感。

    二、关于《巴黎圣母院》电影剧情的介绍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他在本部小说中塑造了善良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自私丑恶的副主教克罗德。故事讲述了在15世纪的法国,副主教克罗德因贪恋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美色,由爱生恨,最终迫害爱斯梅拉尔达,却被自己收养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相救,自己也因此而亡的故事。小说揭露了人性的复杂,宗教的虚伪,叫嚣禁欲主义的黑暗压抑,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那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电影中主要人物塑造分析

    (一)善良美好的群像

    形象一,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热情、善良,乐于救助人。因不忍心看见无辜的诗人甘果瓦被处死,她以与他成婚为由保全了他的性命;看见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她拿水来喂他,卡西莫多也因此被感动。但善良的爱斯梅拉尔达被无情的命运所扼杀,她被虚伪的副主教觊觎,被风流的菲比斯玩弄于鼓掌。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将人物塑造的如此完美,命运又如此的多折,这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一大体现,因为“人总是不由自主的要表现内心的感受。”

    形象二,卡西莫多。相貌丑陋,又聋又哑,经常被世人所耻笑。虽然影片中并没有多少的语言对白来表达人们对他的蔑视和厌恶。但在原著小说中却出现了“又凶又丑”“真是恶魔一个”等等类似于这样恶毒的评论。然而,他丑陋的外表下却被作者塑造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拥有高尚心灵和圣洁灵魂的人。他对于爱是真诚的,是敢于付出的,在近乎残酷的影片角色中,他却演绎了纯洁温暖的一幕。这在虚伪的宗教黑暗中,是难能可贵的。他为报恩而爱,为报恩而死,他的丑陋没能成全他对爱斯梅拉尔达的爱,他的爱也让他选择最后与她死在一起。

    (二)自私丑恶的群像

    形象一,副主教克洛德,在禁欲主义的宗教压制下的牺牲品。一个病态而丑陋的人格展示,他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不苟言笑。面目表情中总是渗透出一股郁郁寡欢的神态。他热爱他的神教事业,学识渊博,照顾弟弟,收养丑陋的卡西莫多。他向往爱情,幻想爱与被爱,可在病态而丑陋的人格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的驱使下,他最终被邪恶的自我所挟持,他为了他所向往的美好的爱情而犯了罪,他又是被同样向往爱情的卡西莫多制了罪。影片中的克洛德,既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封建统治阶级实施专政的工具。他生活的社会背景、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

    形象二,菲比斯。菲比斯是个虚伪的人物形象,他的整个脸部都被一种叫做“虚伪”的面具所遮掩着,又被一种叫做“漂亮”的面具所防护着,他是所有与之相同的人类愚蠢行为的象征。他贪慕爱斯梅拉尔达的美色,与她幽会,他用善意、温和、救赎的套路,将斯梅拉尔达玩弄,可骨子里却又瞧不起她的身份地位。他是肉身存在,灵魂消亡的消极荧幕形象,影片中,他的言行处处显露出他的轻佻,和他的逢场作戏。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肉体快感的榨取,却又对真挚爱情的道德观念进行亵渎。他主动的诱惑斯梅拉尔达,可当爱斯梅拉尔达身陷囹圄,菲比斯竟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溜掉,不到法庭去为无辜的,爱他爱得死心塌地的姑娘洗刷冤情,对她的生死完全无动于衷,而跑去与一贵族小姐调情。这是一种人性的冷漠。

    形象三,甘果瓦。一个怯懦的男人形象。是爱斯梅拉尔达的“丈夫”,是善良的爱斯梅拉尔达了救他而与他结成夫妻。在影片中甘果瓦的贪婪和欲望与副主教克洛德和菲比斯如出一辙,他们的矛盾关系也一直处于隐喻式表现,并没起正面的冲突。在影片中甘果瓦的形象很真实,没有特别凸显的矛盾。“记住一个人的恩”可以是互忠互爱之情的一种纯真流露,可在本片中,他喜欢爱斯梅拉尔达,却又并非真心的甘于奉献,在爱斯梅拉尔达遇难的时候,他放弃了本该守护的“爱的本源”,却选择了逃脱,弃她于不顾,甚至将爱斯梅拉尔达的山羊都拐跑了。怯懦的嫁妆模式终于启动了,影片將这个昔日里頽落的男人形象发掘的更加伪装,揭露出他对于整个死亡的恐惧,对于爱情的虚无,暴露出一个残缺不全的人格的本质。

    四、探寻雨果的内心世界

    (一)社会浪潮带来的冲击。社会需要爱,需要人道主义精神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关于这一观点列出了生活的三个层面:第一是我们愿意过,喜欢过的那种生活。第二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恐惧死亡,恐惧不存在,而爱生活。第三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暗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雨果是同一时代的人,虽然年龄上相差20多岁,但他们同处于革命民主主义时期,他们都已经有了历史发展观的萌芽,尽管还不甚明显,但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他们在思想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他的美学观点回答了这个时代留给他的问题,雨果则是用他的文学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应运而生。该作品诞生于1831年,正是革命的风口浪尖时期,在这场革命力量与贵族间的对抗中,雨果用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彰显了自己的革命立场,用一把无声的利刃插入统治者的心脏。我想雨果之所以将小说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大概就是因为时代背景下的异曲同工之妙。雨果反对暴力压制,倡导共和主义。影片中多个片段的出现都反应出雨果对于社会爱,和对社会中的人道主义的倡导之声。如:爱斯梅拉尔达的热情善良,单纯与执着。敲钟人卡西莫多,为了自己的恩人,为了正义的不顾生命。

    (二)美学思潮带来的冲击。美丑是相对而言的,人性是复杂的

    斯宾诺莎说:“善即是美”。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中也提到,“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回事;艺术的美丑不是模仿自然的美丑所得来的。”什麽是真正的美,在普遍意义上来说,美与丑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所界定的美只停留在美的外在上,这种美是简单的,是带有局限意义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而真正意义上的美是要存在于深层意义上的美感,是潜意识世界里,刨除“虚假美感”之外的真实意义上的美。关于这一点,雨果也曾提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是雨果在1827年《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于是,在四年后的《巴黎圣母院》这部伟大作品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他的这一观点。电影中也真实的再现了美丑的相对应性,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所体会到的是美中有丑,丑中含美,是一种和谐的统一。女主角埃斯梅拉达,有着一张美丽青春的面庞,眼神中无时不渗透着她那吉普赛人所特有的熱情,而且她有着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美与善在她身上结合得是那麽的完美,使她拥有了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于是,观者扼腕于她那悲情的近乎残酷般的爱情中。尤其在她被处以绞刑时,观者会不自觉陷入一种悲情中,会诅咒这当权者的残酷,会痛心这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而影片中的加西莫多,一个教堂的敲钟人。他自幼身世凄厉,容貌丑陋,独眼,驼背,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以说是将丑陋一展无余。但他却有着纯洁的心灵,他知恩图报,心甘情愿的服务于对他的养育之恩的副主教,哪怕是为他做“违法”的事。后来为报答埃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他宁愿去为她冒险。他象普通人一样喜爱着埃斯梅拉达,有情却不敢表露,他愿意象一抹影子一样跟随在埃斯梅拉达的身旁,来保护她。当目睹心中的“女神”被无情地处以绞刑,他愤怒、无助而又绝望,生前无缘,只求死后陪在她的身旁。他的容貌是丑陋的,丑陋的让观者都不忍直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人性美,却使他成为影片中最独特、最感人至深的一个艺术形象。当影片发展到高潮时,他的美丽心灵已完完全全地掩盖了他外表的缺陷,观者被他的善良所打动,所震撼。而影片中两个比较帅的角色,副助教克洛德和侍卫队长菲比斯,外表都算英俊,却又都被丑恶的心灵所扭曲。身为神甫的克洛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收养丑陋的加西莫多,他深深的迷恋上埃斯梅拉达,可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欲和嫉妒最终导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由神甫变成了杀人的魔鬼。侍卫队长菲比斯,风流任性,薄情寡义,为了权和财,不惜出卖埃斯梅拉达的感情。由此可见,美丑是相对而言的,人性是复杂的

    (三)文明与道德所带来的压抑性

    “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明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生存,还压制了人的生物生存,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弗洛伊德)作者雨果是压抑的,他所深爱的妻子有了情人。但理智并没有让他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而是激发他将这种压抑转嫁于文学作品中。那可怜又可憎的副主教克罗德,那自私又不负责任的菲比斯,他们身上都影射出作者雨果那份矛盾的心理,副主教克洛德的道貌岸然的身形下,原本也有颗善良之心。他的丑恶行径,既是他以个人的罪行,又使宗教势力的残酷与虚伪。副主教克洛德虽是宗教势力的代表,但他又是宗教势力的受害者。宗教严重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压抑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本能。这才使得克洛德成为道貌岸然的杀人凶手,最后导致了埃斯梅拉达遇害,并最终也害死了自己。这是小说在进行无言的道德评判,是对禁欲主义的呐喊,是对文明与道德所带来的压抑性的宣战。

    总之,通过分析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塑造,我们不难看出,雨果所创作的作品中,揭示人性化的东西比较多,他凭借对《巴黎圣母院》人物的塑造,将自我的那份隐藏在心底的“狭隘”与“自私”,“光明”与“磊落”与影片角色本身融为一体,面对激烈复杂的人性,雨果选择了接受,并很好的用角色加以诠释,从而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度。雨果作为资产阶级的民主作家,对于人性的看法多少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真实的再现,是对自身的全部弱电或是脆弱的展现,他用美丑高度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故事本身的剧情性和悲剧性,用细腻的手笔将压抑已久的感情在此刻加以宣泄,正如加西莫多最后将副主教克洛德摔下钟楼一样,他也甩掉了现实中触及他灵魂那份情感与情绪。他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泰斗地位,也因此被尊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参考文献:

    〔1〕雨果.巴黎圣母院[M].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雨果,沈业标译.九三年—世界经典文学名著[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郑林.艺术圣经—巨匠眼中的缪斯[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4〕王长江,王其全.美育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周来祥.西方美学主潮[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Notre Dame De Paris"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Hugo romanticism. The film "Notre Dame De Paris" is based on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a little discrepancy, but it doesn"t hurt. This paper with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tre Dame De Par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leading lady love, beauty,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of character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explored the inner world of the original author Victor Hugo.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human nature, society, lo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so as to guide people into the inner world of writer Victor Hugo, into his works, facilitate people to deeper into the heart of Hugo,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is work better.

    Keywords: Notre Dame De Paris; Hugo; Humanity; Humanitarian

    相关热词搜索: 雨果 巴黎 内心世界 塑造 展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