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白玉微瑕,,善恶并举

    时间:2020-08-17 07:55: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19世纪以来,传统小说批评家认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人物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不是功能性的,这一观点即所谓的“心理性”人物观。用“心理性”人物观来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会避免很多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认识。曹雪芹用如椽巨笔细致入微地展现人的灵魂的深邃,充分地展示出人的性格深层结构中真实的矛盾内容。

    关键词:“心理性”人物观 《红楼梦》 人物塑造

    19世纪以来,传统小说批评家不再把人物看成是从属于情节的行动者,基本认同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人物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不是功能性的,这一观点即所谓的“心理性”人物观。它透视出一种新的思想:人物是作品的首要因素,作品中的一切都是为揭示或塑造人物性格存在的。在叙述学中,“心理性”人物观更有利于人们去理解以人物塑造为主的小说。

    “心理性”人物观以福斯特为代表。在他看来,“一部小说是一件艺术品,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律……小说中的人物写得是否真实取决于它是否符合这些创作规律”,着眼于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他将人物划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用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形容出来。圆形人物是“没办法用一句话就概括出来”的,他们“像个真人一样有不同的侧面”。

    用“心理性”人物观来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会避免很多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认识。《红楼梦》的人物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几百个人物层次分明,互为映衬,主要人物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其中的人物塑造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开创性意义,还是以传统的评价方法,即把这些人物看成类型化的人物来分析,也就是把他们看成福斯特所说的“扁形人物”,如黛玉褊狭、宝钗奸诈、袭人圆滑等等。

    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认为,《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我国小说人物塑造中“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格局。也就是说,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不是扁形的,而是浑圆的。他们的性格是多维立体的,就如同生活中真实的人,甚至比生活中的人更有可信度。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真正认识红楼人物。

    曹雪芹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把他们放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下,通过一幅幅生活图景、一个个事件、不同的人际关系来展现他们性格的二重性。

    一、白玉微瑕

    《红楼梦》第五回“曲演红楼梦”中唱到,“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对宝黛爱情悲剧发出了无限叹惋之音,而此句亦代表了曹雪芹创作人物时的一种心态,“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从小处说,写湘云“爱厄”不分,娇憨立现,写鸳鸯“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愈发俏丽;从大处说,小说中曹雪芹倾尽心血塑造的主人公都有其性格的缺陷性。

    宝黛身上,体现了作者新思想的萌芽,他们讨厌科举、厌弃功名、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向往心心相印的爱情。然而宝玉却难以摆脱公子哥的习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公然对抗,黛玉多愁善感、终日以泪洗面。“愁多焉得玉无痕”,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曹雪芹对贵族公子、小姐自身软弱性的批判和对他们前途的忧虑。

    宝钗温柔大方,端庄贤德,堪为封建淑女的典范,但她的缺陷也恰在这“封建淑女”上,封建思想已侵入她的血脉。劝导宝玉走科举功名之路,劝导黛玉女孩儿家不可移了本性,听见小红、坠儿一番谈话,便认其为奸淫狗盗之人。难怪宝玉说“女儿未出嫁是宝珠,出了嫁是死珠子,年纪大了便是鱼眼睛了”,这是对闺阁亦染世俗之气的愤慨。

    重点分析一下晴雯,晴雯是个任情任性、恣意生活的女子。她一身傲骨,鄙弃献宠邀功,灾难临头也绝不低声下气,是最与宝玉心灵相通,也是最为宝玉所信任的丫头。宝玉挨打之后,怕黛玉悬心,特地支走了袭人,而令晴雯为信使,给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她身上,也有着不可抹去的缺陷。她身为丫鬟,而对待地位比她低的丫鬟仆妇却毫不体恤。小红抓住机会在凤姐面前小试锋芒,晴雯毫不客气地讥讽她,“爬上高枝儿,把我们不放在眼里”。追求平等的晴雯骨子里也有泾渭分明的等级思想,小丫头小红,就应该在院子里浇花、喂雀,而不应该进屋给宝玉倒茶、在外面闲逛,更不应到凤姐跟前献殷勤;坠儿偷了东西,教育责骂是应当,但她“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她手上乱戳”;仆妇不懂规矩,把怡红院弄得鸡飞狗跳,晴雯就直叫撵出去,与袭人的“心软”,平儿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曹雪芹钟情的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不可爱”处,而这些“不可爱”恰恰是真实人性的体现。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作家在塑造美的形象时绝不回避缺陷,而是要通过表现缺陷美来展现更真实的人性美。

    二、善恶并举

    《红楼梦》中写恶人,亦能写出其善的一面。

    贾赦一味好色,“略平头正脸的就不放过”,但在宝玉“魇魔法”之际,一家人“围着干哭”,都没了主意,贾政也认为“百般医治无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吧”,贾赦却“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贾珍执掌的东府“除了两个大石头狮子,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然而,他却又能义正言辞地教育不长进的贾芹。贾琏亦是才庸德坏,然而却不屑于贾雨村为奉承贾赦而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的作为。呆霸王薛蟠,他不学无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做过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却也有重情重义的时候。得了鲜藕还知道先把长辈挨个儿孝敬到,然后喜滋滋地请宝玉共品,并说“除我之外,唯有你还配吃”,实诚得让人哑然失笑。他因宝钗误会了他而大闹一番后,也会赔礼道歉,说到动情处,“眼睛里禁不起也滚下泪来”,真诚得也令人感动。

    曹雪芹写出了这些坏男人身上残存的责任感、道义感,他们也因了这些或多或少的善的因子而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

    每个人身上都有善良和邪恶,只有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红楼梦》中善恶结合体现得最典型的莫过于王熙凤。

    王熙凤身上无疑有很多邪恶的因子,她谋财害命、不怕阴司地狱的报复,收敛钱财、克扣下人的俸禄,阳奉阴违八面玲珑,确实阴险恶毒。但是她又是那么地聪明、美丽、口齿伶俐:协理宁国府,能一针见血地列出大家族的五大弊端,并对症下药、逐一解决;老太太、姐妹们跟前,她能随时随地口出妙语,有她就有欢声笑语。贾府这个大家族,矛盾重重。在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奴仆之间,她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苦心,上下周旋、左右逢源,博得上下尊卑的喜悦,让人无法不佩服她的权术机变。甚至在她身上还有真诚、善良的一面:与平儿推心置腹地谈论大家族的重重矛盾和对前景的忧虑、见到邢岫烟处境艰难也会毫无功利地伸出援助之手。

    曹雪芹从不同侧面描绘出王熙凤鲜明而丰富的个性,既写出了她精明强干、狠毒泼辣,又写出了她内心的矛盾和软弱。王熙凤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又是最生活化、最有现实意义的人物。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阐释了他的创作观:“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转者”,塑造人物以真实生活为蓝本,他把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写出了一个个复杂矛盾、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产生后,出现了与《红楼梦》的审美倾向相适应的脂砚斋的文学批评。脂砚斋批评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较准确地总结了《红楼梦》的美学倾向。脂砚斋在分析《红楼梦》的艺术时,最可贵的是他已经看到《红楼梦》在美学上的根本价值所在。他曾在《红楼梦》的评语中表明自己的美学观点:“真正情理之文”,“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鼠目鹰胆等语”,“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他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次批评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美学观念,把《红楼梦》冲破传统美学观念的根本价值揭示出来,第一次注意到人的性格内部的复杂性,从而把小说理论提高到新的水平。

    可惜的是,脂砚斋的认识在当时仍然是孤立的现象,尚未形成一种社会性的见解,即形成一种文学思潮。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并未从“美善并举”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而是把其中的人物作为“一个简单的意念和特性”,即扁形人物来理解,这才造成了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今天,我们用“心理性”人物观来解读《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就会发现曹雪芹用如椽巨笔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人的灵魂的深邃,充分地展示出人的性格深层结构中真实的矛盾内容。可以说,中国文学发展到《红楼梦》、表现真实的人,才进入自觉时代,才在一部作品中出现了性格丰富的人物体系。

    参考文献:

    [1]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一粟编.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张泽琳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 241000;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42000)

    相关热词搜索: 白玉微瑕 并举 善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