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我和老梁有话说

    时间:2020-10-05 07:53: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最近老梁在山西卫视讲了一期关于武术的节目,语言犀利令人深思,一些观点十分精准,确实入木三分,无情地揭示了当代散打与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本末倒置的观点。笔者抱着对武术的热情与多年对武术浅薄的认识,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老梁原名梁宏达,1972年2月20日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中国媒体评论人、出版人。1992年,在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做记者。1998年南下北京,担任《当代体育》、《环球体育》、《乒乓世界》、《灌篮>等杂志主编、总策划。2005年,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观察》主持人。2008年12月6日,中国之声正式开播《老梁说天下》、《体育评书》节目。2013年,主持浙江卫视《老梁刨楚汉》。长期以来,老梁以其伶俐的口齿,独到的见解,使他录制播出的节目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与赞扬。梁宏达是一位“全能型”媒体评论人,他博闻强记、通晓古今的评论解说成为不少观众喜爱他的理由。由于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口才,梁宏达成为各种选秀节目的“嘉宾专业户”。老梁涉猎广泛,也曾做过几年武术杂志编辑,对武术的状况也有一定认识。

    所以老梁可以理直气壮地在节目中说:“功夫是一张中国名牌,在影视的推波助澜下武术风靡世界。”“玄幻的影视武打让不开眼的中国人认为武术天下第一。”“中国散打不是搏击术,它是以得分取胜为目的,失去了搏击的意義。”“武术与散打是两回事,散打是拳击加腿贴身摔,与传统武术关系不大。散打与国外搏击术规则不一致,在国内打散打赢,在国外打外国搏击术难以赢,散打选手与国外选手比体力差、抗击打能力弱、拳头力量小。多次交流赢少输多。”“散打选手在国外搏击场上没地位,但在国内称雄称霸,打得传统武术不堪一击。”“目前的传统武术习练者只动嘴不动手,不跟国内散打较劲,而在国外挑战泰森、翟利菲尔德。”……这些观点证明老梁还是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的,能看出他做武术编辑的影子。老梁提出的问题真实不虚,“拳拳到肉”,将当今武术唯一的遮羞布撕得稀烂,打得那些喜欢夸大其词、欺世盗名的自以为是之徒满地找牙,让那些指鹿为马、自欺欺人之辈无地自容。武术界就缺这样刚正不阿、敢说实话的人。

    非常遗憾的是,梁宏达毕竟不是武术人,对武术的理解并不透彻。他用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中国武术的瑕疵,却看不到武术的实质,所以也出现了前后矛盾,蝉翼为重、千钩为轻的论述效果。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人家本身就不是武林中人。

    老梁在节目开始大肆推崇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实战水平,还说“功夫”是一张中国名牌,让大家听得热血沸腾,心里都为中国武术在海外扬眉吐气而自豪,但他话锋一转又将武术砸得一文不值,这种前后巨大的反差不但使其不能自圆其说,也让观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说到武术精髓是“养生”时,他的话更不能让人心服。原话:“武术真正超越搏击术的是养生,健身是中国武术精髓。真正的搏击术实际意义已经降低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开发武术的养生呢?把这方面的东西提高了,中国武术就有璀璨的东西在国外立得住。一味地强调中国武术技击,在实战中也找不到合理的依据,还容易把中国人面子弄没了!”这种本末倒置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各种健身养生的运动不胜枚举。如唐代盛行的马球。马球是唐代非常盛行的运动项目,《资治通鉴>卷〇九记载:“上(中宗)好击球,由此风俗相尚。”到了晚唐此风仍盛,以至马球器具都很值钱,如杜光庭《录异记》记述苏校书好酒,善制球杖,每有所阙,便“以球杖换金钱”。在当时的皇宫中,打球也是宫女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同时,随着女子马球的盛行,一种体型较小,跑得较慢的骑驴打球形式——驴鞠,也在妇女当中应运而生,并成为唐代独具特色的一项女子体育运动。再如宋代流行的蹴鞠。大诗人陆游的《晚春感事》就是描写古人蹴鞠比赛的场景:“少年骑马入成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还有传统冰嬉,其实就是滑雪运动,早在隋唐时期就已被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所喜爱了。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女真族中,曾出现过一种用于驰行的“竹马”,这种“竹马”在冰上滑行速度快,也很省力。角抵也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表现为竞技类活动形式,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是人类最初的自卫手段的发展和提高。据古文献记载,角抵最早始于古冀州的“蚩尤戏”,流行于我国古代北方,是为了纪念与黄帝逐鹿中原的蚩尤氏。秋千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上古时代,相传是春秋时齐桓公自北方山戎引入,另一说为汉武帝时宫中之戏,作千秋,为祝寿之辞,后倒读为秋千。南唐冯延巳的《鹊踏枝》词就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像这样的健身运动还有许多,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想象: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发明了专门用于养生的“五禽戏”;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一种。依据现有文献,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乙志》中。养生的功法也不少,儒、释、道都各自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既然中国古代有这么多健身养生的运动,古人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在健身运动中加上一个“武术”呢?这就首先要知道武术是什么。戚继光告诉我们:“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尔。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武术的实质就是技击,是为了保家护命。如果只是为了健身没有必要选择武术。

    显然武术的出现不是为了健身养生。健身养生是武术的一个小功能,就像树木可以制造家具美化环境一样,树木最大的贡献是给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而不是它的辅助功能。树木的精髓是吸纳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武术的精髓就是技击,离开技击的武术就是操,就是舞,也就是健身养生了!所以我们不能适应社会去主求次。武术的发展我同意老梁说的一句话——“不能胡吹”,但也不能一刀切全盘否定,应客观科学地看武术。老梁指出了当今武术的软肋,却没有说出武术衰落的原因和如何更好地发扬武术。武术自从热兵器问世以后一直在走向低谷,在传承上确实出现了断层,但好的东西依然还有。

    关于老梁说“民间高手再强也架不住科学的训练,不相信现代人打不过老祖宗”,这一说法也不能让人心悦诚服。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找到佐证。科学的训练离不开好的营养,先说古人高手的饮食。古代人也许研究分析事物没有现代人透彻明白,这与当时的科技落后有关,但古人的聪明才智只在我们之上,不在我们之下。([编者按]此处逻辑不明,科技落后为何才智还在我们之上,这个定论是如何下的?说明科学导致落后?)今人学习的知识有哪一样不是来自古圣先贤呢?他们用许多经验来弥补对事物浅薄的认知。([编者按]技术的落后,本质上就是知识水平的低下,我们当代赖以生存的知识绝大多数并不来自古代所谓圣贤,但我们的平均寿命、生活质量都远高于古人。)如饭量与力量的关系,就是说古人认为饭量大力量自然大。战国时期的赵王派使臣请老将廉颇出山,廉颇也以饭量彰显自己的力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廉颇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再如《水浒传》描写武松的惊人饭量:武松问有什么饱肚子的菜,酒家说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家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端上来。“三碗不过冈”,这是普通客人的酒量。“吃了三碗的,便醉了”。武松笑道:“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我们现在虽然无法知道武松到底能吃多少肉,喝多少酒,但至少能明白其饭量惊人,无人能敌!古人虽然不懂现代的高科技,但却知道人消耗多少体能,就应补回来多少能量,所以武术高手必然饭量惊人。光吃不运动身体受不了,光锻炼饮食跟不上更不行。中国老祖先早就明白阴阳互补的道理,老梁说练泰拳的只能活四五十岁是对的,他们就不懂循序渐进阴阳互补的道理。人身体损耗了,一定要通过其他方法补回来才对,不然的话就失去平衡损坏身体。现代人的狂妄自大是继承传统文化最大的障碍,就如杜甫《戏为六绝句》里描述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下来我们再说说古人与今人技击水平谁劣谁优。从科学的发展方向来说,科学的进步将会越来越解放人的劳动力,科技最终要完全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我们的四肢就会退化。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古人的体能就会比我们好得多。因为古人是靠体能生活的,没有体能就无法生存,他们基本上将生活与锻炼融为一体。所以我们常听见子路打虎、霸王举鼎、孟贲拽牛尾、夏育掰断牛角的故事。武术的技击也亦复如是。古代的技击水平高是因为武术有用武之地,有生存环境。大部分的习武之人目的有三:报仇雪恨,拜将封侯,求仙问道。我们从史记文学作品中就能看到以此类为目的的习武之人。为报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苦练铁砂掌、五毒手、鹰爪功者比比皆是,为人前显贵闻鸡起舞者也大有人在,为了长命百岁习武问道的人也层出不穷。自从热兵器时代到来之后,武术随着自身作用的降低逐渐走向衰落,到今天它的生存环境已不复存在,人们已无习武的动力,大部分的习武者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健身者,技击实战已成“动嘴不动手”的玄谈。古人的技击水平毋庸置疑,我相信一个谎言可以说一时,但绝不能说几千年。武术中的确有不少糟粕,我们不能掩瑕藏疾,更不能全盘否定。

    武术哪有古人能用现代人不能用的道理!归根到底是我们放不下高傲的身价,不相信自己民族的东西,总戴着“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有色眼镜看问题。虽然武术处于低迷阶段,然而武术的精华内容依然有。这个问题民国时期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在《中央国术馆缘起》一文中讲得很清楚:“我国技击之术,发达本早,代有传人。近年虽稍稍凌替,偶有能者,其方法途径,别具神妙,与国学同有优异之点,故正名曰国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国术就是技击,武术之所以称为国术是因技击的原因。张之江还告诉华夏子孙武术虽然已经衰落但偶尔还有高人,武术的种子永远不会灭亡。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真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拿出一点就可以造福子孙了!空手道、跆拳道其内容简单得让中国武术界人士不屑一顾,实战性也不比拳击、泰拳好到哪去,也是败多赢少。日本人与韩国人并不觉得自己的东西差,而且人家发展得就是比我们好。这一点值得深思!

    (编辑/张震)

    相关热词搜索: 我和 老梁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