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面具”背后的族裔表征政治

    时间:2020-11-22 07:54: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成为各种错误的、虚构性表征的对象。在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以阿新为代表的美国亚/华裔以“身份扮演”为自我表征和反表征实践,抗击宰制性表征体系,为族群争夺表征场域,宣告族群文化的在场。

    关键词:汤亭亭;《孙行者》;身份扮演; 表征政治; 文化在场

    “表征”(representation)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概念将语言、意义、文化和权力相联系,其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关涉人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意义的传递,还与文化实践中的意识形态、社会实践中的权力政治有着复杂的关系。围绕表征的讨论已将之作为文化和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当表征作为一种实践,其所透视出来的是社会集团之间的文化政治和权力政治,其具体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本文认为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ook, 1989)中的“身份扮演”书写开启了一扇窗户,由此可以透视美国亚/华裔“身份扮演”背后复杂的族裔表征政治。

    斯图尔特·霍尔在《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中对表征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做了界定。他借用《牛津英语简明辞典》的解释,指出表征有两个意义:“1.表征某物即描绘或摹状它,通过描绘或想象而在头脑中想起它;在我们的头脑和感官中将此物的一个相似物品摆在我们面前……2.表征还意味着象征,代表,做(什么的)标本,或替代。”①概言之,表征涉及到人要先理解人、物、事的世界,在头脑里形成人、物、事的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向他人表达的整个过程。单从这一定义来看,表征与亚里士多德的再现论很相似,但在当代文化中研究其涵义要比“再现”宽广很多。再现论的局限在于,它将语言、概念和世界的关系看做是固定的、对应的,认为人的语言可以像镜子般客观地反映世界。然而,随着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在语言和现实世界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反映、模仿或一对一的关系。世界并非精确或不精确地反映在语言之镜中”②。世界的意义并非确定的,而是处于不断滑动中,需要人们加以阐释,而阐释也是永远处于未完成、开放状态中的。建立在这一语言哲学观基础上,当代表征理论认为,表征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事物或观念加以“客观”反映,它受到作为主体的人的知识、情感、权力以及所处社会文化系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首先,表征是通过语言的意指实践实现的。语言一词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字语言或口头语言,还包括各种视觉形象、表情姿态、服装、信号等符号,换言之,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作为能指与其指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意义不在客体中,也不在词语中,使它们产生意指关系的是人的实践。霍尔指出,“在文化中的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通过在各种事物(人、物、事、抽象概念等等)与我们的概念系统、概念图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或一系列等价物,第一个系统使我们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第二个系统依靠的是我们的概念图与一系列符号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和组织到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中。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生产的实质之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联结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为‘表征’的东西。”③以构成论观点来看,这一过程离不开主体的操控,离不开社会文化系统、知识和权力,借用福柯的术语就是离不开话语和权力的运作。意义是表征的实践和“运作”产生出来的,是经由意指实践而得以建构的。反言之,表征具有建构性。

    表征的建构性使其成为“复杂意识形态关系的最集中的再现”④,也成为各个社会集团争夺意义的场域。社会集团之间通过表征争夺意义的赋予权和阐释权,以期建构以本集团为主导的话语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表征政治”(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当然,身处表征政治中的不同社会集团往往处于权力不平衡状态。拥有支配权力、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社会机构、群体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符合自身目的的形式和内容,对处于从属地位、受支配的他者进行“自由”表征,通过这种表征“蓄意遮蔽某一些现象,或造成蓄意误读或隐含其中的意识形态意图,或模糊社会族群和社会性别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矛盾”⑤。另一方面,他们也利用所掌握的各种宣传、广告媒介等文化符号系统进行自我表征,在某种程度上美化自我形象,强化和固化自身的支配地位。而处于从属的、被支配地位的社会群体则因为没有话语权和表征途径而只能成为被表征者。例如,美国白人长期以来掌握着表征主动权,利用强大的文化符号网络,在自我表征的同时也将处于边缘地位的有色人种置于被表征的位置。白人主流社会表征有色人种的一个重要手法是 “种族化”(racialization),即通过制度化的表征,不断强调和重复有色人种不同于白人的生物学特征,从而给有色人种打上种族标记。白人主流社会另一惯用的表征手法是“去人性化”(dehumanizing),如将黑人与原始性、动物性相联系,又如在影视作品中,将华裔/亚裔表征为面目模糊、不声不响、没有情感、没有个人特征的一群人。这一切都是服务于政治性目的的,正如美国学者程安琳所指出的,是为了将种族他者永远定位为“他者”。⑥总之,在白人的表征系统中,白人往往自我表征为最上等的民族,拥有世界上一切最优秀的品质,而有色人种是在身体、情感、智力上都与白人不同的人,是永远的“他者”。

    使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受话语操控的表征经过不断重复和强化,本身也成为话语,进入庞大的话语系统,并以其强大的生长力自我建构成“神话”或“真理”。这些“神话”和“真理”不但以文化霸权形式牢牢统治着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 “往往排除了更具独立意识和怀疑精神的思想家对此提出异议的可能性”⑦。而且形成了对被表征者的心理控制,让他们“对一些观念变得不敏感”⑧,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对他们的表征。表现在种族语境中,有色人种在强大的主流表征系统中,往往接受和内化了白人对他们的表征,结果就是产生对本种族的自我憎恨(self-hatred)和厌弃,或是刻意改变自己以迎合白人的价值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族裔 表征 面具 政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