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1-01-21 07:55: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几经沉浮,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恢复重建和稳步发展四个阶段,既积累了经验,又吸取了教训。今天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对于在新形势下探索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承担了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自1950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此开始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程。60多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政策等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初步探索阶段(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就把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任务之一,确立了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道路和方向。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1]这一规定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即改造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课程方案,在对老解放区、旧中国和苏联三方面教育经验充分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发展路径。1950年7月28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全国高等学校应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政治课程”。[2]自此高等学校取消了国民党训导制度和国民党党义相关课程,迅速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程体系。

    1949年10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列为文学院、法学院的公共必修课。1951年9月10日,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华北区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系在拟定教学计划时,要把思想政治科目作为业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政治课”的名称,将“社会发展史”课改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与“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等课同为独立课目,并将3门课同其他业务课统一计划。1953年2月,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增开“马列主义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历史经验,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过渡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深刻领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6月,教育部又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主要系统学习毛泽东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使学生认识、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树立和巩固革命的人生观。1956年,教育部总结了前几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情况,正式将高校政治理论课调整为四门,即“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对开课学时和顺序做出详细规定。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7年)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由于收到“左”的错误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严重的干扰,“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一片混乱,完全脱离了正常轨道,遭受了严重挫折。

    1957年12月,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联合发出指示,规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教材,同时阅读一些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文件和其他文件。原应开的四门政治课一律停开。直到1959年4月,教育部才又重新规定高校学生必修的四门政治理论课程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共党史”。

    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团多次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都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根据这一精神,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文科学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做了大量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党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出现偏差。从60年代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始突出反对修正主义的内容,“左”的偏差日益明显,1961年以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内容的道路,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之中。

    1966年到1976年“文革”期间,党和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损失,其中高等学校的损失尤为严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从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所有课程都被停开。1970年6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根据这一指示,1970年到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经完全被“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文件等所取代。但这一时期的学习已完全脱离了本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而是用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造成了混乱。事实上,这一时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轨道。

    三、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9年)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不仅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国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让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使它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强调必须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讨论、修改,1980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任务、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时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并首次明确指出马列主义课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办法》规定,全国高等学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门课程,文科专业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或“科学社会主义”。两年制专科开设1—2门政治理论课,三年制专科开设2—3门政治理论课,课程门类由各校根据专业性质自行规定。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思想领域也出现多元化趋势,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也受到挑战。针对这种形势,198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无法明确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对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全面开始。自1986年3月,国家教委贯彻《通知》的精神,明确规定高校政治理论课改为“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四门课。

    1987年10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的意见》,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即“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文科开设)四门课程之外,增设五门思想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两门为必修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三门课可根据各学校情况有选择地开设。五门课统称“思想品德”课,自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并称为“两课”。这就是实行了十余年的“85方案”的具体改革内容。

    四、稳步发展时期(1990年至今)

    “85方案”实施了十余年之久,这十余年,不仅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也奠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持续、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继“85方案”以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调整、变革,即“98方案”和“05方案”的酝酿和实施。这两次变革根据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更加全面、系统地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优化方案,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98方案”的酝酿及实施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3年8月,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要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教育师生员工。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1998年4月28日,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6月,中宣部、教育部又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开设)等五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两门思想品德课,即“98方案”。“98方案”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又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论,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层次性更加鲜明,课程体系和内容更加完善。

    (二)“05方案”的形成及实施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2月12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并要求在开设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全面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年初,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了重要批示,为贯彻指示,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途径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2005年2月,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原来四年制本科设立的“两课”综合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统一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3]此外,《意见》还就加大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力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现在正在实施的“05方案”。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还提出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任务。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六个二级学科的建设,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有了明确的学科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被直接纳入学科建设的领域,从而形成了学科与课程良性互动的局面。[4]在“05方案”实施的基础之上,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和内容更加科学和完善。

    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启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必须不断总结,积极探索,积极推进其顺利进行。60多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办学宗旨和目标明确,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回答现实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效果和成绩。但同时,随着大学生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的培训,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并不断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从而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吴东华.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

    [4]秦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