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为了对文学对伊犁的爱情

    时间:2021-02-27 07:57: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伊犁河》杂志创刊于1979年,当年二月出版第一期。1981年报新疆自治区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公开出版发行,198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伊犁河》。

    创刊人宋彦明

    文革前,宋彦明在伊犁州党委(当时叫伊犁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对于我这个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那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还透出一种神秘感。虽听说了宋彦明这个名字,也读了他几篇写伊犁的散文,但仍有既不可望更不可及的感觉。哪里想到文革后期,我居然成了州歌舞团他的部下呢。当时他是歌舞团分管创作的副团长,我是写一点蹦蹦跳跳、吹拉弹唱小节目的创作员。也是人才稀缺的缘故吧,我这个只是在业余宣传队写过小节目,压根就不懂哈萨克族文化的门外汉居然得到了他的赏识和器重。渐渐我们熟悉起来,但并不热络。他在我眼中是伊犁的著名作家,第一笔杆子,我对他自然于仰视中还有点局促与惴惴。也听说了他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事情。红与黑,黑与白,在那个很多事情都很难弄明白的年代,很多人的嘴巴都带了个哨兵,把得很严。我如此,他也如此。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气候的不断解冻,人与人,之间才一点一点地但还不是全部敞开了心扉,我跟他的交往和交流渐渐多起来。1978年年末的一天,他到我家告诉我州党委打算成立一个文艺创作办公室,由他牵头。他打算把我从剧团调过去,让我编《伊犁河》杂志。我自然很高兴,但也有一些犹豫,怕编辑影响创作。他呵呵一笑说编辑和创作都是搞文学嘛,虽有矛盾,但决不会冲突到势不两立。三言两语就打消了我的顾虑。

    我从来没有编过杂志,该怎么编心中也没有一点底。宋彦明叫我先拿出一个创刊号的方案来,我一筹莫展。按照文学杂志的惯例,自然要有小说、诗歌、散文、評论什么的。找谁写呢?刚筹办根本没有自然来稿,我只能找我认识的教育界和新闻界的笔杆子们。多亏朋友们帮忙,稿子很快就约得差不多了。我向他汇报,他听完后说搞一篇伊犁史话吧,写写伊犁的历史。好主意。我虽然对伊犁历史不了解,但一本杂志总得有历史的厚重感。我问找谁写呢?他随口说道,应松年。应松年?我听说过他,是文教局胡梅娜的丈夫,在伊宁市三中工作,好像是右派。能行?虽说是解放思想,但向一个右派分子约稿,我真不敢想。宋彦明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笑笑说你先去找赖洪波谈谈。赖洪波不是在卫生部门工作吗?他能行?这可不是他的正业。唉,你别看,这文学往往还就是不务正业的人能搞出点名堂来的。赖洪波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不久就送来了《细君公主与乌孙昆莫》,署名洪波、应松年。这就成为《伊犁河》伊犁史话的开篇之作,没想到很受读者欢迎,后来成了杂志的品牌栏目,以后又有一些作者加入进来,甚至还出现过不同观点的争鸣。这个洪波自然就是赖洪波,后来成了伊犁地方志和伊犁历史研究的知名专家,出了几本专著。应松年平反后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

    宋彦明作为一个杂志的创办者其胆识确实有过人之处。他还亲自为杂志题写刊名,亲自撰写了创刊词《衷心的祝愿》:

    “伊犁河,这支流经祖国西北边陲的河流,它从天山深处汇集着山壑的溪水,不断地壮大自己。待到它从缀满牧群的草原流入麦浪翻滚的广阔原野时,已是一条呼啸奔腾的大河了……我们选取这支河流的名称用来命名这个综合性的文艺刊物,正是为着祝福它像伊犁河那样,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像伊犁河那样,永远和伊犁各族人民的斗争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把稿件送到伊犁日报社印刷厂。当时的印刷设备还很老旧,活字排版,检字的工人师傅都很熟练,校对后开始排版,我几乎每天都去盯着。印刷机总爱出点问题,特别是印封面,不是色调不稳不协调,就是干燥不好,弄脏了封面。为此我没有少跟他们吵架,奇怪的是越吵越熟越亲,后来我跟他们不少人成了朋友,以后成为新疆著名作家的阿拉提·阿斯木和马康健就是这时候因为印刷《伊犁河》认识的。

    当我捧着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伊犁河》第一期放到宋彦明手中时,他一脸都是灿烂的笑容,激动地对我说,这可是我们伊犁解放后的第一本文学杂志啊!

    他发自内心的赞叹也感染了我。我知道我只是在汉文《伊犁河》上劳碌,宋彦明却同时为哈萨克文版和维吾尔文版《伊犁河》而操心奔波。虽同名为兄弟刊物,但不同文版的内容形式各有特色,编辑人员自也不同。十年动乱刚过,不仅人们还心有余悸,人才也是十分难找的。其实宋彦明把文艺创作办公室视为州文联的基础,他广罗人才,把戏剧、舞蹈、美术、摄影方面的人才都先后配齐,为后来伊犁州文联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宋彦明调到乌鲁木齐任自治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几年后升为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走前,他向组织上推荐时任尼勒克县委宣传部长的张雅荪接替他的工作。张雅荪干得果真不错,没多久就筹备成立了伊犁州文联。

    创作学习班育新秀

    《伊犁河》创刊以后,召开了伊犁文艺创作会议,反响强烈。不少县市和农四师团场也召开了创作会议,加上我们接连在杂志上刊登约稿启事,来稿渐渐多起来,我们也在来稿中发现了一批创作基础较好的新人。

    1980年,我们在州党校举办了第一期文学创作学习班。那正是文学艺术的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一个又一个轰动全国的好作品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眼球,一些文学新人也因为一部小说一首诗歌而一举成名。这无疑对久居基层深爱文学却不知何处入门的写作爱好者有强烈的吸引力。《伊犁河》的创刊和随即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对他们而言真是“久旱逢甘霖”,那急迫、那兴奋、那激动真难以形容。为了保证学习班的质量,我们请来了《新疆文学》的编辑当老师,不仅讲课,还面对面跟作者交换意见,帮助把作品改好。

    这批学员确实勤奋刻苦,一夜一夜的苦思苦想,一宿一宿地苦写苦改。刚从文学的一片废墟上走过来,他们对文学的热恋支撑着他们在文学这条拥挤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有的成功了,有的半途改了道,在新的追求中看见了新的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 伊犁 爱情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