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近十年体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时间:2021-03-02 07:59: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体育科学》十年来(2004-2013年)刊载的1 794篇学术文章进行研究,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作者信息及引用文献等方面对体育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探讨了体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研究重心和方法论的特点,同时对中国体育理论研究与体育实践的关系以及体育研究的国际化视野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科学》;内容分析;体育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2-0001-06

    Trends of research on sport in China over 10 years: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China Sport Science (2004-2013)

    WANG Hong,ZHANG Wei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ed at exploring trends of sport research in China as reflected in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China Sport Science from 2004-2013. 1749 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disciplines, key topic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uthor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s. The findings identify important concerns, key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neglected areas in sport research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elations between sport theory and practice as represented by published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of the past 10 years were also analyzed.

    Key words:China Sport Science;content analysis; sport research; trend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体育科学》杂志刊载的论文来分析我国近年来体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体育科学》(CHINA SPORT SCIENCE)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属于综合性体育研究刊物,被认为是我国最权威的体育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2-5]。对《体育科学》的载文分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体育研究及体育发展状况。由于在描述传播内容的变化趋势时常常需要分析5年、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样本[23],结合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情况以及《体育科学》在200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的改版变化,因此本研究选择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为一个研究区间。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体育科学》刊载的论文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6]。它的对象是“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其3个基本特征是“客观、系统和定量”。内容分析法是将非定量的内容转化为定量的数据,通过对文献“量”的分析达到对文献“质”的把握,是一种基于定性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对期刊载文的特点分析。

    内容分析法本质上是文献计量学方法[23],有相当多的论文对体育期刊的研究采用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7, 16-18]。然而文献计量学单纯的是从文献形式特征的“量”来分析,并不直接涉及文献的内容特征,只是间接反映内容的相互关系。内容分析法则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更有助于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

    1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研究选取《体育科学》从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0年间共120期所刊载的1 794篇研究型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将要进行内容分析的材料。排除学会信息、报道性消息、纪事、动态、编后记、会议讲话和分类总目等内容。

    第二步,根据研究问题设计了4大类目指标,分别为:研究领域、作者信息、研究方法和参考文献,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编码。研究领域分类参考了《体育科学》原有的栏目设置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9]中“G8体育类”的划分,并且要遵循各领域之间相互排斥、分类要穷尽所有领域的原则,然后依据标题与关键词抽取每一篇研究型论文的主题词,部分论文参考论文的内容确定,最后按照类目体系进行编码。共分成9个研究领域:体育基本理论、体育基础科学、运动训练、体育事业、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中国武术、体育运动、运动场地与设备。作者信息包括作者人数和作者国籍,其中作者人数直接录入,作者国籍分为中国、外国、港澳台、中外合作。研究方法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参考文献统计参考文献类型和参考文献语种,其中参考文献类型分为著作(包括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论文(包括期刊文章、论文集、学位论文、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电子(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和非纸张电子文献)、其他(包括报纸、研究报告、国际国家标准、专利、其他未说明文献);参考文献语种分为中文文献、翻译文献和外文文献。

    山东体育科技第38卷总第161期2016年第2期汪宏,等近十年体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No.2 2016 第三步,根据类目分析确定编码手册。由于研究领域、主题和研究方法不能直接编码且有三个编码员参与编码评分,因此需要进行多编码员的信度分析。信度分析以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为鉴别指标,计算公式为:Cronbach’s alpha=m(Mea)/[1+(Mea)(m-1)](Mea为平均相互同意度)[24]。三位评分员首先对随机抽取的在研究范围内的10篇文章独立进行类目的试分析,结果一致性信度为0.78,然后研究主持人与编码员多次集中讨论,对主题的编码原则、涵义和评分时的个人主观差异进行分析,之后再次进行信度分析,最终信度达到为0.95。对研究方法的信度检测为两步,首先对文章主题词的析出进行信度初测,结果为0.71,讨论分析后达到0.94;形成编码后再重新进行信度检测,结果为0.67,讨论分析后达到0.95。

    第四步,根据编码手册对所有1 794篇文章进行编码评判录入并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

    自2004年《体育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以来,除了2004年每期为80页,自2005年开始扩展为每期96页,采用国家标准开本。载文量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15]。《体育科学》从2004年到2013年间共刊载了1 794篇研究论文,其年载文量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逐年缩小但从2004年的258篇到2013年的138篇,降幅达46%,至2007年载文量骤降至170篇。与此相反,文均篇幅(每篇文章所占的页数)却呈总体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的3.72篇上升至2013年的8.35篇(表1)。这表明《体育研究》的重心开始向更有深度的研究倾斜。表1《体育科学》(2004-2013年)期均载文量及文均篇幅量

    从分析结果来看,体育基础科学研究是所有研究领域中频次最高的类目(f=801, 44.65%),其次是体育基本理论(f=334, 18.62%)、体育事业(f=165,9.2%),运动训练的研究最少(f=34, 1.9%),这显示体育基础科学和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体育研究中的主要领域。为了简化信息,将2004年至2013年分为5段来分析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研究领域在这5个阶段的差异,考虑到年载文量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以领域与年载文量之比分析发现:只有体育赛事、体育运动、中国武术、体育教育、运动场地与设备、运动训练这6个领域的发展趋势统计差异显著(见表2),并且在5阶段上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体育基础科学下降趋势最为显著, 降幅达41%,相反,在总体载文量大幅度下降的前提下,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事业的频次变化却不显著。表2《体育科学》(2004-2013年)研究领域频数分布及趋势差异

    2.3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分析用于描述具体的研究方向特点及趋势。主题编码遵循的原则是:1)尽量保持原文章主题;2)对析出的原文章主题出现三次以上的主题进行编码;3)每篇文章以单变量多维度编码。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正文的分析、摘取、概括和归类共形成101个分析单元。对主题研究发现,共有52个主题频次在5次以上,41个主题频次在10次以上,24个主题频次在20以上,9个主题频次在50以上,5个主题频次在100以上。频次前26位(占总体频次1%以上)的主题见表3。表3《体育科学》(2004-2013年)前26位的主题分布

    序号主题频数%序号主题频数%1运动生物化学19510.8714体育法学321.782运动心理学18910.5415竞技体育301.673运动医学1136.3016运动员291.624运动生理学1106.1317体育哲学291.625体育产业与经济1015.6318水上、冰上和雪上运动261.456运动人体测定915.0719体育科学研究261.457运动生物力学844.6820休闲体育231.288奥林匹克研究543.0121体育场(馆)221.239群众体育532.9522职业体育221.2310体育社会学432.4023体育史221.2311球类362.0124体育研究方法221.2312体育教育基本理论351.9525体育传播191.0613武术基本理论321.7826体育文化191.06

    从频次分布来看,运动生物化学的主题频次最高(f=195,10.87%),其次是运动心理学(f=189,1054 %)。除了传统的重点研究方向(基础科学和基本理论)外,频次较高的研究主题多集中在与现实发展较为密切的热点问题上,例如体育产业与经济、奥林匹克研究、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职业体育等。

    从发展趋势来看,频数前26位在五阶段没有呈现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的主题。呈现下降且差异显著的主题有:运动生物化学(X2=9897,P=0042<005),运动心理学(X2=16106, P=0003<001),运动医学(X2=16867,P=0002<001),运动人体测定(X2=43341,P=0000<0001),球类(X2=16778 P=0002<001),体育教育基本理论(X2=39143, P=0000<0001),运动员(X2=17034,P=0002<001),水上、冰上和雪上运动(X2=12846,P=0012<005)在2007年最多(f=7),体育传播(X2=9684,P=0046<005),奥林匹克研究(X2=20259,P=0000<0001)则表现为2004年至2008年频次更高。

    2.4著者

    《体育科学》的合著率较高(f=1 286,71.68%),并且从2004年的67.83%增加到2013年的71.01%,其中独著论文有508篇占28.32%,两人合作完成的488篇占27.20%,三人及三人以上完成的论文有797篇占44.48%(以课题组为名完成的仅有一篇[1],视为多个作者)。刊物的著作者信息还可以用合著程度及合著指数加以分析[6],其合著指数发展趋势变化不显著,年平均为2.75。表4《体育科学》(2004-2013年)合著分布

    分析著者的国籍,98.49%的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外国著者(f=7)的文章均来自2008年第9期的“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主报告”栏目。中外合著(f=20)中最多的是体育基础科学(f=15),其余5篇分别来自残疾人体育、其他体育赛事、武术发展与国际化、体操、球类。

    2.5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载文多采用实证方法(f=1 205,67.17%),理论研究只占三分之一(f=589, 32.83%),分析领域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比例最高的是体育基础科学(f=679, 84.8%),其次是体育运动(f=85, 78%),体育基本理论、中国武术、运动训练则偏向理论研究(图2)。

    总体上各研究领域及主题所列的参考文献数量在这十年间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体育基础科学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最多(f=24.64),其次是体育基本理论(f=20.64),体育教育的参考文献最少(f=14.50)(表4)。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最多的达127条,最少的只有2条。另外共7篇论文未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会议主题报告。

    3讨论

    3.1体育研究的自然科学导向和跨学科取向逐步确立

    体育基础科学占据了体育研究的几乎半壁江山,是体育研究中的主要领域。体育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导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强调从问题出发,用实验或调查等方法对研究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11]。体育研究的实证导向是由体育运动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又由于体育运动研究(尤其是竞技运动)涉及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其复杂性和深度通常要求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通力合作,这使得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体育研究的一个突出发展方向。例如,自运动生物化学诞生以来[8],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体现[17]。

    另一方面,从各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多数领域均侧重实证的研究方法即使诸如体育基本理论这样传统上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领域在十年间实证研究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同时,数据表明对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已经朝向多学科发展并且相互交叉,例如与哲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信息科学等的相互交叉,这印证了在“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13]中对跨学科研究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3.2体育研究对现实及热点问题的关注

    体育事业是仅次于体育基础科学和体育基本理论的重要领域。对体育事业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体育研究对体育热点问题的重视,例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职业体育、残疾人体育等,另一方面说明体育理论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更加紧密。例如武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尽管武术研究与其他研究相比在数量上并不占优,但明显的是在体育工作者的呼吁[22]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武术研究已经成为体育研究中特色鲜明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个突出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是奥林匹克研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无疑促进了科研人员对奥林匹克研究的热情。在2004-2013年这十年间,关于奥林匹克的研究成为了体育研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例如对北京奥运会的效益分析以及对奥运会的总结等。随着奥林匹克研究的深入,体育产业与经济也成了近年来的热点研究主题,有数据显示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自2006-2008年间连续2年保持大幅度增长[20]。体育产业的研究还间接影响到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1],未来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此外,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也是两个主要的热点研究主题。群众体育系国民体质与健康, 竞技体育则事关民族声誉和威望[14]。所以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不断进行战略重点的调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内容并列纳入了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到2014年的《意见》中着重强调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体育研究趋势顺应了这种变化趋势。

    3.3国际化趋势初步显现

    随着体育科学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体育研究的各类成果逐年上升,但《体育科学》的年载文量却逐年下降,这表明《体育科学》的办刊宗旨的重心发生了变化[10]:即更倾向于刊载综合性、跨学科的更有深度的原创性的系列研究。这种取向与有影响力的国际刊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引用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国际化趋向和作者对国际情报的吸收与驾驭能力。有研究表明《体育科学》远超过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年平均引文篇数的6.9篇[14],这说明体育研究的规范性和体育科研人员越来越注重学习和吸收借鉴已有的成果,尊重他人劳动[12],与国际接轨日益明显。此外,《体育科学》刊载的论文引用的外文文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该刊的研究者利用外文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4结论

    本研究表明,过去十年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体育基础科学已经成为体育研究的重点领域,尤其是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可能成为今后体育研究的主要方向。此外,跨专业的学科交叉取向也是未来体育研究的重要取向。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研究、群众体育研究、体育竞技研究也是过去十年的体育研究的突出方面。在借鉴国外的科研成果,向外展示中国体育研究的成果方面,中国体育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逐步开始融入到国际体育研究之中。

    本研究仅以《体育科学》为样本分析近十年中国体育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这并不能反映中国体育研究的全貌。但由于《体育科学》的特殊地位,对其分析无疑可帮助了解中国体育研究的大致走向。

    参考文献:

    [1]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 2009, 29(3): 82-89.

    [2] 《体育科学》编辑部. 《体育科学》在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第一[J]. 体育科学, 2013, 23(6): 68-68.

    [3] 《体育科学》编辑部. 本刊入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 体育科学, 2013, 33 (1).

    [4]《体育科学》编辑部. 本刊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J]. 体育科学, 2015, 35(2): 72-72.

    [5] 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EB/OL].北京:中国知网.2013[2015-6-22].http://piccache.cnki.net/kns/images2009/other/gonggao/2013CAJZ.html.

    [6]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4):55-59,68.

    [7]程刚.《体育科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01,21(6):8-10.

    [8]冯连世.21世纪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4-22.

    [9]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五版)[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10:66-69.

    [10]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等.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5):3-23.

    [11]刘良华.实证研究还是思辨研究:哭着进去,笑着出来[EB/OL].2011[2015-6-20].http:///content/11/0823/17/2020402_142721232.shtml.

    [12]邱均平,王宏鑫,冯新霞.《情报学报》与我国情报学发展(Ⅱ)——《情报学报》创刊20年来引用文献的计量分析[J].情报学报,2002,21(6):642-655.

    [13]田野,王清.李国平等.中国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综合报告(2006-2007)[J].体育科学,2007,27(4):3-14.

    [14]田雨普.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的回眸与思索[J].体育科学,2010,20(1):3-9,50.

    [15]颜志森.期刊载文量及其变化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49-454.

    [16]杨俊林,刘廷元,彭雪雪.1987~1997年《体育科学》论文著引统计分析[J].体育科学,1998,18(4):17-21.

    [17]喻坚.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引用《体育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J].体育科学,2002,22(1):45-47,59.

    [18]詹东.关于我国部分体育学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体育科学》杂志1991~2000年载文统计分析[J].体育科学,2001,21(5):83-87.

    [19]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期刊简介[EB/OL].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1[2015-4-15].http:///.

    [2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N].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20):5-11,24.

    [22]朱东,马克蒂姆,姜熙.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J].体育科学,2010,30(6):20-29.

    [23]邹菲.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10.

    [24]Neuendorf,K.A.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M].Thousand Oaks.CA: Sage, 2002, 153.

    相关热词搜索: 近十年 趋势 研究 体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