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1-04-02 08:04: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如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赫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成果与应用实践,提出了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主要思路与工作内容,以期为赫哲族视觉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和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境内的赫哲族被称作那乃族),历史悠久,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与本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可视物质形象为载体的独特的视觉文化信息。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赫哲族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而且由于交通的便利、信息的发达、与汉族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等原因,赫哲族汉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他们极具民族特色的视觉文化遗产已经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目前,相关部门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抢救与保护效果不够理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赫哲族对视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急需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抢救与保护,相关部门有抢救与保护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并会在多方面给予此项工作大力支持。

    国外关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起步较早,且数字化实践快于数字化理论。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实践方面,科学归档和数字化保护在非遗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1954年,日本修订《文化财保护法》,就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制度。1976年,美国在国会图书馆建立“民俗保护中心”,一直从事民俗资料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和哈佛大学的世界音乐挡案馆,利用数字技术保护音乐档案。欧盟文化遗产在线(ECHO)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潜力用于档案保存、学术和教育探索,文化遗产共享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数据库,全面记录非遗的文化讯息。法国卢浮宫、意大利乌菲奇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民族学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和图书馆对遗产进行数字化信息转化和保存,为文化遗产在线虚拟展示和数字内容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前面,如虚拟五禽戏、编钟乐舞数字化和民间表演艺术数字化等,香港的口述历史档案库记录了不同阶层、族群、行业团体等人的亲身经验和个人记忆,并生成数字档案。其中“数字敦煌”项目最具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提出了建立数字敦煌的构想,从1993年开始,敦煌研究院就与大英图书馆和美国梅陇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跨国合作开展对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信息永久性保存研究,中外专家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以期运用这种新技术使千年敦煌成为“不朽”遗产。“数字敦煌”的核心是建设一个敦煌学学术研究与保护以及弘扬敦煌文化的信息资源总库,目前在石窟艺术文物本体的数字化方面、文献的数字化方面、综合信息数字化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为其他方面的文化保护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内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理论成果较少,主要的成果有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主要结合浙江东阳木雕谈非遗数字化问题;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主要讨论非遗的数据库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截至2018年底,针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成果只能查到4篇论文,分别是刘贺、宋立权的《赫哲族鱼皮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为例》;谢能、胡雨珠、黄泰怡、王磊、王楠楠的《赫哲族建筑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案研究》和胡雨珠、黄泰怡、谢能、王磊、樊碧君的《基于Leap motion的赫哲族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案研究》。《赫哲族鱼皮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和《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为例》两篇论文以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为例,提出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对赫哲族鱼皮文化保护的技术支撑,探讨赫哲族鱼皮文化变革数字化信息形式的意义。《赫哲族建筑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案研究》是结合传统赫哲族建筑特征,运用3Dmax、无人机、Unity3d等可视化技术完成对赫哲族建筑群体模型的构建,设计制作赫哲族虚拟场景漫游,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赫哲族文化的辨识度,增强赫哲族文化国际性及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最终为民族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数字化+互联网”参考方案,改善交互体验,实现对民族建筑的信息数据化、虚拟现实化的保护;《基于Leap motion的赫哲族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案研究》主要研究在Leap motion侦测数据生成运动信息的基礎上,以赫哲族为例建设民族聚落,运用Leap motion与漫游系统进行体感式交互,提高赫哲族文化的辨识度。通过前期数据的采集及总结,完成了对赫哲族建筑/文化体验等模型的构建;通过制作漫游、游戏程序等操作进行交互试验,增强用户临场感,增强赫哲族文化国际性及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提出了对贴图、LOD、DOF、碰撞等技术的优化新方案,改善交互体验,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信息数据化、虚拟现实化、体感交互化式的保护。总之,到目前为止,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专门针对赫哲族视觉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也才刚刚开始。

    二、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赫哲族的视觉文化遗产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更显示出不同于文字的独特价值,对其保护与传承关乎本民族特征的保持和延续,把这些即将消失的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保护研究,重视图像的记录、传达与表述,能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不仅从多角度、立体化反映区域文化形态,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运用现代数字媒体等技术促进公众进行跨文化的对话,更能引导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播,使赫哲族视觉文化进入更多现代人的视野,能够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并推动各民族文化遗产共享,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为赫哲族文化遗产在线虚拟展示和数字内容资源共享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存储,不仅解决其保护和传承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公益性服务运用在线虚拟展示等多种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数字技术的文化层面上让公众接受,帮助赫哲人把自己的视觉文化在更大范围展示、传播与普及,在更深层面传递与教育,还能促进公众进行跨文化对话。

    (二)数字化的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能够被现代产业使用

    数字化的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种文化领域的新资源,易于被现代产业所应用,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反过来,现代企业对赫哲族视觉艺术的推广,也能促进赫哲族艺术更广范围的发展与传承。

    三、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路

    面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日益减少、传统视觉文化记忆面临消失、传播方式传统、传播范围窄化等问题,基于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的认识,提出从分类、收集、表达、传播、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创设和提升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利用大数据、现代数字技术等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综合性分析、归纳、整理研究,找出其演化传播规律,提炼文化特征,建立视觉资料库,进行数字化档案式存储、保护与管理;结合赫哲族当代生活,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最终实现保护、传承、发展、应用的目的。

    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是通过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考察、深入发掘、整理、比较分析,按照类别建立赫哲族视觉文化数字化资料库,助推赫哲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为其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难点是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増强现实等)实现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资源的真实再现,达到高度的拟仿效果,但是工作量较大。数字化的对象是赫哲族传统独特的视觉文化,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赫哲族文化都是我们将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

    主要工作包括:

    (一)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的普查溯源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追本溯源,分析、總结、厘清各类视觉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发展、保护与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其他现实问题等。只有对赫哲族视觉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演变的时间节点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理解赫哲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二)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分类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包括:赫哲族信仰;赫哲族建筑;赫哲族生产、生活工具;赫哲族饮食;赫哲族服饰;赫哲族歌舞;赫哲族绘画;赫哲族体育;赫哲族节日;赫哲族婚丧礼等。赫哲族文化遗产的分类不能仅止于此,对文化的保护不是固态、停滞的,发展永远是文化的常态,所以,我们要在保持民族艺术特性的基础上谈保护、谈传承,要不断地充实内容、扩大文化外延和影响力。

    (三)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的资料库建设

    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资料库是以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为核心内容建立的集成仓库,按照传承与保护逻辑,建构相对应的资料存储系统,将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存储、合理整合、管理与调用,从而提升保护的工作效率与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赫哲族没有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口耳相授,这给资料库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更多维的记录形式,如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技术,对赫哲族艺术传承人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采集、记录,以便更好的推广与传承。

    (四)解决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发展及应用问题等

    一方面,将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据信息以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编码存储,最大限度地实现展示、传播、共享与利用,以延长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将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以素材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视觉传达方式结合,与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结合,开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形象、文化元素等,将其转化为能够在市场上合法合、理流通的文化产品。通过教育、销售、展览展示等多种途径实现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还可在坚持文化遗产内容不被歪曲的原则下运用现代技术和话语体系对其重新解读与诠释,赋予新的文化意涵,对文化意义进行再解读。

    赫哲族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的使用去向可以是赫哲族相关研究机构、赫哲族聚居区学校、博物馆、赫哲族工艺品、旅游商品、生活日用品生产厂家以及赫哲族文化遗产传播的网站、自媒体等。

    参考文献:

    [1]周明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建华.民族文化传媒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相生(1964-),男,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现为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赫哲族文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8MZD343)。

    相关热词搜索: 赫哲族 数字化 文化遗产 现状 视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