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析“以史带论”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1-04-17 08:21: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以史带论”教学法通过史料来佐证理论,它具有异于其他的特点和优势。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应对问题能力的需要。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要求在史料选择方面做到准确性、典型性与宏观性并重,在史论结合方面做到有机性、统一性与适度性共存,在教学形式方面力求多样性、互补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

    关键词:以史带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加快、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益纷杂化,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挑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其地位重要,理论更深,逻辑性更强。如果采用一般教学法,其理论很难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并运用。由此,在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将会有效改变当前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以史带论”教学法及其优势分析

    众所周知,理论与历史无法简单分开,任何一个理论都有逐渐生成、发展的形成史,而历史特别是思想史也表现为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由此,把握理论必然离不开对其渊源的追溯。也正因如此,人们在讲授理论时,总是将历史过程梳理与理论观点分析结合起来,先后提出如“史论结合”、“寓论于史”等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以历史及其发展脉络为主,中间穿插对理论观点的分析和揭示,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上述方法相比,“以史带论”教学法主张在讲授理论时,注重历史回顾,通过巧妙地穿插一些对相关理论形成发展史或背景的简要揭示与回顾来达到对理论的分析和揭示,即在理论的历史发展回顾中着重阐释相关理论,从而使理论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因此“以史带论”教学法有其特点和优势。

    首先,“以史带论”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对“论”的价值追求。在“史”与“论”相结合的教学法中,每种都有其侧重点,它们或以“史”为重点,或以“论”为重点,或两者并重并有机穿插组合。“以史带论”教学法在运用中始终强调以“论”为重点,突出阐述和分析“论”的目标追求,在“史”与“论”关系上明确“论”主“史”辅,即对“史”的分析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达到分析“论”而让学生理解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其次,“以史带论”教学法在教学环节选择上始终强调“论”的核心地位。在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时,必须要将对“论”阐释置于核心地位,不能顾此失彼。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不能过于追求对“史”的追溯,而冲淡或忽略了对“论”的分析。这要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材料的选择上都要以始终将对理论的分析与阐发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能让对“史”的引述淡化“论”的核心地位。

    二、“以史带论”教学法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与要求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教育和武装大学生,使之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每门课程又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如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则是侧重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对此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依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是一种必然与必需。

    首先,“以史带论”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可以看出,它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抛开这些来讨论马克思主义便没有任何意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植根于西方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并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起来的崭新的科学体系。它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可以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其渊源;梳理其理论发展轨迹,还可以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中吸取过往思想的合理内核。由此出发,要做到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理解马克思主义每一个理论观点,必须要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了解马克思在批判中实现对旧思想的扬弃,在通晓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其次,“以史带论”教学法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科学性、革命性与实践性实现了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在于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观点与方法,随时代与实践发展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在于它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是因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检验中强调发挥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可以说,理解了这三者及其辩证关系,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魅力。依此,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如果割裂了“史”与“论”的内在逻辑,忽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单调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就会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因此,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借助理论发展脉络的回溯,将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再次,“以史带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史”与“论”密不可分,二者结合就表现为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论所遭遇的每一次挑战总是以一个崭新的理论观点出现为终点和下一个起点,而这样一个个应对挑战的经过串联起来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首要任务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不断完善,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一些理论观点形成史的回顾,将不仅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来,而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应对时代与现实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观点和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担当,既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更是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好的契机。因此,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有助于大学生应对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以史带论”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运用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即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时,侧重分析它们是在怎样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以及它们的出现解决了时代与实践发展面临的那些问题,从而将理论与历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理论有充分的历史和实践作引导与支撑。这样,理论讲授更有说服力,而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并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除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讲授者在史料选择、史论结合以及教学形式安排方面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

    首先,在史料选择方面,要做到准确性、典型性与宏观性并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系统向大学生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而要在教学中贯彻“以史带论”教学法,首先必须要在史料选择方面下功夫,即不仅要在钻研、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背景资料、理论渊源以及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更要通晓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各个理论观点的理论源头及相关观点在人类思想史、特别是欧洲思想史中的整个逻辑发展脉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当然,在史料选择方面,讲授者必须进行细致甄别,力求做到使选择的史料准确无误,并能对理论起到充分的佐证作用。同时,史料必须体现出足够宏观的历史感,必须能够使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绝对可信、可靠、有价值。如:在讲解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前,有必要对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的历史发展作一个简要回顾,由此突出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的划时代变革与创造性贡献。但在欧洲思想史上,认识论的探索源远流长,而从古希腊开始的思想家在历史发展中探究形成的理论观点更是纷杂多样。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必须要从这些汗牛充栋的理论中挑选出少量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观点。如在讲授中可选择简要介绍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柏拉图的“回忆说”、中世纪神学的“天启真理”、近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和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主张等观点,并复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这之后再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便不太困难。

    其次,在史论结合方面,要做到有机性、统一性与适度性共存。选择合适史料只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这是因为一方面此课程的课时所限,讲授者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史”和“论”的分析都做到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也是课程性质及其定位主要在于传授“论”,而不是讲“史”。因此,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比史料选择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讲授者必须按照教学目标,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经过挑选的史料进行细加工,使史料的内容在详细程度、时间跨度以及与理论的契合程度等方面要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要和理论能实现有机结合,不至于“史论脱节”。同时,对于史料时间长短问题,也必须要做到精心安排,使对“史”的叙述既能满足对“论”的足够支撑,同时又不至于冲淡“论”的主体地位,出现“重史轻论”、“以史代论”等倾向。如:在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部分,如果讲授者只就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而不注意其中内在逻辑的历史感,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表面。而运用“以史带论”教学法,讲授者可以社会主义思想从诞生至今在500年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为主线,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每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必然性及其逻辑架构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做,此部分理论在学生思维中就同时具有了纵向历史感和横向立体感,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提高。

    再次,在教学形式上,力求多样性、互补性和主动性统一。“以史带论”教学法要求借助对历史和实践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引出理论,并借此实现对其内涵的解读,此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史”与“论”在内容上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讲授者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实现“以史带论”。但由于教学时间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完全借助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以史带论”教学法实现形式可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对一些较重要或较难的内容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外,讲授者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一些相对简单或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一些基本观点和内容,或借助多媒体等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和材料,或者直接给学生中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自己查取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和背景,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做,不仅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够使其与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形式的有效互补,在互动中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讲授者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章节内容及其特点以及课程进度来选择、组合各种能够实现“以史带论”教学法的形式,力求多样性、互补性和主动性的辩证统一,最大化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