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社会阶层应该成为参政党建设的积极因素

    时间:2020-04-16 07:52: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阶层开始发生剧烈分化。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各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需要不断提高其参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和参政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可以更广泛地团结各阶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大业。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参政党;发展

    [中图分类号]C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9-0057-03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这个新的阶层,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六个方面的人员。目前中国的新社会阶层大约有7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人。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新社会阶层人士涉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不但与国内各阶层、各方面有密切接触,而且与国外组织和个人有广泛联系。

    新社会阶层仍然处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出现并迅速崛起,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关系中国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其政治诉求也会不断增强,参政的热情不断提高。各参政党通常以参政议政为存在基础,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准是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把新社会阶层的参政诉求和参政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其参政水平和能力,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实现中国社会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社会阶层对参政党建设的影响

    中国的参政党随着历史发展而成长,已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阶级联盟性质的参政党,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参政党通常被称为“知识分子政党”,因由分布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干部”身份的知识分子组成,又被称为“干部型政党”。参政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一直是在这样的范围内进行的,现有的参政党成员绝大多数是“干部”。

    我国的八个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参与者,构成了当今中国稳定的政治格局。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各参政党是以大中城市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各参政党在今后一个较长阶段的性质与地位。各参政党的政治纲领大致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参政党除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献计献策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各阶层知识分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样,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新阶层,对参政党的建设与发展也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扩大了参政党政治联盟的范围

    在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各参政党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不会忘记的。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200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统一战线有如下阐述:“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已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最广泛的联盟,……”。在新时期,随着原有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出现的多个新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必然和社会主义劳动者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一起,成为新时期政治联盟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产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扩大了参政党政治联盟的范围。

    (二)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拓展了参政党组织发展的基础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分化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激励社会整体向上进取的意识增长,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增速。新阶层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或在政党和政府中寻找利益代言人,或直接参加到政党中去。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阶层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由谁去团结、教育其中的知识分子呢?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一件大好事。

    社会阶层分化产生活力的原因。恰恰是不同的阶层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中国的八个参政党不同程度地联系着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参政党发展成员强调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由于知识分子分布已从传统的“体制内”向新的社会阶层扩展,政治联盟范围的扩大,必然在客观上拓展参政党组织发展的基础。

    (三)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加入参政党,可丰富参政党参政议政的内容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的主要职能,搞好参政议政工作要具有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对参政议政的目的要有正确认识;二是要有较强的参政意识;三是要组织好骨干队伍,并动员广大成员积极参与;四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五是要了解国家、本省、本市、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和问题,熟悉有关的方针政策。

    当前参政党参政议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参政党成员的“政党

    意识”薄弱,包括一些在党派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本职工作繁忙,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和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二是广大参政党成员对于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了解不多,缺少知识与方法;三是由于长期以来参政党组织发展工作的对象、渠道相对固定,使得成员专业构成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参政党参政议政宽领域、高水平的要求。

    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大多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又较为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或本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在新兴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工作或管理工作,他们的观念比较超前,对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的缺陷和不足有较深刻的了解与体会。从他们中吸收一些优秀人才,可以增加参政党活力,丰富参政议政内容,对于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大有好处。

    二、参政党建设要适应转型期的社会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导致社会总体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结构的重组是在矛盾和冲突中进行的。完成这一转型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确保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顺利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至关重要。

    目前的状况是,参政党的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还是工作方法,都不能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水平同日而语,更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需要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努力。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社会阶层,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对社会和舆论的影响力较其他阶层大,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能起到推动作用,但必须加以引导。加强参政党建设,可以进一步起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成员的政党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成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并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是参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不存在降低参政党的发展条件或改变了参政党性质的问题。只是目前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水平,无论是理论根基、制度建设、还是管理水平,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练好内功。

    三、参政党建设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政党是现代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和凝聚各社会阶层的组合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中国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使命,因此,在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完善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应是参政党党建的关键要义。面对不断分化聚合的社会新阶层,参政党派应能够兼收并蓄,团结共事。阶层广泛性不仅决定党派的整体能力,而且参政党构成的阶层宽度直接影响到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果,也关系到参政党在“一个参加、三个参与”中能否提出真知灼见、能否做好执政党的助;

    在协商民主框架下,参政党派对新兴阶层政治利益的代表模式不仅契合当前中国政治架构和民主实践,而且,是当前政治格局下较为理想和适合的政治形式和民主范式。新阶层注入民主派别让参政党更富“参政的目的性”,利于摆脱作为“统战工具”的尴尬处境和自我期许。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转换参政党传统的运作模式,整合加强参政能力的新课题。在今日中国的语境中,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完成参政党向有鲜明参政纲领、政策主张,具有革新精神的政党意识形态和较高水准组织化参政能力的现代参政党转型的需要。面对社会新兴阶层逐步成长的将来,这就要求参政党在下列内容上必须得到加强和改进。

    第一,建立发展吸纳新阶层成员的组织机制,扩大党派成员构成和社会联系的多样性、参政党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可以帮助执政党加强与新兴阶层的联系,如何在执政时期延续革命年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执政党面对剧烈分层的转型社会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参政党派作为接受执政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完全可以发挥其广泛性特点,扩大与新阶层的联系,以便执政党通过参政党的管道密切联系群众。

    第二,探索协商民主框架下的参政模式,提高新阶层成员参政的集体行动能力。通过参政党提供的制度化渠道进行政治协商训练和实践,培养具有宪政精神的政治文化。让新阶层成员学会用协商民主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中的利益矛盾,树立协商民主观念,主动、自觉地放弃激烈的政治表达方式。转向寻求协商共识。另一方面,新阶层可以借由党派组织化系统反映的政治意愿和利益主张,有利于增加他们在政治博弈场域中的实力,也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心政治领域新阶层精英参与的通道不畅,即使参与电只限于个人的身份的矛盾。从统战的角度观察,这些具体困难的逾越都有利于各方力量的团结,并最终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强化政治融合功能,重视对新阶层意识形态的说服。新阶层成员的来源多样构成复杂,成员间价值理念和行动思路迥异,有的与各参政党派的政治目标和参政方式更是相去甚远。通过政治融合让新阶层成员与参政党派的政治价值观取得认嗣,完成组织吸纳向政治吸纳过渡。在政治信任的基础上达成意识形态上的一致,缓解新阶层自身的焦虑,降低新阶层兴起的社会成本。通过意识形态的阐发,鼓励新阶层承担社会责任,激发政治热情和党内外互动合作,使之成为具有公共意识的政治力量。

    第四,拓展协商民主的深度与广度,创新新阶层参政的领域、内容和形式。让新阶层借参政党的平台获得更宽松的政治空间。通过领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激发良好的意见表达和发挥。毕竟在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架构之下,政治理性可能电伴随着执政当局的强势心态,重要的是参政党如何能够在协商共识的领域、内容方式方法上创新,作出理性响应,以协商民主的要义与当局强势交涉,充分掌握游戏规则进行反制。从微观上看,有利于增强参政能力,提高间政质量,民主协商水平和实现有效的民主监督。从宏观上看,则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之,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统一战线工作只能努力去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参政党的一切工作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参政党派的建设一定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坚信,经过60年风风雨雨的中国参政党,是在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政党,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有参政党内部广大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参政党一定会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和参政党的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今后统一战线工作视野之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起到十分重要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忠洲新社会阶层步入政治视线[N]中国改革报,2007-4-2

    [2][3]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杜福洲

    相关热词搜索: 参政党 阶层 因素 新社会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