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福建旅游地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0-04-24 07:55: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旅游地学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地球科学新兴的分支学科。旅游地学以地球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自然旅游资源和与地学相关的人文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调查、评价地球发展演化历程中所保留下的地质遗迹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的科学性、稀有性、典型性和旅游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回顾了福建旅游地学发展历程和现状、国内外旅游地学发展趋势,提出福建旅游地学发展的思路、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旅游地学 学科 发展 福建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对自然遗产关注度的增加,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地学旅游资源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的认识在地学界得到广泛认同,地学旅游资源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国地学工作者应用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地学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成因、功能、价值和旅游区规划进行综合研究,使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开创了地球科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时代,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旅游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1985年,第一届旅游地学研讨会正式提出了新的学科名称——旅游地学。

    1 旅游地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1.1 旅游地学的定义

    旅游地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集地球科学、旅游学和人文科学的原理及相关知识于一体,以地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从中发现具有美学、科学、文化、经济价值,并可供人们旅游的地学景观,进而对其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卢云亭(1993)、陈安泽(2006)将其定义为“旅游地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疗康乐与地球表层物质组成、结构及能量迁移、变化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地质和地理两种旅游环境。因此,旅游地学又是旅游地质学和旅游地理学两门边缘学科的总称”。

    1.2 旅游地学的主要任务

    旅游地学的任务是运用地球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与旅游有关的自然特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成因、沿革、演变、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意义,着重对自然景观作科学的描述与成因探讨;研究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其目的是为了科学规划、开发利用自然旅游资源,以满足人们参观、游览和科学普及的需要,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3 旅游地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产业南旅游主体(旅客)、旅游客体(景观资源)、旅游介体(旅游服务设施等中间环节)3个要素构成,旅游地学以旅游客体——地学旅游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研究另两个要素中与地学相关的问题。

    地质矿产部《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1991)对地学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挽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1991年。第六届旅游地学年会将旅游地学研究领域从自然景观扩展到人文景观,将观赏石列入地学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旅游商品资源还包括矿泉、宝玉石等(陈安泽,2006)。冯天驷(1998)所著《中国地质旅游资源》将地学旅游资源概括为: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学旅游资源,一部分与地质形体有直接关系的旅游资源也可称为人文旅游资源,如古水利工程、石窟、摩崖石刻、岩画,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因而,地学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是与地质、地理以及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关的自然景观;后者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各种生活、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及军事造型等人文景观。

    1.3.1 地学旅游资源包括的内容

    (1)对追索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具有地区性、区域性和国际性对比意义的典型层型(含副层型)、生物化石组合带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2)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古人类、古脊椎动物、古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以及古生物痕迹化石及产地;

    (3)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丹霞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冰川地貌、花岗岩地貌、火山、石英砂岩奇峰、峰丛和峰林,以及陨石、鸣砂、海岸等地质景观;

    (4)具有特殊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典型产地;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泥、地下水活动遗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河流、瀑布、湖泊、奇泉;

    (5)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遗迹、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地质遗迹;

    (6)与地质体有直接关系的人文景观,包括古城、宫殿、庙宇、古建筑、园林、陵墓、古塔、书院、石窟、摩崖石刻、碑碣、壁画、运河、桥梁、渠堰、大坝、水库、古科学艺术制品及纪念性建筑(遗址)等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古迹。

    1.3.2 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学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较多,下列几种较具代表性: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古生物遗产景点工作组,于1993年提出的地质遗产类型分类方案,将景观类型分为13大类。

    (2)《旅游地学概论》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宇宙旅游资源、大气圈旅游资源、生物圈旅游资源、水圈旅游资源、岩石圈旅游资源5大类,细分为15种类型及更次一级的66个亚类型,地学旅游资源包括其中的岩石圈和水圈旅游资源两大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将地学旅游资源分为地学景观和水域风光两类。

    (4)《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地质矿产部,1991)将地学旅游资源分为35种。

    (5)陈安泽(2008)《地质遗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论略》之“地质遗产分类方案”,将地学旅游资源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7大类。

    (6)冯天驷(1998)在综合资源的形态特征和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结合其成因将地学旅游资源分为16类。

    1.4 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地学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旅游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它为地学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学旅游资源调查是用地学理论及方法查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学旅游资源状况,为资源的评价、规划、开发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为查明地学旅游资源现状,主要对下列内容进行调查:①区域内的基础地质概况,即岩石、地层、构造、动力地质作用情况等;②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观,如河流、瀑布、湖泊、冰川、山川、沟谷、洞穴、潮汐等的分布及状况;③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如区域

    相关热词搜索: 地学 福建 研究报告 学科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