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颠覆传统,缔造未来

    时间:2020-08-23 07:55: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人类虽然跨进了21世纪,但是20世纪的生态债务却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世人眼前。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已有很大进展,绿色运动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精英启蒙阶段,经过十几年的群众性参与,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绿党”参与政权,实现了从最初的理论设想到政治实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生态危机非但没有消减的迹象,反倒有加剧之趋势,群众环保的态度也由原来的激昂变成现在的冷漠。理论的问题和现实的困境告诉世人,如果只停留在对“生态成本外在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读完高懿德教授的“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突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部丛书以全新的视角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制了一整套克服传统人种文明生活方式及其观念根本弊端的新文明思想体系,即“物种文明”思想体系。它是作者为处于生存、发展困境中的当代人类和处于人类蹂躏、摧残之下而濒于灭绝的自然物种寻求的一条“拯救”之路,是作者悲天悯人、惜物怜种的情怀的理论寄托。以下几点感悟至深。

    一、这是一套体系框架宏大、内容意蕴丰富、逻辑结构严密的丛书

    “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包括10部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著作,其内容涵盖了一般文明观念及其哲学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科技观、经济观、可持续发展观、政治观和法律观等领域或层面,有机构成了一整套关于物种文明对于人种文明颠覆与革命的理论框架。丛书力求通过在一般理论层面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实践层面的全面阐述,来全面把握新的物种文明思想体系并实现其对传统人种文明观念系统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整套丛书在行文线索的安排上独具匠心,两条主线始终贯穿着整套丛书。对物种文明哲学理论的系统阐述和创制是中心线或主线,而以对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批判与颠覆是辅线。因此,为了同时彻底地展开对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颠覆和对物种文明哲学的创制这两大主题,同时又为了充分体现这两大主题所蕴含着的物种文明哲学对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彻底革命精神,整套丛书在具体的专题内容的结构安排上又灵活地采用了“正-反”相对或“反-正”相对、“破-立”相对或“立-破”相对的结构模式,即先系统地展开对反面的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相关理论的批判,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正面的物种文明哲学的相关理论,或者相反。整套丛书可以看做是理论建构型著作和观念批判型著作,也可以说就是两套相辅相成的著作的合集。

    二、这是一套颠覆与革命的丛书

    “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的逻辑核心是:在颠覆人种尺度基础上确立物种尺度,在颠覆传统人种文明哲学形态的基础上确立未来物种文明哲学形态。因此,颠覆与革命是这套丛书的两条主线,也是丛书的运思方法;是丛书的两大内容,也是丛书的基本精神;是丛书的两个基本目标,更是丛书的两把“手术刀”。

    在作者看来,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文明“范式”的决裂,即由作者独创性提出的物种文明代替传统的人种文明。跟旧文明“范式”决裂,进行一场对传统文明的颠覆与革命,这是作者基于当前生态危机成因与解决方案而提出的。自生态危机爆发以来,寻找生态危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一直是众多政治家、科学家上下求索、苦思冥想的问题,也是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潜心探讨、殚精竭虑的问题,这其中有合理的理论设想,也有成功的理论实验,但都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突破传统以人为尺度、标准、价值、伦理界限的文明范式。如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伦理学就是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而应运而生的。突破传统的只限于“人-人”之间的道德关怀,把道德关怀扩大到人之外的存在是环境伦理学最成功的理论设想。但让人困惑的是,尽管今天环境伦理学已日臻完善,但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尖锐化、复杂化和严重化,究其原因在于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尽管已经意识到必须摆脱传统人种尺度的束缚及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的桎梏,并且已经初步认识到这是走向真正自然道德的必由之路,但在事实上它并未坚决地如此走下去,而是屈从于传统思维的束缚而仍然屈就于人类中心和人种尺度的影响,从而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走出传统人种文明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上述不可避免的窘境。

    什么是文明?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或范式是文明?自工业革命以降,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在探讨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对文明的探讨更是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超越了单纯学术理论问题,文明的研究与国家的民族精神、国内外政策甚至全球战略联系在一起了,“文明的冲突论”、“文明的复兴论”、“文化的终结论”、“意识形态的结束论”就是这一时期的声音。在高懿德教授看来,文明的本质和真理,乃是人与自身及自然打交道方式的科学化和道德化,其具体内容乃是文化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应该说这个观点比较合理地抓住了文明的内核。文明与科学和道德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科学与道德是构成文明本质的两大逻辑支架,也就是说,二者是文明本质构成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文明生活形式得以构成的根本要素。任何真正的文明,都是科学与道德的有机统一。

    “在文明的骨架内,如果说科学层面构成文明的肉体,作为文明的基础本质而存在,道德层面则赋予其灵魂,构成整个文明的灵魂本质。二者之间是肉与灵的统一。”(高懿德,2009:56)一方面,科学层面作为道德层面的基础而存在,正是科学给予道德以真正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道德赋予科学以灵魂,科学就难免走入片面化的误区和走错前进的方向,最后可能会走入非科学的泥潭。大量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以前由于我们非道德地对待自然界,因而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使我们的科学发展走入了严重的片面性和非科学性,生态灾难危机的出现正是这种状况的表现。法兰克福学派就猛烈地批判了科学的反生态性,哈贝马斯认为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科学层面的文明有赖于道德层面的文明的支持才得以成立,反之,道德层面的文明有赖于科学层面的文明才能够成为现实;最终,科学层面和道德层面两种文明的彼此支持和结合,才得以构成真正的文明。

    以此为标准,传统的以人的类为中心、以人的尺度为标准、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文明显然是不文明的,因为这种文明造成了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严重脱节,进而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失衡。因此,要彻底克服传统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就应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种文明,而建立起一种物我平等的物种文明,因为“人种文明不仅是一种错误的文明——错在理念不真,而且是一种不文明的虚假文明——表现为搞人类特权与奴役自然,以及是实践上有害的文明——既有害于自然又有害于人类自己,还是人类与自然界及其各物种成员彼此对立冲突的文明……物种文明不仅是合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平等交往、彼此互惠的真实关系,而且是真正文明的文明——表现为其是真正有道德的文明,以及是实践上全面有益的文明——既有益于自然物种存在及其福利又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福利,还是人类与自然界及其各种物种成员彼此和谐的文明”(高懿德,2008:2)。据此,物种文明必将是传统文明的“掘墓人”,它的产生必然引起一场对传统文明的颠覆与革命。这种颠覆与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颠覆支持传统人种文明的人种尺度,确立起支持未来物种文明的物种尺度,这是建立未来物种文明形态理论并发动起对传统人种文明革命的基本杠杆。

    第二,颠覆支持传统人种文明之人种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建立起支持未来物种文明之物种尺度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物种平等主义世界观,这是建立未来物种文明形态理论并发动起对传统人种文明革命的根本支点。

    第三,颠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种尺度价值观,确立和建构起物种价值平等观念,这是摧毁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种尺度优先观念,确立和建构起物种平等主义和物种尺度平等观的价值观基础。

    第四,借助于物种尺度平等观对人种尺度优先逻辑的颠覆,彻底摧毁传统人种文明的基本观念并确立和建构起物种文明观念及相应的物种文明形态理论,这是新文明世界观发动对传统人种文明的彻底革命的基本理论目标。

    第五,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用新的物种文明哲学观念扫荡和驱逐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影响,并在这些领域中确立起具体的物种文明及其生活形式观念,即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及其相关各学科领域实现物种文明观念对传统人种文明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三、这是一套表征现在、着眼未来的丛书

    “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中许多概念(如人种文明、物种文明等等)和许多观点(如要解决生态危机和人类自身生存危机就要对传统文明进行颠覆性地革命,就要用物种文明代替传统人种文明等等)都是作者首创。对于这些新概念与新观点,有些学者不一定赞同,但如果考虑以下几点情况,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待理论上的争论。

    首先,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爱民爱物的忧患意识让人称赞,同时甘于清苦、潜心钻研、历经十载终成理论体系的精神也让人钦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和主观心态下,彰显了一个学者对“形而上”不懈追求的理论风范。

    其次,这套丛书的基本性质可以定位为一套表征现在、着眼于未来的丛书。“表征现在”体现在“物种文明哲学”是一种解决以生态环境危机为特征的当代人类生存困境和物种存续危机的“救命”理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生存危机。当然,其他物种也是如此。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以人种为尺度的传统人种文明生活方式。因此,要全面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和物种存续危机,就必须彻底转变传统人种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代之以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

    而从其中心内容、实质和历史使命来说,这又是一套着眼于未来的丛书,是一套对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却未现形的未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种文明生活形式的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探索和把握的丛书。所以,它不是一种关于“现在”的理论,而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未来学。

    同时“物种文明哲学”是一种克服传统基础上拯救现在和未来的理论。克服传统,是从对传统人种文明生活形式的根本弊端而言,更是从根本上及从总体上彻底颠覆传统文明形态或范式而言。说其拯救现在和未来,指的是它直接面对和要克服的是当今仍然流行的人种文明传统,而其根本目标又在于彻底根绝当今人种文明传统对未来的决定性影响,以使未来文明从传统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走向它所应是的物种文明。所以,物种文明哲学说到底是拯救未来脱离现代人种文明传统的理论。

    因此那种认为物种文明是要降低人的尊严,把人降低到其他物种的存在以期望拯救自己与自然界的看法,显然是没有完全理解这套丛书的基本性质。

    再次,尽管这是一套表征现在、着眼未来的理论丛书,但用物我平等的物种文明代替传统的以人为独尊的人种文明的新的革命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或者说能够达到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效果。

    理论意义或效果体现为:第一,实现对人种文明、文化的观念革命和思想革命,消解和颠覆人种文明、文化观,对传统人种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伦理观、科技观、发展观、美学观以及其他诸社会生活领域的人种文明观念进行彻底的革命性颠覆。第二,实现物种文明哲学理论的创制和建构,确立起物种文明、文化观念,即确立和建构起相应的物种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伦理观、科技观、发展观、美学观以及其他诸社会生活领域的物种文明观念。

    实践意义或效果也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推翻现行的传统人种文明形态的社会生活形式,建构起现实的物种文明形态的社会生活形式。理论创制的目的不在自身,在于对旧观念旧生活方式的批判,以及引导建立新的更合理、更理想、更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这显然是丛书根本的实践追求目标。第二,追求真正的人类解放以及所有物种的解放,可以说是这套丛书的终极追求目标。过去沉重的教训和残酷的现实告诫世人:人类与自然界是休戚与共的,破坏自然也就破坏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根基。传统人种文明的控制自然的极度轻狂的观点,其实也就落入了控制人类自己的窠臼。当传统文明造成的当代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空前的生存困境,在人类和所有物种被传统文明逼得走投无路之际时,“物种文明哲学”打断人种文明的锁链,把人类和所有物种从人种文明的枷锁下彻底解放出来,使它们获得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就此而言,“物种文明哲学”既是使人类获得解放的理论,又是以解放所有物种为使命的理论。从逻辑上看,没有物种的彻底解放,就不会有人类的真正解放。物种的彻底解放是人类获得真正解放的必要条件和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高懿德.2008.物种文明导论[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高懿德.2009.论科学、道德与文明的终极尺度及其历史变迁[J].理论与现代化,(1).

    [作者简介:华章琳(1976—),男,江西于都人,博士,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未来文明研究所副教授,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胡颖峰

    相关热词搜索: 缔造 颠覆 传统 未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