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模式的国情基础及目标定位

    时间:2021-01-25 07:59: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关键词:民主政治;国情基础;目标定位

    民主诞生在古希腊。在古希腊语中民主一词由“人民”和“权力”构成,意思是“人民的权力”。在现代欧洲的民主思想里,民主是一种为达成政治决定而存在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竞争性的民主选举的制度。马克思在借鉴近现代西方民主观的基础上认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它是国体和政体的辩证统一。民主政治是相对于专制政治而言的,它是指按照公平、公开、选举、多数决定等民主原则,行使设立国家制度、履行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郑重承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因此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在报告中出现60多次。俞可平先生曾说:“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是民主,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无疑还是民主。”因此,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国情基础和目标定位是构建我国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础。

    一、认清国情是构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模式的首要前提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道路和模式: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另一种是走全盘西化道路,把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照搬到中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根本不同的政治模式。回顾我国民主的发展史,从古代社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专制王朝的频繁更替,依稀间闻到的政治开明却只是始终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民本思想。再加上中国是有56个民族共同存在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民主形式并不一定适应中国,中国需要按照自身发展的惯性逐步创造出自己的民主形式。因此,由历史给定的文化基因必定经久地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步伐,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传承。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经济、社会已实现大幅度转型;社会群体利益分化,维护集团利益的政治要求增大;公民的自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社会和政治还没有分离,一个独立的社会体系还没有构成,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的欠发达地区了。当前,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中民主法治的价值标榜和实际政治运作中民主法治的缺失即受制于这一国情因素。然而,加快民主的发展、提升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水平却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近几年国家不断提出要进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少学者也认为中国到了应该在政治体制上迈出大步了。学术界出现了“民主三波”。《争锋》中认为将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作为民主第一波;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作为民主第二波;现在又面临“中国式民主”民主第三波。我认为对于民主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要民主,但是不要多数暴政的民主,不要西方自由放任的民主。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区分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譬如,邓小平在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就处理的比较好。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我们看待民主不将与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就认为是民主的,其他的形式都一概否定。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我们自己的民主模式。不将民主作为目的而将其作为一种可以让公民生活幸福的手段。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也面临着强大的外在压力。当前,经济互惠与竞争、文化交融与冲突、政治民主与稳定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要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外在于这个发展的世界潮流。国际社会普遍地把民主、自由、人权保障的状况当做评价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软实力也取决于此。可见,当前的中国,一方面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加速民主化进程的内外要求极其迫切,这就使民主化的风险系数增大。在条件尚不成熟却又面临内部需求与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在促进民主发展的同时规避民主风险,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只有树立科学的中国政治发展观才能确保中国政治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已经表明,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民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模式的目标定位应符合国情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着外来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一次次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试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道路没有成功。历史的最终结局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短暂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新型民主政权。这一路径选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创建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民主、实现民主写在旗帜上,民主是她旗帜上最重要的标识。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民主

    反对专制,把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中解放出来,使人民当家做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人民民主政权,构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当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的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实现中国民主政治软着陆,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民主风险,促进民主发展。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人民民主。“人民”是相对敌人而言的,是一切反帝反封建阶级、阶层的联合体。人民民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人民的政治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人民民主始终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长达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直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地形成了与中国国情、国体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对这一制度体系,有学者评价:“客观地说,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尽管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其整体构架和制度的基本关系,是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包含着对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的追求。”

    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定位使中国的民主必须成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少数富有阶级、阶层的民主和政治精英的民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长期探索的结果,中国人民在探索如何实现人民民主的历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在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民主政治建设却陷入了停滞状态。广大工人和劳动群众越来越远离国家的政治生活,党和国家政权以及各级干部日益脱离群众,脱离了人民的监督。应当说,缺乏民主是导致前苏联党和国家的上层蜕化、政权变质,并最终灭亡、解体的重要原因。前苏联的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把扩大民主和发展民主当做反修防变的根本措施,使广大基层群众广泛而直接地、经常性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可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反思的必然结果。只有从历史和国情视角观察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历程,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这种政治制度。恩格斯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现实的基础”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式民主的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式民主的基本特征,而实现人民民主更应是我们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定位。

    三、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内在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政治发展都围绕着两大主题进行。1949年以前中国的民主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政权。也就是说与西方资产阶级首先争取“民权”不同,中国的民主起步于争取“主权”。如果说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的意愿,那么近代中国的最大民意就是民族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意味着中国民主的初步实现,即实现了主权民主”。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在那时,最好的民主实践形式,不是能够实现个人自由,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使一盘散沙一样的中国人在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下,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战争力。因此,在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斗争中确立的中国民主政治具有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特质,它更强调集中、有序、有领导。集中民主也是民主的一种形式,它是与这一时期中国的民主主题相契合的。今天,中国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这一历史主题也规定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以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民众还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小康生活状态,甚至刚刚脱离贫困,或者在贫困中挣扎。“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因此若讲人权,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就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民意。能实现这一人民意志的政治结构、政治运作形式就是要实现人民民主式的民主政治。因为,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9月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旧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建构在中国国情基础上、与中国现阶段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政治运作形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确立了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这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反映了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它对于中国民主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三权分立’对于西方民主、美国民主的重要性”。由此而构成的中国民主政治模式标志着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只要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就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实践的最大成果。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自己的制度优势和鲜明特点。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诞生的时间还比较短,要达到完善和成熟尚需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把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总结人民创造的民主建设经验,既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包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一切对我们有益和有用的东西,又要坚决反对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划清界限,积极稳妥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在实践中展现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当然,西方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存在误解,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民主观念上的差异。许多西方舆论是站在西方立场,从西方的概念出发,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中国的事情,评判中国政治的,自然很难认同中国的政治发展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只有立足国情,明确民主的目标定位,才能规避民主风险,促进民主发展,进而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2]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王军,阎治才,1936—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论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房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J],科学社会主义,2006,(3)

    [责任编辑:杜红艳]

    相关热词搜索: 国情 中国 民主政治 定位 目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