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上海世博中的媒体公共外交

    时间:2021-02-05 07:54: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世博会期间,我国媒体成功地进行了相关报道,展现我国的良好形象,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解放日报》在世博期间对世博会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是如何在重大事件中展开公共外交,起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作用。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媒体 公共外交 《解放日报》

    “向世界说明中国”是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名言,也是他的梦想,同样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在传统的外交已经不能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时候,公共外交的作用凸显。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层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媒体是主角。①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角,媒体如何展开外交活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媒体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媒体是公共外交的主角

    1、我国公共外交现状

    公共外交是指除了政府外交以外的其他对话形式,包过民间外交,也包括政府与民间的交流。在外交舞台,公共外交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冷战思维的历史、外交战略的观念、集中管理的制度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育不足。②

    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③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已经与以往不一样。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据世界第二。另据统计,每年有1200万人走出国门,约有2400万人来到中国,民间的国际交往程度远远大于政府交往。国际舆论已经把焦点放在中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放大、被传播至世界各地。2008年,欧洲各地80后中国留学生自发汇聚巴黎护卫火炬传递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人有必要集体补上公共外交这一课。

    2、媒体公共外交责任

    媒体公共外交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外媒体。对外媒体在公共外交中扮演窗口示范的作用,我们通过外宣媒体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人文风貌,给世界一个新的形象。

    二是国内媒体。在公共外交中,地方媒体的作用虽不及中央媒体,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举办的全球性的活动。例如,在上海世博会中,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上海地方媒体就充分展示了媒体的功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解放日报》世博报道的特色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上海地区的主流媒体之一,《解放日报》进行了一系列策划,做了详尽、全面的报道,充分展现了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功能。这些策划主要体现在编辑和采写两个方面。

    1、编辑角度

    从《解放日报》的版面设计、内容安排等可以看出,编辑早在世博之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报道策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检验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④

    (1)世博特刊。《解放日报》从5月1日世博会开幕到10月31日世博会闭幕,每期都有至少一个版面的专刊。例如,在开幕式当天,头版、要闻版几乎全部是世博新闻。除正常出版的专刊和版面外,《解放日报》还出版了号外,设置了24版世博特刊。5月2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一个“聚焦世博”专版和“世博服务信息专递”专版,全面提供世博的各项服务信息以及与世博相关的信息。

    (2)世博信息。《解放日报》发布的与世博有关的信息,对游客参观世博起到了很大作用,从服务角度展示现代化的中国形象。例如,《3400卫士守护高压电塔 2400分钟保障世博开启》、《110提供9种外语服务》、《郊区参观者晚上观博后如何回家》等,就是从世博保障、警察提示、交通部门公告等角度提供综合信息,让外国游客充分体会到世博服务的周到。

    (3)版面设计。为了做好世博报道,《解放日报》在版面设计上也下了很大功夫。除了设计世博专版之外,还充分利用了其他版面设计手段,编辑运用了综合性配置、同一性配置、延伸性配置、解释性配置等等各种版面配置手段,运用图片、色彩、图表、字体、字号、空白等版面元素,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同时,编辑还使用通栏标题、彩色版面等多种与以往不同的版面风格展现世博盛会。

    2、采写角度

    (1)刊发社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往往代表了主办该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在报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报纸版面上,不仅是地方机关报,就是中央的报纸也很少看得到社论文章。⑤世博会开幕当天,《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文章以上海欢腾为起点,站在全国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对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政府、特别是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信心满怀迎接八方来宾的面貌。

    (2)全面采访。《解放日报》报道的对象既有外国游客,有外地游客,也有上海市民;采访也对世界各国展馆、世博服务工作、游客旅游指导、外国游客的特别提示等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全面的采访换来的是中外游客对世博的赞赏,对中国形象的新认识。

    (3)深度报道。《解放日报》通过对世博会的由来、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中国人民对世博会的期待等进行深入的报道,向中外游客展现了文明中国、人文中国的形象。例如,专门开设专题“院士为你当导游”,利用专家学者的眼光解读世博的各种人文元素。

    三、《解放日报》世博报道的公共外交功能

    1、大国胸襟显中国胸怀

    《解放日报》以社论、通讯、消息等各种形式和全面的视角看中国发展,彰显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胸襟。例如,对世界各个参展国展馆进行了一一报道,对有特殊风俗民情的外国展馆更是给予了特别报道。

    2、人文关怀示中国内涵

    公共外交的目标是“要在国际上提供信息和影响舆论”,也被称之为“赢得国际民心”的努力。⑥正因目的是为“赢得国际民心”,所以“以人为本”显得非常重要。在上海世博会这样全球盛会,应加重人文交流成分,“以便将对外输出的所有内容由空泛的理论说教和政策词汇转化为常识和情感叙事,将中国的国情和经验、价值观念与文化特征等巧妙地传递出去。”⑦《解放日报》9月15日《就像回到家一样》一文,就通过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在中国的哥哥家里过中秋这样的小故事来体现上海世博会人文情怀。

    3、周到服务表达中国涵养

    上海世博会期间,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到交警等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让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解放日报》除了及时报道各种服务信息以外,也开设“世博服务信息专递”版块,通过报纸传递更多、更细的服务信息。这种周到的服务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有涵养的中国。

    4、详尽事实展示中国发展

    今天,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国际形象”、“阿拉伯的国际形象”、“印度的国际形象”,其实,所讨论的都是美国媒体上的这些国家的形象。⑧面对媒体国际舆论的现状,我们只有首先做好自己的新闻报道。因为“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记者无疑带有民族和国家的偏见。无论中国怎么抗议、公关,美国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友好和对抗是很难改变的。”⑨但是,我们自己的报道做得如何却是能在掌控之中的。

    如何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解放日报》选择了用事实展示中国。大幅图片、人物故事、历史资料,《解放日报》用种种可看得见的事实向世界说明中国。例如,8月8日《严打假冒世博特许产品》一文,通过报道打击假冒产品,表达中国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的决心,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

    5、一言一行呈文明古国

    上海世博会有来自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民众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表达文明古国的符号。而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的,他们一旦具有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也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礼仪”是中外民众有共同性的地方,展现“礼仪之邦”的风范,媒体通过报道“礼仪”,为展现文明古国形象作出了努力。

    参考文献

    ①赵启正,《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秘书工作》,2010(6)

    ②⑦吴白乙,《提升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瞭望》,2010(12)

    ③陈统奎,《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南风窗》,2010(5)

    ④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差异化竞争的取胜法宝》,《新闻与写作》,2010(7)

    ⑤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12

    ⑥叶海亚·R·伽摩利珀:《全球传播》,尹宏毅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88

    ⑧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48、249

    ⑨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4

    (作者: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 上海 外交 世博 媒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