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

    时间:2021-03-16 07:56: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体育与健康》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是对我们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所以新课程改革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创造性地尝试其它腾空动作;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除了提高实践能力外,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等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尽量多进行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 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务求令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样的练习如果能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提供多种练习方法,如有的做原地模仿有的利用起跳板做腾空步,有的助跑做完整跳远动作等,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适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四、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决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体验体育运动中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教师应注意改进组织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王育敏)

    相关热词搜索: 个性 发展 体育 学生 教学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