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的生成

    时间:2020-03-11 14:15: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效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光靠单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或教育对象都难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协调同步推进,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因此,基于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特点和现状,从主客体关系的整合与优化、协调与同步、认同与融合等维度探索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的基本策略,对于进一步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生成;新媒体环境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30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145-0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有学者认为网络虚拟空间只有学习者主体和学习对象客体(数字信息)的存在,而教育者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主体身份不明显或不存在,因而也就没有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就不存在或区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再谈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关系也是没有意义的。针对上述观点,我国学者骆郁廷教授系统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客观存在的依据和缘由,并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区分的标准及其存在的形态。同时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双向互动、多向互动、叠加互动等关系[1]。学者杨立英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主体的“去主体化”、客体的“主体化”和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相对性[2]。学者韦丽林提出“主体的主体性减弱”和“客体主体性增强”[3]。学者王学荣则提出了主客体关系是“双重交互性”[4]等,这些观点均从不同维度和方面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无论是教育者主体性减弱、客体主体性增强,还是双向、多向和叠加的主客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认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究其何以构建以及何以运行,无疑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究的前沿问题。本文试图基于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现状,运用协同论相关理论和方法,深化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生成的问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教育与学习协同关系的现状比较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能否实现协同的问题,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对象客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协调与同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一种虚拟实践活动。光靠单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或者单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客体都难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对象客体只有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关系,才能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任务,取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网络育人的目的。为了全面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的协同关系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7大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1264名高校教师和10134名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协同关系现状的调查。调查数据全部采用SPSS20.0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途径协同性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网络教育和学习途径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电脑(89.8%)、手机(87.6%)、ipad等平板电脑上网(16.2%)、电子学习机和其他设备(1.2%)。大学生网络学习途径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手机(84.2%)、电脑(13.5%),ipad等平板电脑占1.5%,电子学习机或其他等设备(0.9%)。调查表明,电脑和手机均为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主要途径。高校教师首选是电脑,其次是手机,而大学生首选是手机,其次是电脑。由此说明,高校师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途径具有协同性。

    2.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时段协同性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晚上时间”均为高校师生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首选时段,比例分别为51.9%和32.1%。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时段的第二、第三位分别为“一有时间”(37.3%)和“每天起床后”(33.4%);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学习时段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课间休息时间”(16.8%)、“周末放假时间”(12.9%)。由此得出,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在晚上时段具有协同性,其他时段难以实现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的协同性。

    3.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时长协同性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每次时长在30分钟以内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其中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比例为72.8%,大学生的比例则为83.3%。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时长的比例总体上均高于大學生的比例(除在“41~50分钟”的比例略低外)。由此可见,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时长均在30分钟以内具有协同性。 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时间占每天上网时间比重均在40%以内,81.7%的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时间占每天上网时间在40%以内,90.5%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学习时间占每天上网时间在40%以内。其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学习时间占总上网时间比例在20%及以内的要明显高于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时间占总上网时间比例40%以上的要高于大学生。由此可见,高校师生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时间占总上网时间20%以内具有协同性,超出20%的比例难以实现教与学的协同性。

    相关热词搜索: 体协 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 生成 关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