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实践”贯通美学文艺学的传统学术之路的意义与拓展空间

    时间:2020-03-28 07:58: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以王元骧学术活动为中心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实践”贯通美学及文艺学的传统学术之路的总体面貌与特质,他借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德国古典美学为主的理论资源,批判地承续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实践论美学成果。在美学文艺学观念层面,始终以实践观念为精髓,抓住关键和辐射性问题分散地逐一解决,又以实践论将美学文艺学贯穿一体。完整地呈现了美学文艺学在观念与思维方式方法、说明性与反思性等诸维度互动互联和理论严谨的特质,成就了文艺本体论、审美反映论、人生论美学、拯救人性的美育观等若干重要命题。

    关键词:实践;实践论美学;传统学术;兼容;拓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2-0161-12

    作者簡介:刘俐俐: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实践”贯通美学与文艺学的传统学术之路是我国改革开放语境的约定俗成表述。“传统”仅指学术研究的逻辑与风格。人文科学成就及其价值为累积型,对待传统和新兴理论均应辨证看待其在学术链条的作用和意义,其兼容性、拓展性和发展性尤其应予以重视。如上缘自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契机。通过阅读学习梳理王教授的全部著述,最外延性地概括出他以“实践”贯通美学与文艺学的传统学术理路,若干重要观念和思想成果为其内涵。我们在梳理介绍成果的同时,考察兼容性、拓展性和发展性,其意义和价值由此彰显和得到概括。

    王元骧教授学术活动领域为哲学美学和文艺学,并以哲学美学为根基。我们注意到,他具有自觉的哲学美学和经验美学相互区分的意识。哲学分支的美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于美的问题所做的哲学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规定美和审美活动的性质,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实际的美学问题包括艺术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王元骧:《“文艺美学”之我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文艺学是研究文学的学问,他表述为:“通常所说的‘文艺学’,一般认为也是由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史三部分组成。”王元骧:《对于文学理论性质和功能的思考》,《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他的文艺学研究,主要是文学观念为核心以及宏观阐述文学发生发展及其活动,属基础性原理性的文学理论。他并未具体研究文学活动、作家创作、作品构成以及接受批评等问题。王先生以“实践”为基本概念并就此予以观念性阐述,将此观念交叉和融通性地处理和贯穿美学文艺学两个一级学科及其重要理论问题。演化为“实践”观念在这些学科和一系列问题中的具体“实践”思想:观念贯穿始终。王元骧学术活动的最大特点和成就即由此而来。

    一、“实践”为基础性关键性概念贯穿美学及其延伸领域

    1、抓住和反思“实践”概念为学术活动基础

    学界已有共识:20世纪60年代美学大讨论最重要成果是“实践论美学”。诸多著作论文就此都有表述,最晚近的可以祁志祥的《中国现当代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为代表。王元骧基本认可“实践论美学”及其成果:“实践论美学之所以脱颖而出,显然是由于它比其他学派更接近真理,因而也很快在我国美学界流传开来而成为我国的主流美学。它的价值就在于为我们的美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原则。‘实践论美学’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的思想,通过改造关系论美学创立。”思想精髓是依托“社会存在本体论,把实践视作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形成的现实根源来看待”。致思方式为对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形成和发展缘由的一种追问。特别肯定实践论美学“把美看作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因‘自然的人化’而产生的审美价值的载体”的观点。王元骧:《实践论美学的思想精髓和理论价值》,《文艺研究》2016年第9期。他认可“美”有载体,以之为基础追求美学的形而上本质,提出了不可简单地将实践论美学看作客观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来批判和否定,他也不同意将美学问题归结为审美心理问题。他始终警觉非本质主义美学观念,警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美学趋势。王先生对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论美学”的反思集中在两点:其一,仅限于“美论”,尚未将美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因“自然的人化”而产生的审美价值的载体这一“美论”思想贯彻到“美感论”中;其二,视美感只不过是“对美的反映和模写”的直观反映论。王先生的实践论美学观念,是以此反思为基础的借鉴和发展。

    2、创造性理解阐述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关系,确定美学文艺学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汲取康德为代表的认识论哲学基础而形成。王元骧怀着透彻理解辩证地抵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髓的愿望,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认识世界更要改变世界的目标性质。辨析了其与旧唯物论的区别并获得如是理解:第一,实践性的认识论。认识随着人类实践而发展。第二,认识不排除情感和意志参与及其作用,以此获得人类追求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哲学基础。第三,认识是主体情感和意志渗透到认识活动并经过主体认识结构的整合同化后的心灵活动。概言之,此为积极性认识论:克服了机械论和撇开人的情感以及横截面静止性等弊端,乃为主体选择建构性的认识论,由此具有与实践论合乎逻辑性地结合的合理性。结合后的“实践”观念,王先生凝练概括为:其一,在人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认识与实践互相渗透和规定、互为前提、辩证统一。实践中介着认识,认识也中介着实践;“实践性的真理”作为实践活动的内部环节,其本身即为知、意、情三者的有机统一,由此方能从观念领域转换到行为领域。此乃实践活动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实践作为感性物质活动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缘于社会关系制约的社会性。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两者有机统一。 详见王元骧《实践论美学的思想精髓和理论价值》,《文艺研究》2016年第9期;《艺术实践本性论纲》,《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等。 其二,全面考察并将“实践”定位在“存在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认识论”(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认识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价值论”和“历史论”(感性物质活动与社会历史活动相统一)等几个特质的有机统一地位。其三,秉承社会存在本体论精神,将实践视作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形成的现实根源。实践形成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合一的价值世界。精神价值体现着人的情感、意志和愿望。与理性形态并置的感性形态的就是美,感性形态的美包括存在于对象世界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相关热词搜索: 文艺学 之路 贯通 美学 拓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