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20世纪中国戏曲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0-03-29 08:00: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初期,戏曲继续着清末的余绪,昆曲进一步式微,花部地方戏进一步兴盛。伴随着资产改良运动,戏曲改良也勃然兴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改良运动强调戏曲的社会功能,呼吁用戏曲艺术批判旧思想、旧文化,用戏曲的形式宣传民主、移风易俗、激励民族精神。20世纪是中国戏曲现代戏探索、实践的历史时期,也是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如何适应观众的审美新要求,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戏曲史学的建构是20世纪戏曲史上重大的历史贡献。在戏曲文献整理、剧目考订、剧作家研究等方面,20世纪这一历史时段中有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戏曲史学研究走向深入、领域更加广泛。20世纪,中国戏曲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努力践行戏曲的现代教育。从20世纪初戏曲史学的开拓,到世纪末戏曲学科的建立健全,戏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走过了百年的发展道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少数民族戏剧中流传的经典剧目和京剧、各地方戏经典剧目创作一起,共同组成了20世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戏剧文化长廊,成为中华文化瑰宝。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传统戏曲;戏曲改良;戏曲现代戏;戏曲史学;京剧;地方戏;少数民族戏曲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晚清王朝腐败无能,1901年签订了割让主权的《辛丑各国合约》,从此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了反对列强,争取民族独立,变革、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良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解放,科学民主,这一新思想、新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文化,开启了中国社会向现代迈进的脚步。可是,中国人前进的步伐是艰难而又曲折的,十多年的军阀混战,葬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陷入了黑暗、混乱的深渊。“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企图占领中国。为了保家卫国,抗击侵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长达八年的艰苦岁月里,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生死搏斗。抗战胜利了,可是内战并没有结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才真正站起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项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戏曲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艰难而又顽强地生存着。

    20世纪初,戏曲继续着清末的余绪,昆曲进一步式微,花部地方戏进一步兴盛。明清两代,昆曲广为流传,有着深厚的民间土壤和广阔的演出舞台,始终以委婉的音乐唱腔、优美的表演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雄踞剧坛几百年。由于文人的参与给昆曲提供了数以百计的文学剧本,其中许多经典之作既是“登场之道”的典范,也是宝贵的文学遗产,所以,后世许多戏曲史是从梳理剧作家的剧本创作开始的,也有人将戏曲文学纳入到文学史的范畴进行研究,这就说明戏曲文学的价值被看重。随着花部地方戏的兴起,在“花雅之争”中昆曲终于败下阵来。昆曲衰败的原因很多,除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和昆曲艺术自身的问题等客观条件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才子佳人”为主的、轻歌曼舞的内容与风起云涌的变革社会相脱节。以秦腔、京剧为代表的花部乱弹正是以其表现鲜活的社会生活和自由开放的艺术形式,赢得了遍地开花的繁盛。

    可以说,整个20世纪就是地方戏获得勃勃生机、从而获得广阔发展前景的时期。清乾隆、嘉庆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誉满京华,在继承秦腔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创造,为戏曲舞台留下了“流水头”、“踩跷”等多种表演技巧。对梅兰芳等后辈旦角演员的化妆、表演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魏长生演出的剧目内容大都是声容真切、与生活相关、有新意的忠孝节义的贞妇烈女,一改戏曲原有的风尚,所以,名动京师。为了遏制花部地方戏演出,清政府曾下令禁止魏长生在北京演出,禁止在京师出现秦腔戏班。乾隆五十五(1790)年,徽班进京,进一步掀起了花部地方戏演出的热潮。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不仅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戏曲艺术的传统,还以老生的表演艺术为京剧的继承创新开拓了新路。他在《空城计》中扮演的诸葛亮、在《李陵碑》中扮演的杨继业、在《洪洋洞》中扮演的杨延昭等众多人物形象,大都是以智慧和生命为国立业的英雄。在世纪之交风云诡谲的风潮中,谭鑫培的演出剧目和艺术精神成为20世纪京剧艺术继往开来的一面旗帜。20世纪初期,伴随着资产改良运动,戏曲改良也勃然兴起,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改良运动强调戏曲的社会功能,呼吁用戏曲艺术批判旧思想、旧文化,用戏曲的形式宣传民主、移风易俗、激励民族精神。以京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为代表的地方戏剧种出现了一批与现实斗争紧密联系的作品,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鼓励人们爱国、革命,拯救民族危亡。为了配合改良运动“时装新戏”应运而生,许多资产阶级文人都加入到改良戏曲的创作中,创作题材有以生活为内容的,也有时事剧、外国题材剧、借鉴历史存亡的传奇剧等,五花八门。时装戏有的是“旧瓶装新酒”,形式和内容不协调,有的只注重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是纯粹的化妆讲演。时装新戏无视戏曲艺术规律,不伦不类,终究没有成气候。

    戏曲改良时期,改良派人士创办了许多刊物,为戏曲改良主张的宣传和剧本发表提供了园地。与此同时,新式舞台的出现为改良戏曲提供了演出场所,新式舞台的出现被看做是戏曲改良运动的高潮。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戏曲改良运动也随之退出了舞台。虽然戏曲改良运动失败了,但是,它留下的思考、教训和经验是值得总结的。20世纪是中国戏曲现代戏探索、实践的历史时期。也是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如何适应观众的审美新要求,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戏曲现代戏是以表现辛亥革命前后的现实生活为内容的戏曲艺术形式,最早的现代戏作品是以闽剧、粤剧等剧种表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牺牲的烈士为题材的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戏曲 世纪 历史回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