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时间:2020-05-18 07:57: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现在却成了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考试得分总在“中下游”徘徊。如何才能提高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依据自己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开展了初中语文创意微写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考 认识 做法

    近两年,“微写作”的概念进入了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视野。尤其是自2014年部分地市在高考、中考中设立微写作的考查形式以来,“微写作”的概念更是备受关注,讨论的文字不断见诸媒介。分析这些文字对微写作的概念界定和实践主张的表述,笔者以为,微写作应该从作文核心素养的层面予以观照。

    作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体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章着眼于此,结合平时的微作文教学实践,从回归教材学习语言、回归生活提高审美、回归生命领悟文化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微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核心素养。

    一、回归教材:微写作的训练应注重课文典例运用

    课文,是最好的例子。课文主题、写作技法、语言修辞等方面都可成为微写作的选材。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据此确定系统的训练目标。听、说、读、写、思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微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理应受到和阅读教学同样的重视。

    学张晓风的《行道树》,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去读原文。感怀于行道树默默无闻的奉献,学生在周记本上写下小品——《颂行道树》。

    立于飞尘行道树,一身灰尘无数。不但受束又孤独,真是愁苦!咬牙坚持忍痛楚,清晨迎接日出。愁乐交织,汇成幸福乐谱!

    读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学生敬佩词人的才华,模仿出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如梦令·调研考试》:听闻下周玄武,将要擂响战鼓。十五个白昼,尽在试卷中度。

    知否,知否,只为头角崭露。(孔维露)

    《如梦令·忆小学》:常记师生同处,欢乐浮现眼幕。虽都已成故,却勾心酸无数。

    情固,情固,情谊心中永驻。(金成)

    《如梦令·光明》:赏看黄昏日暮,天黑不知归路。心中满是凄楚,光明何处有?

    寻路,寻路,不经黑暗何见路?(刘福玲)

    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们也总不忘进行一番创作。

    《乌夜啼·老师》:授业师恩父母,语难抒,粉笔、作业、教案、课重复。数十年,是忙碌,不言苦,呕心沥血知识倾囊输。(刘森)

    《满江红》:狂骨暴怒!钓鱼岛,心气难舒。昨日顾,八载驰骋,何胜何负?满清末年雄狮怒,倭奴归境还领土,又今朝,犯我钓鱼岛,心何如?韩国徒,夺端午。追时代,弃民族,传统无。外国进口遍布,民族气节丢何处?何时捡起民风骨?盼改革,复古忆民族,似於菟。(王浩宇)

    二、回归生活:微写作的对象应回到常态生活

    对于学生而言,微写作应是有技巧地再现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当下生活中的人、事、物与体验为创作资源,只要条件允许就记录所见所感。另外,微写作要追求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变得既有写作意义,又有成長价值,即有广度地激活过往生活的记忆,有态度地思辨当下生活的状态,有深度地提升未来生活的质量。

    笔者在平时的微写作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引导学生抒写“一物一深情”专题。顾名思义,学生的笔下应有物,有情,情由物生。我们一起去寻找身边的物,一起去感悟物后的深情。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每个孩子都可以很有才情。

    土豆丝(作者:戴永进)

    我幼年在北方度过,记忆里有那么一段是关于土豆的回忆。(起句极好!这才叫开门见山)

    其貌不扬的土豆在家人的妙手下变得十分让人惊奇,金黄金黄的土豆丝配上青翠欲滴的青椒,光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先说菜形)品上一口,糯而不软,脆而且糯,满嘴生香,真是妙不可言。(再说口感)虽然土豆丝不是很细,但青椒和盐的精华已被融入那冒着热气的土豆里,让人欲罢不能。(三说味感)以至于我可以轻松扫光一大盆,虽然那时我才三岁。(第四句补说,妙不可言)

    长大了,依然爱吃土豆丝,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即使是自己家做,也找不到北方的味儿。在菜场得知,南京市场大多售卖的是荷兰土豆。在南方充足的阳光水分下,个儿很大,产量高,但品质差。我想起了以前常吃的北方土豆,一看上面的土就知道是刚从干土地里扒出来的。泥土失去水分变得坚实,不用水就洗不掉。原来,这南方土豆欠缺的是北方泥土的特质,缺的是朴实艰苦的味道。

    看着壮阔的黄土高原,我总是回忆起北方的土豆丝。

    【评语】有物有情,情在物中。

    家乡的玉米饼(作者:叶贞岩)

    我们家乡,玉米熟了。玉米棒子晒干,再掰下玉米粒,用磨子碾成粉,过筛,再晒几次太阳,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玉米粉。

    食用时,用开水把玉米粉搅成糊,搅糊还挺讲究,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放水后还要不停搅,不然会出现面疙瘩,做出的饼子就不好吃了。锅底放水烧开,搅好的玉米糊均匀地薄薄地贴在锅边上,盖上锅盖,等锅里往外冒热气,玉米饼子就好了。玉米饼要小心贴,小心揭,如果不小心把玉米饼子掉到水里,就成玉米糊了。喝小米稀饭,吃玉米饼子,香喷喷,真享受。

    已经很久没有尝过家乡的玉米饼了,那扑鼻的香味仍然令我回味无穷。

    【评语】太好了,又是个小美食家,观察仔细。

    我家的鸡汤(作者:王昊辰)

    刚入冬,家里就添了一股黄花菜的香气。几天后,当我踏进家门,便听见那瓦罐“噗噗”地喷着气,勾引着我的每一个味蕾。而晚饭的餐桌上,便有了一道黄花菜南豆腐炖母鸡汤。

    这汤,是不冒热气的,我却丝毫不敢大意,因为不小心就要烫破嘴皮的。当年林则徐请洋人吃饭,便用这道菜把他们羞辱了一番。嗬!菜里也出深意了,勿忘国耻呀!(顺带了一句,既写出了菜的特点,更加深了历史厚重感。)

    黄花菜、木耳、南豆腐是在鸡快烂的时候一起放进汤里小火慢炖。干黄花菜用水一发,经鸡油一过,便油亮了,如刚摘的一般美丽。木耳如出水芙蓉般,在那满眼金光的汤中留一分鲜明的油黑,入口一尝,竟然还很柔韧!南豆腐沉在下面,朴实无华,却也给这看似雍容华贵的菜添了几分乡土之气。最令人叫好的,便是鸡了,吃下去,入口即化,与那木耳的质地大不相同。那味,朴实而浓厚,简单而别致。这道汤,是我妈妈最拿手的。

    曾在嘉兴待过一个冬天,在一个小馆中,仍是一锅黄花菜南豆腐炖母鸡汤,仍是一锅金黄。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突然,几位食客说的,令我恍然大悟:“毕竟不是家里,毕竟不是家里呀!”是的,自己家里的,才有那种独一无二的味儿。其他的,哪有呢?(最后一句就是自己的语言)

    【评语】最后一段特好,这就是对比突出亲情。简直就是个小美食家。

    那一碗馄饨(作者:孟竹)

    小时候,总是拖着鼻涕,带着灰尘与眼泪洗礼过的小脸,拽着妈妈的衣角,跟着妈妈回家。一到家,妈妈就为我端上一碗热乎乎的馄饨。妈妈的馄饨,皮儿薄,肉嫩,卤汁鲜美。那馄饨温暖着我,消解着我的忧愁。

    长大后,妈妈工作越发忙,很少有时间在家中为我煮那一碗热乎乎的馄饨。

    许多次,去餐馆吃馄饨,味儿重,不入心;虽温热,只烫口,不暖心。

    【评语】抒情很好。

    乡愁(作者:许文静)

    在我心中,乡愁不过是一杯清新的槐花茶。

    待槐花开得最盛时,全家便去槐花园里采花。最新开的,最嫩最香的才摘得。两小时下来,大篮子里已堆满似玉如星的槐花。开始为了省事,没有把紫、粉、白三色的分开摘,不料后来却要补那工夫,挑得心烦意乱,难受得紧。待分开后,晒两三天,便可饮了。紫、粉、白三色茶各具风味。紫似那大家闺秀,如牡丹华贵,倒也不失淡雅。粉似那小家碧玉,妖娆纯真,一不留神就会让你沉醉其中。我既不喜喝那大家闺秀,也不去品那小家碧玉,我爱的只是一杯清冷的白槐花茶。她似那民间女子,平凡至极却又让人觉得不平凡,有着一股子孤傲和清冷。

    那清冷的味道,已很久未曾触及,那槐花茶,时时勾起我的乡愁。

    【评语】选物独特,有真情;观察细腻有心,写来感人。

    军训营的馒头(作者:包雯婷)

    在我心中,军训营里的馒头是不可取代的。

    开始我对军训营的大食堂没多大兴趣,菜没味,量又少。第一次听到教官喊“开饭”,桌子上摆着一盘馒头,同学们都伸手去抓,我当然也不例外,拿了一个放到碗里。仔细瞧瞧这馒头,做工真不精,一点儿也没大街小巷卖的馒头“丰满”,也缺少馒头应有的“白嫩”,估计难以入口。我看了看旁边的同学,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便撕一小块塞进嘴里,然后做出很夸张的表情,他们看看我,朝我轻轻一笑,我也回过去一个淡淡的微笑。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又撕了一小块放入嘴里细嚼起来,一股从未有过的香甜融入我的口腔,经过舌尖,缓缓流入喉咙,Q而软,韧而有劲。

    后来,我走过大街小巷,穿过繁华集市,所见的那一个个滚圆白嫩的馒头都没有军训营里的香甜。

    【评语】两次比较,变化巨大但是自然可信,很有意思,很有水平。

    细观学生的习作,物有生动描摹,情有独特表达,两者交融。所以,微写作要回归生活,写物要生动描摹,抒情要情真意切,落笔要咬文嚼字,行文要遣词造句。

    三、回归生命:微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生命

    微写作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古已有之。如果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过于规整的微写作形式,那么《世说新语》《菜根谭》《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则是随笔化的微写作形式。目前,国内各类有影响力的报刊几乎都设有类似微写作的栏目或版面。比如:《南方周末》的“三言两语”,《读者》的“言论”等。凡是爱好阅读之人,大多喜欢在书本上写点简短的眉批、旁批、读后记之类的语句。这也是典型的微写作行为。

    如何开展微写作?造句训练便是微写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训练学生造句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开展“韵造句”,就是让学生用“韵”造句,他们觉得意兴盎然。

    鼓励学生记录有自己生活内涵的个性化内容,持续一段时间后,个性丰满的学生形象、跌宕起伏的个人成长史就逐渐勾勒出来了。他们或感叹自己的辛勤努力,或梳理自己的得失,以至于萌生出成长带来的积极的精神震颤。

    学生的习作中,常常出现令人惊喜之作:

    繁星镶嵌在漆黑的夜幕,星光照亮了噙泪的双目。万籁俱寂的黑夜终不再孤独,我终于可以仰望星空放声哭。让泪水解释嗫嚅,让星光闪亮心灵。一直相信深不可测的黑幕,也存在一处,光明之路。(包雯婷《仰望星空》)

    天空乌云密布,我却若有所悟。父母总是说“不”,其实……这,也是幸福。(严美玲《感悟》)

    求学路很苦,脸上总见忧楚,但你请记住,不先尝得苦,后怎得幸福?(徐婉婧《苦 幸福》)

    吾迈轻快的脚步,走向田野中农户。忽见几株參天树,秋景美若画之处。(朱爱丽《秋》)

    上学时,父母千叮万嘱,放学时,让我小心走路。复习时,父母倾力帮助,睡觉时,为我塞好被褥。长大后,我要父母幸福。(陈佳雨《舐犊之情》)

    我的老师,他含辛茹苦;我的老师,他默默付出。我该怎样去说,表达我对他的仰慕?我该怎样去做,报答他的付出。(王仡《我的老师》)

    糖葫芦,插成柱,品尝其中甜与苦。糖葫芦,酸为础,世事无常共目睹。各有困难互帮助,同舟共济一起渡。问友谊,为何物,答案就在心深处。酸酸甜甜糖葫芦,身经磨炼才成熟。(刘湘娜《糖葫芦》)

    每篇作品,都令我欣喜不已。写作本应是这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童真流露。当应试成了束缚孩子们手脚的镣铐,令人感动的作品便越来越难得。微写作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的活力,点燃了孩子们对创作的渴望。它,没有范文,没有格式,给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自由。兴之所至,立即创作,文体不限,表达手法亦可多样,流淌在学生笔端的自然是真性情、真体验。

    传承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创新是在发展中获得的。通过对微写作教学的研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回归生活、回归生命。这是中学生在语文表达能力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的训练。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立华.微写作作为课堂主业的教学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B,2015(1):67-71.

    [2]刘春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B,2016(6):68-70.

    相关热词搜索: 一字 一言 则义阙 则辞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