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建设名副其实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基地

    时间:2020-06-07 07:58: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7年来,从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单科性特色高校,逐渐发展成为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基地,学校始终以“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致力于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也因此而享誉世界。汉语国际推广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学校在其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任务。面对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建设名副其实的汉语国际推广核心基地,成为北语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

    自建校以来,学校努力发展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从当初对外汉语教学的诞生,到如今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提出,学校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处理学校内部发展与拓展海外办学的关系、发挥传统优势与开拓新的生长点的关系,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特色,努力建设教学科研并重的国际型高水平大学,不断取得新成就。

    1.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比较单一。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为适应各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学校及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重点建设了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国际教育中心,为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层次的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初步建立起本专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系统完整的,速成教育、进修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形式完备的办学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2.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对外汉语教学特色学科的引领地位,按照“明确重点,强化优势,合理布局,完善结构”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着力抓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国重点学科和对外汉语教学特色学科的建设,在不断巩固中文、外语两大一级学科的综合优势的同时,稳步发展相关学科,逐步形成强大的学科群优势。1998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为调整学科目录后该学科领域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并首开对外汉语专业方向。2002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为全国重点学科。2009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以优势学科和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相关学科建设带动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7大门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突出科研创新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诞生之初,研究基本处于对教学中各种问题及现象进行交流总结的层面,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文章著述较少。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提出及确立,从学科角度进行的科学研究逐渐展开。在科研兴校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职员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重点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国际推广理论的研究。2000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这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在国家汉办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成立了“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发挥科研优势,注重服务社会,为首都文化建设、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作为北京市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利用学校长期从事留学生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丰富经验,发挥在跨文化教育与研究中的独到优势,以对“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为研究重点,立足首都的特殊需求,研究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服务于北京首善之区的文化繁荣与发展。“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将为汉语国际推广急需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和教材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几十年来,学校在汉语短期强化速成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理论结晶“对外汉语短期速成强化教学体系建设”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迄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级教学奖的研究成果。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根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思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校对外汉语教学覆盖了本、硕、博等学位层次的学科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外汉语师资培养体系。47年来,学校已为世界上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余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外语、对外汉语、汉语言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培训海内外汉语教师近5,000人。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下,学校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按照“专业+外语+实习”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设,积极申请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人才培养增加新渠道。学校还发挥汉语教师进修学院的优势,针对不同国家汉语教师的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为各国汉语教学输出高水平师资,发挥汉语国际推广海外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办学

    学校按照国际型大学建设目标,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截至2008年底,学校已经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10个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先后聘请国内外近百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担任我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校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累计派出汉语教师近千人次,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既能胜任国外大学汉语专业教学工作,又能为各类汉语教学机构设计教学和组织工作,还能培训新教师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推广核心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整合优势资源,在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孔子学院建设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品牌,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海外建设的孔子学院达到了15所,成为全国建设孔子学院最多的学校。

    另外,学校在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汉语水平考试(HSK)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构建了支撑汉语国际教育的多重保障体系。

    二、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实现新的历史超越

    近年来,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成为了发展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重大难题。围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学校广大师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过去的辉煌是资源,但不是资本;学校的历史地位是优势,但不是实力;学校的特殊任务是责任,但不是门面。如何承担新的历史使命,是摆在学校师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1.正确认识形势

    汉语国际教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汉语国际推广队伍的无私奉献和各国政府及民众的广泛支持下,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外软实力博弈的“双刃剑”效应,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各国汉语教学基础薄弱,教师、教材、教学法严重不适应等。国际形势发展为学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汉语国际推广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六大转变”,必须清醒地认识学校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准确把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国际教育的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

    2.创新办学理念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思考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新机遇下,学校如何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发展定位,如何坚持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大局。要认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谋发展,创新在新形势下推广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办学理念。学校认识到,要努力把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这一特色发展的要求与建设国际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统一起来,把特色发展与高等教育普遍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继续完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水平,使学校成为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人才的基地;着力提升学校作为语言培训教育的核心研究基地,使学校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汉语言技能培训的研究中心,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在学科高端实现大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内在统一,建设名副其实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基地。

    3.突出办学特色

    以学校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将近50年的经验,这个经验和学校积累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材、教学法等,为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奠定了非常宽广扎实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生存发展的根基。要坚定办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决心,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在特色中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学校要把出理论、出模式、出标准、出教材、出人才落在实践效果上,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和举措;在战术上更加重视语言文化走出去的探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学习对象的了解和研究,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重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和创新。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整合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一流的语言学学科群平台、语言资源研究学科平台、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平台。

    4.明确努力方向

    围绕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建设名副其实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基地这一根本目标,学校就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如何加强学科发展,大力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改革课程设置,增加中外学生交流,为非通用语种汉语教学输送人才;如何突出文化教学研究优势,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文化研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支撑,为汉语国际推广和学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服务;如何开拓汉语进修教育新模式,研制汉语预科教育新标准,提升汉语进修教育水平;如何以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为平台,为海外孔子学院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样板,针对不同地区特点、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教学需求提供多种教学实施方案;如何发挥信息科学技术优势,加强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如何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中长期存在并难以转变的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如何推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优秀国别教材。

    5.破解瓶颈难题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主要有两个瓶颈难题。第一个难题是教师、教材、教学法的“三教问题”。由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速度极快,相应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师资就显得非常匮乏;有的教材针对性比较差,没有针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和特定的学习群体编写;教学法也存在着适应性的问题,要立足于汉语本身来研究教学法,而不是把西方的教学理论全盘地拿来进行汉语教学。第二个难题是怎样破解汉语难学的问题。这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汉语本身入手,了解汉语的语音结构、语法结构、语意结构、汉语的历史、汉语的提高、汉语的类学特征等;从教师、教学法入手,有经验的教师会随时调整教学法,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从学习者入手,了解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障碍在哪儿,心理问题、期望值、焦虑是什么,关心学生感受;从学习环境入手,在海外从教和在国内从事汉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入手,把学校教学资源整合好、配置好,集中全校的智慧和人力;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手,汉语的背后是文化,是关涉到中国人思维习惯的认知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关照语言和文化教学的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转变,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将举全校之力,创新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建设名副其实的汉语国际教育核心基地,把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方面形成的特色与优势转化为提高海外汉语教学质量的实力,转化为突破汉语“三教”难题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与海外汉语教学的相互支撑,努力实现汉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相互支撑,努力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相互支撑,加快建设有特色的国际型高水平大学,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服务,实现学校新的腾飞。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热词搜索: 汉语 名副其实 国际教育 核心 基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