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关公信仰漫谈

    时间:2020-08-15 07:55: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当今社会,关公信仰属于民间信仰体系,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本文试图剖析阐释其形成的诸种因素,揭示这种信仰生成的深层根源。

    关键词:关公信仰 神化 民间信仰

    在经历了“文革”的沉寂,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关公信仰又出现了复兴的趋势,成为民俗传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关公信仰是指对三国时期关羽的崇奉与膜拜。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关羽已经逐渐走入中国文化圣人的崇高行列,作为“武圣人”接受百世万民的顶礼膜拜。神州上下,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的壮观局面。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关公信仰,它的产生与存在并不是孤立与偶然的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各种文化特质和文化现象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历程”,它们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存在”,“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有机体”。㈡

    关公信仰属于民间信仰的一种,关羽已经是作为“神”而存在。但是,作为对特定的人物的信仰,需要具备神圣性的向度,否则其实质是苍白的,也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同时,将特定人物神化也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正如在关羽神圣化的历史过程中,上至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下至普通民众,旁至三教九流及其他宗教神社等社会各种力量,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帝王封谥与关羽神化。关羽生前只有一个曹操奉送的“汉寿亭候”的爵位。他死后刘禅也只给了一个“壮缪候”。到了崇宋元年,笃信道教的宋徽宗率先加封关羽为忠惠公。从此一发不可遏止。㈢ 明以后,关羽与孔子并称武圣、文圣,享受同样祀典;清德宗光绪五年则加封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翔赞宜德关圣大帝”,从而把关羽的神格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帝王的每一次加封,必定都会促进关帝信仰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㈣

    佛教与关羽神化。佛教天台宗智额和尚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这两人向智凯通报姓名,乃是关羽、关平父子。他们请求在近山处建造佛寺。智凯允其所请。当寺建成后,智领为关羽授五戒。这是《佛祖统纪·智叛传》所述。智额去玉泉山建寺讲经,是开皇年间。生生不灭,涅架轮回。关羽竟在死后300多年于玉泉山坂依佛门了。《佛祖统纪》为南宋僧人志磐所著,成书于咸淳五年。㈤ 关羽逐渐在中国佛教中演变为珈蓝神之一。

    道教与关羽神化。几乎所有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在道教中均能得到应有的反映。㈥ 宋徽宗崇信道教,道教称关羽为“崇宁真君”,关羽也由此成为道教奉祀的神抵。随着宋徽宗朝的崇道活动和道教的世俗化,关羽崇拜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日益兴盛起来。终宋一朝,关羽宗教形象的道教色彩尤为浓重。在古代,关帝庙是一直由道士掌管的。道教以关公为伏魔大帝,荡魔真君,协天大帝,四大元帅之一,位列道教神系的高层。

    民间传说与关羽神化这些除由《三国志》衍化出的一些情节外,相当多的却是关羽显灵救护百姓的内容。《关帝志》中收录的《勉忠良》、《救水厄》、《救屠重庆》、《恤贞孝》、《全仙游城》、《显圣平寇》等。《三国文化概览》中收录有《扁蜡》、《霸陵桥》,《过五关斩六将》等传说,还有常平关庙种种奇异的传说,诸如桑树五次开花,关夫人胡金定施药饵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显灵护民故事。㈦

    纵观这些对推动关羽神化的因素,能够明显的看出,关羽神化过程是一个精英与大众互动的过程,既有精英层面的有意识构建,也有民众的无意识的接受。下面我将试图分析关羽神化的深层次成因。

    政治力量的推动。所有的统治者都忙于为自己的统治正当性辩护,希望赢得民心,得到民众的认可,从而保证政治的长治久安,中国历史上,统治者的政治意识形态基本是儒家的治世思想,其推崇仁义礼智信。而关羽在历史上被视为“忠”和“义”的典型,他对刘备忠贞不二,一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当关羽被曹操俘虏后,“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曹操的金钱、美女和善待毫不动心,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立即“封金挂印”而去。他对朋友讲究义气,“桃园二结义”的故事尽人皆知,他为了寻兄送嫂,千里走单骑,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夜走临沮,为东吴所俘虏,拒绝诱降,义不屈节。对待曹操,他也是知恩必报的义士,他斩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更为惊人的义举是,赤壁之战时,相传他不顾违抗军令,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被后人称为“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统治者抬出这样一个经过精心修饰过的关羽,作为儒家伦理的典范,布撒民间,从而将抽象乏力的“忠义”伦理道德具体化为通俗、鲜活、有血有肉、有言有行的典型人物形象,以达到教化社会、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广大的平民百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教化者,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将蕴涵其中的儒家伦理做了通俗化的发展。

    社会的需要。深重苦难的现实世界,就是关公信仰赖以滋生的气候和土壤。民众的生活的艰难困苦,对命运未知和恐惧。这时,正如罗素所言,希望在一切困难和纷争中有个老大哥以助一臂之力的愿望。民众从来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对于世上频繁发生的天灾人祸,往往难于抗拒。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民众对于信仰的理解和诉求是建立在自己生活的实用基础上的,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信仰诉求;而对于其深奥的道理,其实并不是那么注意。民众关注的集中在具体的实际生活方面,诸如健康长寿发财致富、多子多福,超度亡灵等等。关羽死后被尊为神,是因为他生前有德于民、有功于民;而关羽日后不断被神化,其职能日益普泛化,成为万能之神,则是社会各阶层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出发,将其为己所用的直接结果。关公信仰是中华民族实用理性的神灵观念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㈧。

    关公信仰是以儒、释、道文化作为理论变异的材料,与中华民族固有的观念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历史现象。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关公信仰已经是一种纯粹的民间信仰,但是,许多民间信仰仍然面临着大量消亡的境遇,然而如果把它放置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便能显示它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我们就会发现民间信仰是对人类现实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述,它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是民间生活的隐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海外华人与大陆民间交往的加强,关公信仰渐趋复兴,成为不少地方引人注目的现象,对民间信仰在当代空间中的观照,意味着对已经被人们“忘却”的民俗现象的重温和反思,从而正确对待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㈠ 赵波、侯学金、裴根长.关公文化人透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㈡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1998

    ㈢ 王基.关公文化论要[J].晋阳学刊.1996.4

    ㈣ 李天锡.关帝信仰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播和影响[J].华侨大学学报.1997.2

    ㈤ 于志斌.关羽: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文化的“变异复合”[J].苏州大学学报.1996.1

    ㈥ 王宜峨.道教中的关帝信仰[J].中国宗教.2003.5

    ㈦ 王基.关公文化论要[J].晋阳学刊.1996.4

    ㈧ 同上

    相关热词搜索: 漫谈 关公 信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