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浅谈四川清音中弹拨乐的应用与发展

    时间:2020-09-29 07:57: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清音这种曲艺的传承,值得考究和推敲的除了唱腔,曲牌之外,伴奏乐器也值得被探讨。最早“唱月琴”这一称呼足以证明弹拨乐在伴奏乐器中的领导作用。在此,我们便站在清音中弹拨乐的角度上,整合其发展脉络,为清音更加开拓的发展阶段浅论一面。

    【关键词】四川清音;弹拨乐;伴奏流变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这句出自《子夜歌》里的歌谣,这最有可能便是“清音”的出处。历史的车轮滚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音”这一四川曲艺的主要品种被时代深深的记住了。

    时光回到清乾隆年间,当时的清音还只是初出茅庐,沿长江顺流而来,驻足于岷江汇入口的叙府(今宜宾)和沱江汇入口的泸州的一种时令小调,大概为了满足旅途劳顿的商人和船工消遣,打发寂寞,由歌妓而唱。时间来到清光绪年,当时懵懂的小调时景,已然演变为“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川东盛况。“唱月琴”这一清音早期的代号,便正式被历史记住。到了民国初年,由月琴伴奏的早期清音,已在重庆茶楼里成就了一些叙泸名角,清音的受众也被打开,他的命运不再随波逐流。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清音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曲艺品种,组成艺人班子深入四川各地,被更多的人所欣赏与接纳。2008年,四川清音作为本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被成功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音这种曲艺的传承,值得考究和推敲的除了唱腔,曲牌之外,伴奏乐器也值得被探讨。最早“唱月琴”这一称呼足以证明弹拨乐在伴奏乐器中的领导作用。在此,我们便站在清音中弹拨乐的角度上,整合其发展脉络,为清音更加开拓的发展阶段浅论一面。

    一、基本伴奏乐器的介绍

    我们追溯明清时期各类曲艺伴奏特点发现,伴奏乐器集中于小型打击乐器,弦索乐器和弹拨乐器。沿江如此,流传于内陆也如此。这必然与曲艺的形成特点有关。曲艺艺人大多以流动的演出形式出现,而且他们收入相对微薄,演出规模也相对较小,所以,能带着随身走的,也都以简易为主。虽然这在当时有一种寒苦景象,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产生了更多的艺术创造性。例如四川清音伴奏乐器中有一项特殊的乐器叫碗琴。它音响筒为木质,形似饭碗,音声带沙。当时的“唱月琴”,演唱者手中一直持有的檀板,通常伴随唱腔和唱词比较自由地出现在强弱拍上,起强化节奏,烘托气氛的效果。又如莲萧,竹板,苏镲,碟子,筷子等都具有丰富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这样理解下来,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无严格规定,都由艺人自由选择搭配。據一些艺人讲,以前曾用过月琴、琵琶、南胡、三弦、笛子、扬琴、京胡等轻便、小型的乐器来伴奏。

    (一)主要伴奏乐器“月琴”的作用

    月琴自然属于旋律乐器。主要是随腔保持与基本节拍相结合的形式托腔,有时是随唱腔依旋律而奏,有时稍作加花或作其他变化。

    (二)清音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月琴向琵琶转变的原因

    从进化的角度看,琵琶会取代月琴坐上清音中重要的伴奏之席,并沿袭至今,说明琵琶定有它的优越性。

    1.演奏技法的丰富

    月琴与琵琶一样,都是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左手按弦上,月琴所能够表现的技法琵琶都有所涵盖。最大的差别体现于右手,琵琶是开放性的手指技巧,五根手指独立活动又可协作运动。据四川省曲艺团宋旭峰在《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一文中提到,在1930年初,有一位叫付龙章的艺人,弹的是“大手琵琶”,意思是用五指轮弹琴。而相对的“小手琵琶”意思就是只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轮弹了。这足以证明琵琶右手技巧的灵活和丰富吸引着当时的艺人放弃月琴用拨子演奏的方式,解放右手。拨子的方式单一机动,若遇到旋律中的连音或是装饰音、琶音,都很难自然轻松地表现。

    2.音域的扩张

    月琴尽管已由最初的“十品”、“十二品”四弦两组进化为“二十三品”或“二十四品”异音四弦,音域从g到c4,但早期是无法满足演唱者的,曲种增多,个人条件的差异,会更多地倾向于琵琶的六相,二十五品和宽阔的十二平均律。

    3.音色多样化

    正是因为琵琶有硬件优势,在音色变化上,左手的推拉吟揉,右手的多样性,才会凸显唱腔与唱腔、曲牌与曲牌之间的差异性。更大的烘托气氛,补充旋律空缺,保持人声与伴奏的对比。

    4.偶然因素

    据张志蓉《清音与月琴》中所述。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合江有个地主叫刘秉钧,他非常善于弹琵琶,其妻子刘小清是个清音艺人。刘秉钧家庭破败后携妻子四处卖艺,用琵琶伴奏,受到听众和艺人的欢迎。刘秉钧的故事证明了一种偶然,也表明了一种必然。琵琶以其音域宽广,音量可变化,表现力强的优点吸引了更多乐师对其的青睐。

    (三)新清音伴奏乐器的丰富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清音完成了从旧文艺到新文艺的转变。新清音的特点是: 时代性加强:演唱内容多以社会主体的政治文化需要做宣传性内容演出‚演出规模化:多以剧场演出站唱形式,重视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利用:伴奏声部扩展为多人乐队,利用多媒体设备。

    新清音不再是为了讨喜商人和船工的消遣品,而变成了真正具有文艺宣传性质的曲艺节目。对音乐知识建立全面强化的认知;增加了伴奏乐器,二胡、笛子、洞箫、四胡、中胡、高胡等旋律流线性质的乐器,使曲目更具有连贯性,起伏鲜明,扣人心弦。

    二、主要伴奏乐器在四川清音中的作用

    (一)琵琶在明清时期民间歌曲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小曲扎根于民间,有雅俗共赏的特质。在明清时期,没有现代传媒和先进的影音保存技术,所有的文艺表演都是及时的,民间小曲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而琵琶作为伴奏乐器,也可见其重要性。《寄生草》就是流行与江苏省的牌子小曲,用琵琶伴奏,自弹自唱。在南方流行的《三阳开泰》、《昭君》、《码头调》等也都是用琵琶伴奏,自弹自唱的。另外,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中记载,“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清代李调元著《童山诗集》中有:“曾向钱塘听琵琶,《陶真》一曲日西斜。”由此可见,琵琶有弹词伴奏的重要作用。琵琶以其丰富的技法丰富了唱腔,并运用紧拉慢唱的原则,为演员托腔、衬腔,加强了气氛渲染和舞台效果。琵琶以其朴素典雅,沉稳大方的外在形态,轻便灵巧的携带优势,既满足了演员的演出需求,又满足了观众对优美音质氛围的感受。

    (二)琵琶的特有技巧对清音唱腔的帮助

    四川清音本身就是各地的时调小曲或是由戏曲音乐发展而来的。因此具有优美抒情,婉转动人,流畅细腻,声腔圆润连贯,音色响亮清脆甜美的特点。要求演唱者放松姿态,有稳定通畅的状态,做到“高而不齐,低而不压,弱而不断,强而不炸”。丰富的曲牌,配合特有的声腔,加上固有的板眼,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川清音。作为伴奏乐器的琵琶,凭自身的几大优良条件,获得了四川清音伴奏乐器的首席之位。

    (三)音色音质的需求

    四川清音有一种特色的润腔方式叫“哈哈腔”,是清音艺术的标志性唱腔。“哈哈腔”的音域较窄,一般在小字一组c-f。而琵琶的空弦定弦为小字组a小字一组的d、e、a,方便且适合于清音的转调,它不同于西方唱腔,四川清音没有固定调法,也不由曲牌定调。只用伴奏乐器去迎合演员的实际演唱高度。“哈哈腔”的歌唱技巧是以气息为基础,要求舌根灵活,声音靠前,保持音高位置,发出灵活、丰满、起伏跌宕的旋律效果。琵琶向来以声音清脆著称,同时改拨弹为指弹之后,更是大大加强了旋律的灵活性。琵琶特有的五点轮指技巧,既能表现出随腔的点,又能展现跟腔的旋律线。

    (四)呼吸与韵味的需要

    琵琶虽是一项乐器,但也是靠演奏者来表现的。演奏者在与演唱者长期排练演出的磨合中,把握了演唱者的呼吸规律与习惯,并且由于琵琶灵巧的技术,可使其旋律断、起自如;急、拖明确。就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演唱者及曲目所表达的态度,进而强化氛围,牵动观众。

    琵琶属于“琴弦触摸在旋律上,手指触摸在琴弦上”的乐器,推动四川清音“字正、行腔、声音靠前......”这些特点,这就要求伴奏乐器琵琶对声音的弹性、对推拉吟揉进行严格的把握。右手入弦深浅程度可明显决定音色的靠前靠后,左手的虚实也可明显控制音色的生动与刻板。

    (五)舞台感染力的需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决定舞台上的人和舞台下的人能否达成共识的信条。依赖演员唱功和表现力是一方面,背景的烘托也是渲染效果的重要角色。正所谓“顺水推舟,火上添柴”的功效。琵琶有文武之别,这两点极足以证明了琵琶丰富的表现力。著名的武曲《十面埋伏》显示了这个乐器的张扬与威武;另一面优秀的文曲《春江花月夜》又展现了它的静谧与优雅。这对需要衬腔、帮腔、托腔并承擔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四川清音来讲,琵琶是再适合不过的“伙伴”。

    三、伴奏声部的创新与推动

    四川曲艺中的清音,正如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正在饱受当今“快餐文化”的考验和冲击。网络传媒的发展,以其及时高效的特质吞噬着“过时不候”的经典戏台演出方式。当演员不再享受得到现场的欢呼与喝彩时,当观众习惯了与演员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隔着各种荧幕听不到“呼吸的”碰面,习惯了欣赏经过各种后期制作的一场场“完美演出”,古老而又经典的传统便在角落里黯然神伤。饱含中国特色的传统曲艺,需要创新与推动。

    (一)伴奏声部的探索

    当我们不再依赖定时定点的舞台曲艺时,这不可以说成是曲艺的没落。它反而放开了演出场合。新时代的四川清音,演唱者兼有唱功和舞功,从前是边唱边打板,现在可以边唱边打板边跳舞,背景陪衬也从一人至三人渐渐变为拥有豪华的伴舞团队,伴舞者还起到随声附和,众腔帮衬,充当伴奏的角色,背景音乐的伴奏,也由现场单独乐器伴奏脱离出来,由多媒体录制混声音频播放,自然对烘托氛围、方便及时、便于携带的伴奏要求迈进一大步。同时,由于演员人数不再受限,川内已出现男女对唱的形式,这样也充当了帮腔衬腔的伴奏作用。

    现代多媒体的丰富以及高校内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大大满足对伴奏声部的要求。四川清音也应该保持开放态度,大胆创新,将那些在之前无法满足或有缺陷之处吸纳改进。

    尽管如此,二胡、琵琶这类基础伴奏乐器的地位是无法被泯灭的,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需要原音的输入。只是说,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让现在的演绎更加完美。一切发展都是有根可循的,不要摒弃曾经,并且要抓住未来。

    (二)推动清音的再次繁荣

    当下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再次推动清音繁荣的东风,建立健全的人才储备和理论知识构架;演出素材贴近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社会气息;保持艺术性和传统性;打破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健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四川清音一定会迎来一条复兴发展的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江山.弹拨乐器在曲艺音乐伴奏中的造型功能[J].歌海,2013(04).

    [2]宋旭峰.四川清音的历史渊源[J].四川戏剧,2008(01).

    [3]胥必海.略论四川地区说唱艺术——四川清音[J].戏剧文学,2010(08).

    [4]赵世雪.月琴演奏说要[J].戏剧之家,2011(02).

    [5]何丽丽.明清时期琵琶在民间音乐伴奏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6]程永玲.情系清音[J].曲艺,2007(12).

    [7]肖萌音.四川清音调查报告[J].黄河之声,2007(10).

    [8]张志蓉.清音与“月琴”[J].音乐世界,1990(08).

    [9]廖红梅.“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J].四川戏剧,2010(01).

    [10]陈淳.四川曲艺改革创新的战略性思维[J].四川戏剧,2013(01).

    [11]彭科伟.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音乐,2013(04).

    [12]洪霞.四川曲艺的根失状态与对策思考——对四川曲艺部分唱曲艺术及其相关曲种的调查报告[J].四川戏剧,2006(01).

    作者简介:张娅(1980—),女,四川成都人,讲师;杜婕(1990—),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器乐演奏与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弹拨乐 清音 浅谈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