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桃木辟邪术:就这样和鬼魅战斗

    时间:2020-10-05 07:55: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不但桃有名气,连桃木都颇有威望。在中国庞大的巫术灵物家族中,桃木一直居于其他灵物难以企及的地位。桃木辟邪术对中国古代民俗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与桃木有关的民俗活动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桃木为什么能辟邪

    用桃木辟除邪崇是中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连战国、秦、汉人追溯桃木辟邪术的起源,都要上推到夏朝或者更早的黄帝时期。

    周秦之际的一则神话说,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长着一株巨大的桃树,它的枝叶可以覆盖三千余里。在朝东延伸的桃枝之间,有一条众鬼出入的通道,号称“鬼门”。把持鬼门检阅百鬼的神人是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一旦发现危害人类的恶鬼,便用芦苇绳索将其捆绑,交给老虎吃掉。后来黄帝效法此制,创设了“立大桃人”等一系列驱除鬼魅的法术。这是一则纯粹的神话,其中的度朔之山、巨型桃树、鬼门以及神荼、郁垒检阅百鬼诸说显然出自想象,但是神话将桃木辟邪术的发明权归于黄帝,这与战国以后广泛流行的黄帝是各种发明创造之祖师的观念相契合,所以它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东汉著名学者王充、高诱、应劭等人都曾用这个神话来说明桃木辟邪术的起源。

    汉代的另一些学者却对桃木的灵化过程有不同解释。这种解释虽然也是神话,却涉及了更具体的历史内容。《淮南子》中出现过一句“羿死于桃棓(bèi)”,许慎对此的注解是: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我们知道,羿是夏朝初期东夷部族有穷氏的首领,以勇武和射技著称于世,曾一度率领东夷人夺取夏朝政权。然而,号称天下无敌的羿最终却被他亲信的外族人寒浞用阴谋手段击杀于桃杖之下,这个结果对于崇拜羿的族众来说,极难接受。他们不愿心中的偶像被打碎,又无法回避羿被杀死的事实,只好用一种独特的解释来调和感情与现实的矛盾:寒浞这样一个宵小之辈其实根本不是羿的对手,他只是凭借桃杖侥幸取胜而已,羿的死不是因为谋害者比他有本事,而是由于桃木本身具有某种神秘的威力。在相信鬼神和巫术的人看来,连羿这样超凡的神人都受制于桃木,还有什么鬼魅邪崇不能为桃木所制服?

    “羿被桃杖杀死”和“神荼、郁垒在大桃树下检阅百鬼”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把“鬼畏桃”的观念同东方或者东方人联系起来——羿是东夷族的首领,大桃树也生长在东海的度朔之山。由此推测,鬼畏桃的观念,以及用桃木辟邪除恶鬼的风俗应是首先从东方民族中兴起的。随着民族融合的扩大和深入,这种源自东夷人的信仰和发明才在更大的范围内流传开来。

    除此之外,在人类生活早期,由于来自自然的威胁非常之多,为了生存,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消除祸害,桃因其具有某些医治功能,便被作为了这种载体,导致了我国古代桃崇拜的产生。

    另外,桃树老干青灰色中分明透着血红的颜色,那和人类自身最宝贵的血液同色。在科学认知经验和能力达不够的情况之下,“血红”避鬼驱邪想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种模式仍然源于生存意义上的心理暗示,桃木能够为我们提供必要的食物,也有可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精神庇护。

    鬼魅邪崇如何被制服

    先秦巫师最常用的巫术工具有两件,一件是桃棒,另一件是用萑苇(萑,huán,古书上称类似于芦苇的植物)扎成的笤帚。这两件巫术灵物经常被配合使用,当时人将它们合称为“桃茢(liè)”。

    春秋时期,君主前往臣属家中吊唁,照例要由巫师手持桃茢在前面开路。进入死者家门,为扫除死者散发的凶邪之气,保护君主的人身安全,巫师要首先拿桃棒和笤帚在尸体周围挥拂一番。

    用桃棒、桃杖、桃枝挥击邪崇是桃木辟邪术最原始的形态,这种法术在中国古代一直非常盛行。秦简《日书·诘篇》曾说,有种无家可归的“哀鬼”喜欢与人为伍,被哀鬼缠上的人不思饮食,癖好清洁,面色苍白,丧失生气。只要用棘锥和桃棒敲击病人的心脏部位,哀鬼便不会再来。而野兽或者牲畜逢人说话,这是“飘风之气”作怪,用桃杖击打它,再脱下草鞋来投击它,妖象自会消失。该书又说,如果某人受鬼怪长时间的攻击,那是遇到了好斗的“厉鬼”。要用桃木制成的弓、牡棘制成的箭,并在箭杆尾部插上鸡毛,发现鬼影马上放箭,就能恢复平安。

    有些巫师也习惯用桑树弓、桃木箭的组合。清人袁枚写道,京师一带把导致小儿夜啼的恶鬼称作“夜星子”,巫师自称能用桑弓桃箭捉拿这种鬼怪。有一次,某官宦请巫师到家中捉拿到的夜星子竟然是家中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后来家人在巫师的指点下断了老妇的饮食,把这个所谓的“夜星子”活活饿死。袁枚的描写带有渲染成分,但从古代民俗的角度说,这个巫术实例基本可信。

    一些与桃木有关联的物品如桃灰、桃胶、桃蠹(dù,木中虫)等,在巫术信仰者看来可以沾染桃木的超自然魔力,因而也逐漸成为除鬼辟邪的灵物。

    巫术中的“桃灰”是指燔(烤)烧桃树枝或者桃树叶而成的灰末。汉武帝时,广川王刘去的王后阳成昭信就用过这种法术。她先害死了刘去的姬妾王昭平、王地余,曾在病中梦见王昭平的鬼魂来骚扰,在逼死第三位姬妾陶望卿的时候,为了防止她死后也来报复,昭信不但肢解了陶的尸体,更将其尸块放在容器中,取桃灰、毒药一起煮。这里的桃灰性质很明确,是一种专门镇压鬼魂的巫术灵物。

    由于迷信桃木的神秘威力,术士们又对桃树上的胶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根据桃胶晶莹透亮的性状,猜想服用此物就能使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典术》一书说,服用桃胶15天后,半夜时分注视北斗魁星,就可以看到星内的神仙。

    桃蠹是指生长在桃树上蛀食桃木的虫子。桃木既然可以辟鬼,依附在桃树上的虫子也被传染上了相同的灵性。古代医家不但相信桃蠹具有“杀鬼,(除)邪恶不祥”的功用,而且认为桃蠹这种小虫的粪便也能产生神奇的疗效。《伤寒类要》指出,将桃蠹屎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服一小匙,可以辟除瘟疫或者不受瘟疫患者的传染。从桃木想到桃蠹,又从桃蠹想到桃蠹粪便,施术者的联想层层推进,由此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巫术灵物和巫术手段。

    桃木辟邪术中的某些方法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过讹变和分化。如《千金方》说:在农历五月五日,用朝向东边生长的桃枝,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制作一个三寸大小的木人,系在衣带上,会“令人不忘”。这是一种治疗健忘的方法。可是在古医书《枕中方》里,同样的法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用途。该书中提到了完全一样的桃木小人的制作方法,但是最后疗效写的是:“世人语贵,自然敬爱”——这是一种让对方,特别是异性敬爱施术者的法术。两种相似的记述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始记载分化而成。“令人不忘”四字极易产生歧义,既可以理解成病理性的记忆力不好,又可以理解成感情方面的成功,即不被别人遗忘,永远受到对方的爱慕。根据敦煌方术书记载的“桃梗致爱法”推断,《枕中方》的论述更为原始,《千金方》的说法应是后起的——可能是因为误解“不忘”二字而造成的讹传,也可能是出自施术者有意识的引申和发挥。

    对联成为镇邪衍生物

    从战国时起,人们就有用桃木刻神像立于门旁以避凶邪的习俗,后来便演变为桃木木刻即桃符。桃符是历史悠久的华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嵌缀于门首,意在祈福避祸。

    据说,至今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农村,还有用桃枝抽打昏迷之人的“疗法”,其用意自然是“赶鬼”。如果家中有病人,则在日落之时将桃枝插在门口,其作用也是想在“阴气”来临之际,通过桃枝继续得到“阳气”的护持。

    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中,仍将桃核雕刻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然后串成手镯,戴在還不会奔跑的小孩手上,以为这样,小孩便可避免“被鬼拉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宋史·蜀世家》:“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来人们用此代称春联的别名。《说邪》卷十引马鉴《续世始》:“《玉烛宝典》曰:‘元旦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日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茶、郁垒之字”。

    明代,桃符渐废,改为在纸上书写祝福新年的春词,于是成为如今常见的春联。由此可见,桃木的文化功能已从单纯的驱鬼逐疫拓展为能抵御一切凶邪灾祸的吉祥物,从而予中华民族以无与伦比的心理呵护和精神慰藉。

    相关热词搜索: 辟邪 鬼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