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探讨新形势下长三角地区企业产业分工协作战略

    时间:2020-11-24 08:10: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长三角经济圈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资本流动的差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研究产业协作潜能,对于跨省市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长三角26个城市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内部的分工情况与经济发展差异,并探讨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后劲,以期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长三角地区;企业产业分工;协作;战略

    一、 前言

    长三角地区是以上海为中心的26个城市群体,该区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在此呈现出常态化形势。为了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诸多专家学者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协作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从模式的形成机理、类别、模式革新、模式的政策帮助或是针对个别产业、个别区域的分工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根本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区域规划中自我为政,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局面非常明显。而通过许多事实表明:区域间只有采取产业分工与合作方式,才能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高效应用,才得以获取庞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长三角26个城市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内部的分工情况与经济发展差异,并探讨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后劲,以期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协作发展。

    二、 数据来源和指标

    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总量最大、城市数量最多,涵盖了上海,浙江,江苏与安徽的26座城市,其中2016年GDP占到了14.7万亿元,人均GDP占到了97 454。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2017年各省市统计年鉴。第一、二、三产业选择的是上海、江苏和浙江单独统计,同时是相同拥有的行业,其总产值均以当年的价格进行计算。

    研究采用的指标:(1)是区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的理论,最开始的作用是测度居民家庭收入分布差距,后来为了衡量产业聚集的程度,国际上通用该原理来测度产业区域空间聚合度,也就是区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取值范围为最大是“1”,距1越近时,说明产业分布越集聚。最小为“0”,距离0越近时,说明产业分布越均等。产业区位基尼系数采用的公式:

    n是研究对象取值的离散分布数量;μ是研究对象属性值,也就是i产业在每个地区的平均水平(i=1,……,n),其计算得到μ=1/n;Xij,XiΦ分别表示为i产业在j区域、Φ区域的产值。

    (2)区位熵方法。区位熵又叫做地方专业化指数,是研究某个地区的生产集中状况,反映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分析同一区域不同产业的分布状况,以判断该区域有没有产业优势。该方法应用非常方便快捷,能够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直观了解,国际上已经将其作为测评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指标。区位熵的计算公式:

    其中,LQij表示的是j区域的i产业在整个地区的区位熵;Pij表示的是j区域的i产业有关指标(如从业人员数量);Pi表示的是整个区域范围中i产业的有关指标;Pj表示的是j区域全部产业的有关指标;P表示的是整个区域全部产业的有關指标。假设LQij>1时,表示j区域的经济在整个地区来讲具有优势,相反,就是具有劣势。

    (3)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评价。从产业联系角度看,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迥异直接推动着产业合作,所以可以利用区域产业结构迥异推算区域之间的产业联动情况。产业结构迥异主要包含了就业结构的不同和产值结构的区别。因此,采用产业合作潜力模型来推算区域产业联动情况,其公式:

    其中,Lij表示两个区域i,j之间的产业合作关联度;λ 表示权重系数;∏表示连乘;exp是指数曲线表示的是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dij表示i,j两地间的距离,大约计算时可选两地区几何中心的距离;i的选取值通常是 1,2,当i的取值选择1时,x1,y1分别是i,j两地某一个产业的产值占到整个大区域产值的比重;当i的取值选择2时,x2,y2分别是i,j两地某一个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大区域从业人员的比重。

    三、 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特点

    1. 长三角地区一二三产业存在的差异情况。根据2017年有关统计资料获知,长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的产值总量,依然是以上海为第一,全年总产值是30 133.86亿元。除去上海、南京与杭州外,2017年长三角经济圈的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均表现出以第二产业主导优势,产值占比达47.6%,处在第一位;同时以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局面,产值占比约占45.8%,略低于第二产业,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格局。目前,长三角经济圈产值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产值将来会赶超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在人均 GDP方面,2004年~2007年,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群体年人均GDP的标准差每年递增的走向,从2004年的10 800.7元到2007年的12 654.2元,年均增长率大概是6.31%。2007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至2017年,降至到9 050.9元。该数值从2007年开始不断的逐年下降,说明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群体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已进入绝对差异慢慢减小的阶段,同时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已从2004年的0.36下降到2017年的0.116,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差异表现出不断下降的形式,说明人均GDP已经到达了一个理想状况。

    2. 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强度。长三角经济圈共26个城市群体,涉及到51个行业门类,根据上文公式(1)产业区位基尼系数(Gi)计算出得出具体数值,为了区别产业集聚度高、中、低情况,当Gi≥4时,说明聚集程度高,当3≤Gi≤4时,说明聚集程度中,当Gi≤3时,说明聚集程度低。

    而通过对2004年~2017年长三角经济圈不同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计算分析可以发现,集聚程度呈现出三种情况:一是集聚程度先升后降。如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和文教、工美、娱乐用品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电脑服务、软件业等行业。信息传输、电脑服务、软件行业出现如此的波动,其原因是高新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根基,与上下游产业向配套的条件,朝四周区域扩散的速度就会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慢。二是集聚程度先降后升。如:食品制作业,烟草加工业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烟草加工业区位基尼系数出现如此的波动,其原因是烟草是一种资源密集型与政府垄断性行业,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非常高的税收收入,地方政府间通过财政分权办法,阻止了该行业的向外扩散。三是集聚程度逐渐上升。如:家具制造业,牧业,林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出现如此的波动,其原因是这些产业有着一定的区域根植性,并没有建立起专业性的地域分工局面。同时也表明这些行业出现了显著的地区分工强化势态。

    此外对长三角经济圈不同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计算分析我们还发现,长三角经济圈共26个城市群体的51个行业门类产业区位基尼系数(Gi)基本上都有所提高,虽然提高的幅度普遍比较偏弱,但是也说明了51个行业门类在聚集程度上正在加强。区位基尼系数(Gi)变动超过0.2的就有10多个,如农副食品加工业,木、竹、藤及其它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房地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这也说明这些行业在地区分工的集聚程度上升空间大。

    3. 长三角经济圈的各行业地区分工基本形式。长三角经济圈共26个城市群体,涉及到51个行业门类,但是一些行业没有代表性。在利用区位熵方法时,我们选择了具有针对性特征的19个行业门类,计算获取了2017年年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不同行业专业化指数,从数据中我们发现,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19个行业里面上海、南京、杭州各有11个行业,舟山、台州、金华各有7个或者7个以上的行业专业化指数LQij值超过1,说明这些城市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行业众多,将其分为第一商圈。常州、湖州、镇江、盐城、台州、合肥分别有4个或者以上的行业专业化指数LQij值超过1,由于行业专业化指数LQij值超过1的个数没有第一商圈多,我们将其分为第二商圈。剩下的城市,因为行业专业化指数LQij值超过1的个数低于4,我们将其分为第三商圈。

    从长三角经济圈各地的优势行业分配情况看。在浙江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舟山的优势行业,LQij值超过1。其次是建筑业,除嘉兴、绍兴、舟山和绍兴以外其他城市LQij值超过1。金融业除去嘉兴与绍兴,在浙江其他各城市专业化指数LQij值超过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在台州、湖州和宁波中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产业;杭州与舟山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专业化指数LQij较高,是两城市的特色产业;租赁、商业服务业、教育在浙江多个城市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制造业在浙江很多城市都有优势,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与台州。杭州除制造业外,还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电脑服务与软件,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都具有优势。在江苏省,制造业占居了很多个城市,包括南京、盐城、常州、无锡和苏州,LQij值超过1;在镇江,其优势产业主要是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建筑业作为江苏省的一个主要产业,LQij值较高,包括南京泰州、宿迁、常州、南通与扬州等城市;南京的优势行业也非常多,有11个与上海的优势行业重合。可见,无论是浙江省,还是江苏省,各自城市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发展了优势特色产业。但是处在第一商圈的城市,由于有着相对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已经在着手发展第三产业了,包括金融业,娱乐业,文化体育、教育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处在第二商圈的城市,则着手发展居民服务、修理与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等工业与第三产业行业;处在第三商圈的城市,主要还是以制造业与建筑业为主。

    从上文发现,虽然各个城市都有优势产业,但是不同行业的专业化强度偏小,2004年、2013年、2017年不同行业的专业化指数均值依次是:0.927、0.773、0.759。逐年不断的下降,说明长三角经济圈不同行业的分布平均,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布格局。从2004年~2017年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不同行业平均专业化指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上海不同行业的平均专业化指数从2004年的1.195上升到2017年的1.265,而浙江,江苏,安徽这些省份的指数平均值都有所下降,浙江从0.979下降到0.768,江苏从0.875下降到0.711。安徽从0.831下降到0.702。而从具体的城市看,下降最大的城市有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池州等城市,普通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 長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区域间的产业协作潜能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区域,通过计算出长三角经济圈其他25个城市群体的和上海的产业合作潜力系数(Lij),便可以测度出长三角经济圈各个城市间产业协作的潜力。所选择产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10种。并采用Lij>0.011为强,0.006<Lij<0.011为中,Lij<0.006为弱对产业协作潜力系数进行分类,通过计算,与上海产业合作潜力较强的有南京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与杭州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苏州和常州的除农林牧渔业外的其余9个行业,绍兴就仅有一个是其他服务业;与上海产业合作潜力处于中等的有南京的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南通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杭州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

    五、 结束语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区域间的三次产业结构非常相似,除去上海,南京,杭州,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格局。三次产业结构的严重趋同,其主要原因是区域相邻,文化相近,大多数城市都处在经济发展的相同阶段,这就是产生这种格局的必然结果。不过我们也看见另外一个好的现象,就是自从2004年来,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区域间的整体经济差异在不断的缩小,尤其是相对差异在逐步缩小,其原因是区域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合作的内容变得更多,这是有效减小其差距的关键。

    从区位基尼系数分析发现,2004年~2017年,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大多数区位基尼系数有所增加,产业的集聚度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也有区位基尼系数持续下降,产业分散度扩大的,如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等有关行业。从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整体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度在不断提高,但是集聚度仍然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低集聚度占到了53.7%,中集聚度占到了31.5%,而高集聚度占到仅有15.2%。产业的分布还是处在一个均衡分布的状况。

    利用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可以看见长三角经济圈大多数城市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由于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LQij值整体偏小,如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因此,为了减小产业趋同现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产业,同时培养新的产业。

    在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区域间的产业协作潜能方面,与上海产业合作潜力较为密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京,杭州,无锡等几个城市,但是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不足。通过计算出长三角经济圈其他25个城市群体的和上海的产业合作潜力系数(Lij)可以发现,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当前合作非常高的行业,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如交通网络,提高技术含量,加速推进生产的规模化和特色化。对于产业合作潜力系数低的行业,应稳步推进彼此之间合作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楚明钦.长三角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1).

    [2] 沈韶华.近年来上海产业区域转移情况调查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4).

    [3] 杜建军,刘学华,张军伟.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9).

    [4] 丁锋.“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埃及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5).

    [5] 盛九元.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与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的两岸产业合作现状及走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6] 徐长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J]. 改革,2014,(6).

    [7] 张祥,杜德斌.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案例[J].经济地理,2013,(5).

    [8] 孙东琪,朱传耿,张京祥.苏鲁产业合作模式比较及其合作路径研究[J].经济地理,2012,(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