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模糊修辞学研究发展述评

    时间:2021-01-17 07:53: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模糊修辞学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本文介绍了模糊修辞学的由来,回顾了该学科的中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结构体系和研究展望,以期对这门新兴学科研究发展轨迹进行系统梳理,为该学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模糊修辞学;结构体系;发展轨迹

    一、引言

    想了解模糊修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模糊,什么是修辞。所谓模糊语言,就是语义不确定的、模糊的语言单位。西方语言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语言模糊现象,美国学者皮尔斯1902年首先提出模糊语言的概念。修辞,中西方对其理解不尽相同,但研究目的却殊途同归。中国对修辞的理解首见于古代文献《周易》,其修辞原则是“修辞立其诚”,简而言之,就是修辞的前提是真诚。西方传统修辞原则是由理性、情感和人格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虽然中西方对修辞研究的原则不尽相同,但本质同样都是一种人类交往的策略和技能。模糊修辞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何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模糊修辞学是一门具有跨文化性和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既是修辞学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模糊修辞学中外研究回顾

    西方修辞学经历了萌芽、繁荣、沉寂、复苏的阶段。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西方古典修辞学对演讲论辩的修辞研究由于被披上了“诡辩论”的色彩而被多年弃之不用,直到当代西方修辞学建立,焕发蓬勃生机。西方语言学家首先发现语言模糊现象,提出模糊语言的概念和定义,并拓展了其在模糊逻辑学、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其中查奈尔博士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但是西方系统地把模糊语言应用于修辞的专题成果却寥若晨星,踪迹难寻。

    1979年以前我国模糊语言研究如恒河沙数,有关模糊理论的文献更是屈指可数。1979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首先从国外引进模糊理论,他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一文被视为我国模糊语言研究的开端,接着出版的《模糊语言学》被视为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近年来,模糊语言研究和修辞研究被交叉糅合,使西方语言学和西方修辞学研究本土化,催生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模糊修辞学研究。黎千驹教授的《模糊修辞学导论》是第一部对模糊修辞进行系统性的深入探讨研究的专著。庞建荣博士的《模糊修辞的语用分析—政治文本的语例研究》是第一本把模糊修辞应用于具体语体研究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大量的模糊修辞学术论文和著作屡见不鲜,使该学科的学术研究氛围空前高涨。

    三、模糊修辞学的结构体系

    模糊修辞学是一门糅合了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西方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的新兴学科,其历史不长,但颇具研究价值;其结构体系与模糊语言学、中西方修辞学既大抵相似,又颇具不同:

    1.模糊修辞的构成。词汇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语音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语法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2.模糊修辞功能。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满足功能和调和功能属于维系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功能;语言表达的含蓄、幽默、委婉、适应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功能属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的修辞功能。

    3.积极模糊修辞和消极模糊修辞。前者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后者由于表达效果低下而影响有效交际。

    4.明晰语言和模糊语言的相互转化。明晰语言的模糊化;模糊语言的明晰化;模糊语言和明晰语言的交替变化。

    5.模糊辞格及其修辞效果。辞格内部的模糊性;辞格之间的模糊性;模糊辞格的修辞效果。

    四、模糊修辞学研究展望

    模糊修辞学是从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发展而来,要研究模糊修辞学,可使用学科交叉法和动态追溯法进行研究,把语言学、模糊学、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语体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引进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当中,对其展开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多学科的交叉性、专题性和综合性研究。例如: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来对模糊修辞中的语义类属或范畴进行归类,并探讨其模糊性特征;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模糊修辞的心理机制;用社会学、文化学、语用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其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功能;用语体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模糊语言在不同具体语体中的运用。模糊语言学研究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模糊性,而模糊修辞学研究则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运用模糊语言获得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模糊修辞研究是中西方语言研究中一个前景广阔的、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为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延伸和拓展,值得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Peirce, C. S. 1902.Vagueness[A].In Baldwin, M.(ed.)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II[C].London: Macmillan.

    [3]温科学.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相关热词搜索: 修辞学 述评 模糊 研究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