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师化学“环境保护”一章化学教学中培养中师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时间:2021-01-29 07:54: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师化学“环境保护”一章教学中培养中师生科学素养过程中在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资源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化学教学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070-02

    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提高中师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1.1 中师课程目标设立应以提高中师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目标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科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和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的基本品质和能力。一般认为基本科学素养应该包含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等五个方面。[2]

    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目标中主要促进学生发展的三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要求,是中师课程目标设立的重要参考。

    1.2 中师化学“环境保护”一章化学教学中培养中师生科学素养的思路

    一直以来,中师化学教学虽然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与新形势下国家所提出的新课程目标相适应,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师范化学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无疑应适应和体现这种人才培养的新课程目标的变革。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山东省统编的五年制大专化学教材(以下简称该教材)[3],该教材在原来国家统编中师教材的基础上增编了“环境保护”一章(以下简称本章)。笔者认为:该章的设立不仅在于完善中师生知识结构,还为培养中师生科学素养提供了良好契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本章教学设计中如何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相关教学资源,设计适合中师生知识与情意发展的教学形式,以达到培养中师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是本章教育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

    2 完善课程目标设计,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2.1 本章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思路

    研究本章开始的“学习目标”部分发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要求中“知识与技能”部分要求较详细,而后两项则要求较笼统。笔者以为:设定适合中师生实际情况的较为详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并加以实施,应是本章教学设计的重点。

    2.2 本章教学中每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设定及在部分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内容

    说明: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每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的内容。

    (1)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的化学兴趣。

    (2)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2.1 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2)、(3);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阅读教材第一节“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讨论:

    (1)列举事例说明环境的好与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2)环境问题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能否完全避免?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一:新能源汽车”,思考:

    片中介绍了几种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要发展性能源汽车?

    2.2.2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防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3);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资料学习,回答: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签定上的不同态度,看出全球范围内大气污染及防治还存在哪些障碍?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二:未来世界——传统的印记”,回答:

    (1)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代表上海参展的唯一案例,也是中国唯一的住宅案例是哪一家案例馆?

    (2)在这则住宅案例的设计理念中,是怎样处理传统和高科技的关系的?

    (3)聪明屋的聪明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2.2.3 第三节

    “水污染及防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2)、(3)、(4);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阅读教材第三节189页资料,回答:

    我国及山东省人均水占有量与世界平均人均水占有量的比较。

    教学过程二:阅读教材第三节“三,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回答:

    從水污染的治理难度及水污染所带来的暂时利益与治理的成本比较(后者远大于前者),说明了什么?

    教学过程三:观看视频“世博专题三:未来世界——垃圾的未来”,回答:

    (1)瑞典馆的主题是什么?

    (2)本片介绍了瑞典馆的哪几个部分?从中反映出瑞典在垃圾处理方面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3)你认为你的生活环境中在垃圾处理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四:课后调查:我校直饮水生产原理及使用的调查。

    2.2.4 第四节

    “土壤污染及防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2)、(5);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阅读教材第四节“二,土壤污染的防治”讨论:

    土壤污染的治理能否单独考虑土壤本身的治理?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四:未来世界—— 没有垃圾的城市”,回答:

    (1)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台北案例馆展示了在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方面所采取的特殊的办法,通过这些特殊的办法使垃圾量大大减少。那么这些特殊的办法包括哪些内容?

    (2)上海市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受上海市民青睐的垃圾回收方式是什么?

    (3)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蒙特利尔案例馆展示的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的经验是什么?

    2.2.5 第五节

    “固体废物与污染”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3)、(4);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资料学习并回答:

    有人进口的电脑洋垃圾,这种固体废弃物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五:未来世界—— 城市-不老的容颜”,回答:

    (1)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城市改造案例涉及到的是哪个城市?该市成功地完成了由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有哪些具体经验?

    (2)古根海姆博物馆建馆3个月,毕尔巴鄂市就迎来了100多万游客,为什么?

    2.2.6 第六节

    “硫酸生产中的‘三废’处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3)、(5);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阅读教材第六节“二,硫酸厂厂址的选择”讨论:

    结合实际社会问题思考有关硫酸厂厂址的选择的问题。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六:未来世界—— 点亮城市的灵魂”,回答:

    (1)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了世界各地为提高未来城市生活质量所进行的各种具有创新意义和示范价值的案例。本视频介绍的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哪个案例馆?

    (2)城市灯光照明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2.2.7 第七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为:(1)、(3)、(5);主要在以下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教学过程一:阅读教材第七节,回答: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比较有哪些特点?

    教学过程二:观看视频“世博专题七:未来世界—— 智能生活”,思考:

    视频资料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未来智能生活?

    3 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突出教学资源的时效性

    本章课程资源利用体现为:充分利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文字资料、充分利用我校直饮水生产设备资源及发挥好网络视频教育资源的作用。

    3.1 充分利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文字资料

    从本章每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设定及在部分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对教材部分的内容处理上除了教师的讲授总结,充分依托教材,合理设置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资料和问题,采用学生阅读、回答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通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了,参与意识更强、学习积极性更大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得到良好拓展和发展。

    3.2 充分利用我校直饮水生产设备资源

    “第三节水污染及防治”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直饮水生产设备资源,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我校直饮水生产原理及使用的调查。本次调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案例,从选题、组织课题小组、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等方面逐一落实,不但使学生认识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发挥好网络视频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本章每一節的教学内容中,还增补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与环境污染内容紧密相关的七集系列节目—— 世博专题的视频播放。通过对每一集重点视频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为通过世博一个个案例的展示介绍,学生不但知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对的”,而且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发展有什么实实在在好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在潜移默化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便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克现.新课程研究,2009,9:166~168.

    [3]刘奉岭,孔令鹏.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7~207.

    相关热词搜索: 中师 化学 一章 环境保护 师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