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当代正书创作的时代特征与个体风貌

    时间:2021-02-05 07:58: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正书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楷书,又叫真书,是一种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并称的五种书体之一;其二是指端正书体,包括楷书、隶书、篆书,是一种与行、草书体相对的概念,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而真正把刘熙载认知进行整体审美观照并落到实处者,则是中国书协相继举行的全国第一、二、三、四届正书大展。虽然由于某种原因,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之后,中国书协分别设置了楷书、隶书、篆书等专业委员会,并从此由单一的楷书展、篆书展、隶书展取代合三为一的正书展,但是正书一楷书、隶书、篆书一已经深入人心。在此,我们结合在中国书协举办的相关展览凸现出的优秀作者及当前正书的代表人物的创作成果,就当代正书一楷书、隶书、篆书一的创作现状进行学理分析,试图对当代的正书创作进行客观评价与合理定位。演绎与创变:当代正书形体塑造之方法论

    楷书、隶书、篆书统称为正书,但因三种书体各不相同,笼统概括当代正书的师法与变革,有一定的困难。若就当代楷书、隶书、篆书师法与变革分体论之,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总结,可能更为科学。

    在楷书领域,由于唐楷法度严谨,通常作为书法入门书体,真正以此探索楷书创作道路的并不多见,启功先生及刘彦湖、王学岭是其中的佼佼者。启功先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习惯上是『玉箸篆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功体』。刘彦湖用铁线篆的高质量线条来统领颜体的粗细线条变化,又用装饰性的小动作增强颜体的灵动性,给人一种既古又新的感觉。王学岭走的是唐楷的杂糅之路,他把颜、柳、欧融为一体,成就了他的唐楷创作。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等奖获得者五名,其中李国胜的颜味楷书名列其中。获奖名单一公布,就引起热议:赞成者认为,李国性能把颜体楷书写得如此散淡轻松,得颜之韵致又自出机杼,理应获奖;质疑者指出,李国胜颜味楷书未脱颜体藩篱,被评为一等奖有所不妥。无论如何,李国胜的作品犹如一缕清风,给唐楷书法的再创造赋予希望,当然,李国胜的颜体涅槃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与唐楷冷落相比,小楷和魏碑则争奇斗妍,一派生机。小楷复活,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是魏晋、明代小楷的再度演绎与改造,以灵动为宗旨;另一个是反其道而行之,以碑派用笔书写小楷,有意造成生涩朴拙。相对而言,崇尚灵动一路的书家较多,而生涩一路则较少。灵动一路代表书家有韦斯琴、管峻、傅汝明、蔡礼礼等。韦斯琴、管峻小楷端庄典雅,傅汝明小楷灵动精致。蔡礼礼虽然频频获奖,但与李国胜变换颜体相类,有『盗版』文徵明之嫌,这类作品尽管获奖,但如何继续走下去是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获奖只是他们书法创作道路的一个起点。生涩一路以白砥为代表,他用理性引导创作,把魏晋小楷写得如此之拙,难能可贵。当然,最能代表当代楷书发展潮流的还是魏碑楷书。从书写方法来看,魏碑分为方笔和圆笔;从类别来分,魏碑包括造像记、碑碣、摩崖、墓志铭;从风格来看,魏碑分为雄健与隽秀两种。康有为提倡魏碑,盛赞北碑『备众美,通古今,极正变,足为书家极则』,并且认为『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众美』。当代魏碑楷书承接碑学之余绪,学习者众,这一点,可以从第四届正书大展和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魏碑在整个楷书中所占的比例看得出来。这里要特别提到米闹,他在第一、二、三届全国正书大展中三度荣获『优秀作品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大多数人一样,他的魏体书法取法墓志,追求魏碑的灵动别致。按常理,他三次获奖,其创作实力不应该被质疑,然而,如果真的把他的作品放到历史的坐标中去寻找能够代表他的原点,实在是有点困难。这说明,这一路子的书法创作并不容易,与他具有相同情况的获奖作者还有陈海良等。客观地讲,他们只是获过奖而已,离真正的楷书创新还有距离。与米闹不同,洪厚甜由唐楷转向魏碑,从魏碑伸向篆隶、行书,最终写出自己的特色。至于旭宇杂糅唐楷与魏碑、李松快意写魏碑,可以作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种客观存在,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尚为时过早。方笔魏碑大楷,大都没有跳出孙伯翔的影子。不过,当代魏碑书法创作,能够出一个孙伯翔,也算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有人称孙伯翔为『当代北碑第一人』,客观地讲,这样的说法也不为过。孙伯翔早年北碑创作稚拙小气,经王学仲点拨后,转习《始平公造像记》,大获成功,可谓出蓝之青,更胜一筹。

    与楷书相比,当代隶书创作成果是丰厚的。整体来看,在取法上,当代隶书不太关注《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八分隶书,而是把视野放到更为自由的其他『俗隶』,如周俊杰对《开通褒斜道》的演绎,鲍贤伦转向对『马王堆』的改良,毛国典、许雄志对汉简的规整等。另有书家,与以上『一帖扩展式』的创作思路不同,走的是『破体』融合的路子,如张海、何应辉、王镛等,他们的隶书创作突破了八分的局限,是再造的『俗隶』新体。当代隶书亦有以清代隶书为根据改装而成的,如沈定庵、章柏年、何来胜分别对伊秉绶隶书的个性书写。他们三人结体虽有不同,但用笔均力透纸背,骨感十足。当代隶书创作有所成就者,还有华人德、刘文华、何昌贵、张继、张建会等。华人德隶书师法《三老碑》《广武将军碑》,技法结体虽简单,但有一股静气。刘文华、何昌贵曾风行一时,未免太熟,其楷化成分太多,降低了艺术的高度。张继隶书,以《张迁碑》为根基,以融合印篆为路径,以弱化波挑为方式,以快意书写为能事,以笔墨意趣为宗旨,写出了自我风貌。张建会隶书先前追求平正,随后侧重险绝,他以《张迁碑》为根基,夸张字形,楷化用笔,弱化雁尾,增强情趣。但不能忽视的是,张继和张建会在赢得笔墨趣味的同时,线条的质感似乎略显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了二人隶书创作的高度。

    当代篆书创作,在取法上倾向于大篆古朴一路,其中代表书家有刘江、韩天衡、谢云、刘颜涛、王友谊、翟万益等。刘江由秦汉碑版人手,上追钟鼎款识铭文,龟甲兽骨文字,下涉邓石如、杨沂孙、吴昌硕等。刘江篆书看似简单,却极见功力,非常人能及。韩天衡从民间篆书里汲取营养,以这类篆字滋养篆刻,又以篆刻反哺篆书,练就一种似颠似醉、不衫不履的『草篆』。谢云、刘颜涛、王友谊均取法钟鼎大篆,谢云压成扁,刘颜涛拉成长,王友谊扩成宽。当代取法甲骨文有所成就者,以翟万益为代表。与苍茫朴拙一路大篆受欢迎相比,劲道圆润的玉箸小篆有些零落,李刚田的篆书,取法李斯,并参清人吴熙载、邓顽伯笔意,既严谨华美,又具有金石味。刘彦湖取法小篆,强调线条的力度与质感,并变幻其形,可谓当代篆书创作的一匹黑马。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代正书师法与变革整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书家们比较一致地把眼光投向相对比较活泼、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正书法帖,而对那些法度严谨、缺乏艺术生命力的正书法帖不感兴趣。他们通过对这些蕴含众多发展因子的法帖的演绎与创变,塑造个体书法风貌,并形成集体无意识,造就时代风尚。探索与活用:当代正书用笔之突破性进展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曰: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侯开嘉在《中国书法艺术笔法发展史概说》一文中,详细地讨论了笔法发展的历程,他用史实证明笔法『因时相传』及在书法风格塑造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新的笔法的探索与运用,是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通常认为,正书的用笔相对比较简单,也比较固定,而事实并非如此。正书发展到今天不仅打破了固有的笔法定式,而且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当代正书创作的大量实例证明,凡在用笔上有新意者,在艺术创作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当代书家,在楷书用笔上探索实践并形成个性书法风格者有启功、孙伯翔、白砥、洪厚甜、刘彦湖等。启功用玉箸篆钢筋般的线条书写楷书;孙伯翔对方笔魏碑笔法的把握是具有开创性的,正如石开所说:『北碑技法,到孙伯翔先生这里告一段落。』石开不仅道出了孙伯翔成功的秘诀,而且隐晦地指出了当代方笔魏碑难以突破孙伯翔藩篱的事实,同时,也为后人方笔魏碑书法创作指引了方向。洪厚甜由唐楷转向魏碑、从魏碑伸向篆隶、行书,最终『以碑的体系,碑的形质,把传统的帖学笔法体系转换到碑学的创作中去』,实现楷书的『鲜活』转型;白砥用理性引导创作,其小楷探索只是其整个书法艺术探索的一个侧面。他用碑笔写小楷,给人一种思考与启迪,其创作方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创作本身。刘彦湖用铁线篆笔意统领所有书法创作,用起收处的装饰小动作笔画增强现代感,楷书亦然,他用粗细基本一致的篆书线条改变颜体用笔的粗细变化,在颜体篆书笔意的基础上再度篆意化。当代楷书书家笔法有独特性者另有张海、尉天池、李刚田等。

    当代书家,在隶书用笔上探索实践并形成个性书法风格者如张海、周俊杰、何应辉、王镛、张继、张建会、毛国典等。张海用长锋,正侧互换,回环圆转,非其法不能写出其形也。周俊杰用篆书笔意写隶书,着力在笔尖处。何应辉用跪锋,如农田深耕,多用笔肚,王镛用短笔,纵横摩擦,力至笔根。张继执笔活,运笔直,反转多,出锋快。张建会下笔顺,行笔托,收笔紧。毛国典用滑笔,虽被有些人指责过于简单,但个体风貌还是比较明显的。另有刘炳森用振笔,夏湘平用颤笔,许雄志用顿驻,虽有单一化、程式化之嫌,但从笔法探索而言,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当代篆书创作,在用笔上探索实践并形成个性书法风貌者如韩天衡、刘江、翟万益、谢云、李刚田、刘颜涛、王友谊、石开等。韩天衡以笔为刀,运笔于纸如施刀于石,书写篆书如刀刻篆印。与韩天衡相反,刘江、翟万益走的是另一条路,二者均不见刀笔之痕迹,或者有意打破刀笔之定式,刘江用石鼓文笔法写卜文,笔墨雄浑刚健。翟万益写甲骨,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强调粗细浓淡变化。谢云以草意写大篆,李刚田用锥子笔法写李斯,刘颜涛用枯笔写钟鼎,王友谊以毛发状用笔书金文,石开用描印法写诏版等等,均是当代篆书笔法探索的新成果。

    如果说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代正书用笔整体情况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活』。清人《书法秘诀》日:『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用笔者,笔笔有活趣。』通常认为,行草用笔活易,楷书、隶书、篆书用笔活难。长期以来,由于正书的实用性价值,在谈到正书用笔时,强调更多的是规矩与法式。翻开历史,古人对于正书笔法的规定是苛刻的,而对于那些有失规矩或者远离法式的用笔方法,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如今,正书的实用性功能逐渐弱化,艺术性价值极力凸显,用笔的灵活性成为当代书家探索的重点与方向。

    当代书家探索正书用笔之『活』,大体采用以下途径:其一是打破正书以往用笔定式,充分开发被古人忽视甚至不齿的用笔的方法,改造升级,运用到正书创作中;其二是打破刀笔之间的界限,通过刀锋看笔锋,或者用笔锋求刀意,通过书法与篆刻、书丹与碑刻之间的转换探索新的笔法;其三是打破各类正书书体固定用笔之间的局限,互相借用转换相邻字体笔法,通过嫁接与杂糅来提高用笔的生动性。总之,用笔灵活是当代正书创作的时代特征。

    意趣与跨界:当代正书风尚之关键词

    刘熙载《艺概·书概》把正书(篆书、隶书、楷书)评价为『详而静』,而把行、草书体归结为『简而动』。从正书的实用功能来看,刘熙载所言极是。邓以蛰《书法之欣赏》日:『隶篆之字体、间架、行次之整齐端庄,则又为所谓金石丰碑、高文大册,所必至之理。盖书之所典饰者为歌功颂德,人之所用于书者,其整齐美观,如秦石汉碑莫不然者。此篆隶之所以为形工美之书体也。』我国自有文字以来,要求能端庄美观地书写好汉字,这是正常而合理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要求愈加明晰。如汉代的法律规定:『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唐代以『书判』取士,科举考试要求『楷法遵美』,这种要求断断续续延续至清代,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云:『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对于誊写公文,奉诏刻石,更需要端正雅宜,正如王文治赞沈度兄弟书日: 『端雅正宜书制诏,至今馆阁有专门。』显然,正书作为实用艺术,端庄美观是基本要求,也是大众审美。

    然而,当篆书、隶书、楷书脱离实用价值,变成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其端庄与否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同时也不再成为书法家审美塑造考虑的重点。代替端庄而成为正书新的审美诉求的则是笔墨意趣。就楷书而言,如果说魏晋小楷算是楷书笔墨意趣审美诉求开端的话,元代赵孟頫则有所承传。明代吴门小楷兴起,把楷书笔墨意趣的探索推向一定的高度。如今,意趣已成为楷书审美的整体诉求,无论是变幻唐楷,还是着意小楷,抑或转向魏碑,若写不出其中的意趣,则不被认定是一种成功。就篆书而言,清代之前,已有书家注意到笔墨意趣在篆书创作中的重要性,但终因不够深入而未被后人认可。清代篆隶复兴,篆书家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日日硕和隶书家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等,开始强调篆书的笔墨意趣。如今,篆书承接清人余绪,在笔墨意趣上狠下功夫。从某种意义来说,笔墨意趣已成为当代正书时代风尚的关键词。

    与意趣相伴而生的是正书的跨界。所谓跨界,就是弱化或者打破楷书、隶书、篆书与相关书体之间的界限,把楷书、隶书、篆书之外书体的有益元素融入到正书创作中。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传统楷书、隶书、篆书创作,通常在规定书体内部进行艺术变革,即使有个别书家有跨界的行为或意图,往往被社会认定为异端。如今,正书跨界已成为一种艺术思潮,且正书创作因跨界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正书跨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破体。沈曾植在《海日楼书论》中指出: 『楷之生动,多取于行。隶者,篆之行也。篆之生动多取于隶。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当代正书破体创作,一种方法是直接取法破体法帖,另一种方法是自造一种破体新风,前者如周俊杰、毛国典、鲍贤伦、许雄志等,后者如陆维钊、张海、王镛、何应辉、张继等。

    正书跨界,还有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在正书创作中植入其他书体的创作元素。如启功、刘彦湖把玉箸篆线条植入楷书;谢云、张海把草书元素植入篆隶;韩天衡、侯开嘉把篆刻元素植入篆隶;孙伯翔、洪厚甜把行书元素植入楷书等。

    正书跨界是当代最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正书跨界承上而启下,不仅彰显这个时代,而且引领未来。我们认为,正书跨界真正的潮流才刚刚开始,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正书跨界仍就是楷书创作的常用路径。

    正书跨界与正书笔墨意趣相得益彰。正书跨界摆脱了既定的条条框框,使得正书笔墨表现更加自由。当然,如果跨度过大,写出的东西恐怕就不能称之为正书了。此外,正书结体在保持相对『正』的同时,必须注重『奇』的作用。项穆《书法雅言》日:『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提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伏,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妍,多谲厉而乏雅。』正书『正』『奇』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一定要在保持『正』的基础上寻求『奇』的变化,切不可一味为了『奇』而过度折损『正』的能量。如果非要如此,正书也就不再称之为正书了。跨界有度,正奇亦有度。

    余论

    当今书坛,存在着厚古薄今的现象,对于当代正书创作认识也存在这样的偏见。二0一五年第五期《书法》杂志上发表了《现代正书发展之路主题沙龙》访谈,其中,围绕『谈古论今,我们是时代的飞鸿还是驻雁』『1米英撷华,如何才能突破自我』『正书式微,未来正书应如何发展』三个议题采访了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等六位正书书家。单从预设命题来看,已经表现出了对当代正书创作的忧思,尤其是『正书式微』一说。客观评价一个时代的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把其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去比较,而且必须要考虑到社会背景与历史条件对不同时期书法创作的影响。历史大浪淘沙又披沙拣金,一个时代能够留下来被后人认可的正书书家就那么几位。当代正书创作,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凸显出一批放置于历史的坐标中都不逊色的正书书家,因此,我们认为,当代正书创作成果是可喜的,创作成就是辉煌的。

    相关热词搜索: 正书 风貌 当代 时代特征 个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