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太和改制对北朝书法影响管窥

    时间:2021-02-08 07:51: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北魏中后期孝文帝实行的太和改制,影响深远,成为北朝书风的重要分水岭。本文从太和改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入手,从多角度就其对北朝书法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太和改制 北朝书法 汉文化 南朝书风

    太和改制,又称孝文改制。公元5世纪后期,由北魏孝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主持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明化,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书法也不例外。然而,积极改革的背后却有着深刻复杂的背景。

    一、太和改制的背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战争结束,经济逐渐恢复,农牧并重过渡到以农耕为主的步伐明显加快,激化了农耕为生的下层人民与崇尚游牧的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拓跋部有较强的民族歧视思想,热衷于对其他各民族的压迫、掠夺,甚至草菅人命,引发各地人们暴动。统治者与汉族地主因各自的利益也需要加强合作,但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差别较大,彼此存在猜忌与矛盾。

    二、太和汉化改制的主要内容

    迁都洛阳,加快了民族大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土地,劳动积极性提高,封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文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书写汉文字。《魏书·咸阳王禧传》云: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改籍贯,禁止鲜卑人死葬北方故土。《魏书》云:

    迁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

    孝文帝恢复太学、国子学,将儒家经典定为教科书,崇尚礼法制度,大兴尊孔祭孔之风,洛阳政权很快聚集了一批文人学士,文化重新复苏, 为书法变革打下基础。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卷二》中云: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代人,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孝文帝尊崇佛教,并且广建寺庙。《魏书·释老志》云:

    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二百五十八人。

    三、太和改制对北朝书法的影响

    1.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使得北朝书法风格多样,形成群星璀璨之格局

    随着迁都洛阳和儒学文化风尚的兴起,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中原文化与南朝文化)有了更深程度的融合与碰撞,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字与书法得以迅速发展。北朝书法的风格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粗放变为面貌多姿,富于变化,体态多样,富有创新精神。品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中写道:

    太和之后,诸家角出:奇异则有若《石门铭》,古朴则有若《灵庙》《鞠彦云》,古茂则有若《晖福寺》,瘦硬则有若《吊比干文》,高美则有若《灵庙碑阴》《郑道昭碑》《六十人造像》……统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亦无不备矣。

    2.接受中原汉族儒家审美文化并吸收南朝书风,书法的书写与镌刻水平精致化,审美取向由以质为主到质文并重

    受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以及汉魏书法的影响,太和改制前北朝书法审美取向以质为主,表现在方笔用笔、骨力雄强、厚重朴实等,并沿用魏晋旧习,隶楷二体交叉,常常行构为楷,而章法、体势、用笔为隶,或行构近隶而笔法用楷,如前秦《广武将军碑》等。

    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制”,尊崇孔子思想,儒学文化的审美意识得到广泛传播。同时由于整体汉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准较“汉化改制”之前有极大飞跃。原本粗具规制的北朝书法明显向精致典雅的艺术层次发展,书法审美文质并重。此时许多北朝书法石刻笔画温婉文雅,只是在钩趯和转折处用到方笔,早期方峻直切的用笔已比较少见了,“洛阳体”书法形成并走向成熟。

    如洛阳出土较早的魏碑墓志《元桢墓志》,刻于496年,虽然仍带有平城的烙印,刀刻痕迹较重,用笔非常方直,但楷法已很成熟,隶书意味很少。文质并重的代表作还有《张黑女墓志》《始平公造像记》等。

    孝文帝改制时期,南北书法文化更加密切交流,也加快了北朝书法审美意识的转变。北魏孝文帝重视对南朝文化的汲取,对南朝入魏亡士大加任用。公元493年,琅琊王氏的后人王肃因“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孝文帝“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自谓君臣之际犹玄德之遇孔明也”。后来,王肃弟王秉及王松、王诩、王衍也逃到北魏。作为极重书法的王氏后人,自然将遒丽秀逸的二王南朝书风传到了北朝。

    南朝衣冠之制的风尚对北朝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楷书书法出现了秀颖峻拔的风格样式,接近南朝楷书。太和改制后,北魏书法迅速向南朝看齐,弃古趋新,追求文雅典致。南朝书风具有了指导性的地位,北方与南方书法形成师承关系。南方盛行的“草隶”风靡北方,受到南方新妍书风影响,刚柔并济的“洛阳体”成为铭石书的正体迅速普及,南北书风差距缩小,北方出现吸收效仿南朝书风的一个高潮。

    另外,以前题额常用篆书和隶书,太和改制后一些碑刻却采用楷书题额。一些《洛阳》体造像记、碑刻、摩崖、墓志中留下了书写者的名款,表明北朝书写者开始注意个人名誉与书法价值。如《始平公造像记》署“朱义章书”,《石门铭》署“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

    3.造像记、碑刻、墓志的大量兴建促进了北朝书法的繁荣发展,保留了众多书法古迹

    孝文帝本人对佛教的推崇,利用佛教加强统治,民众对佛教十分狂热,大量汉人“佣书自业”,改制后的稳定局面,也有利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大规模的佛教造像活动经久不衰,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佛教造像记。建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前后、洛阳西南的伊阙龙门山石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据龙门文物所上世纪70年代的统计,现存约2800余品造像记。清人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论述:

    造像立碑,始于北魏……大抵所造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音……造像必有记,记后或有铭颂,记后题名,昶所得拓本计自北魏至隋约百余种,则其余之散轶寺庙塔院者,当不可胜记也……愚夫愚妇率造像,以冀佛祐,百余年来,浸成风俗。

    孝文帝尊崇佛学促使造像记的镌刻不断精美和规范,龙门造像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水平和数量上都开创了北朝书法的高峰。正如清人武亿《伊阙诸造像记》中所言:“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孝文帝提倡书写汉文字,广竖碑石纪文,并且大力提倡民间刻碑纪事,解除禁碑制度使得北魏成为南北朝刻碑最盛的朝代,引发了秦汉后又一轮刻碑之风,在中原各地留下大量珍贵的书法碑刻。康有为在《广舟艺双楫·备魏第十》中说道:

    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孝文黼黻,笃好文术,润色鸿业。故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晋、宋禁碑,周、齐短祚,故言碑者,必称魏也。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郑文公碑》《贾思伯碑》等,风格多雄强豪放,如长枪大戟。

    由于孝文帝禁止鲜卑人死葬故土,鲜卑贵族死后葬于洛阳邙山等地,只好接受汉族设置墓志,作为自己的标识,希望后代有机会将自己迁葬平城。邙山因此留存大量北朝皇家墓志,丰富了北朝书法的宝库,现已出土的北魏墓志三百余方,为后人研究、学习北朝书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代表作有《张黑女墓志》《元显隽墓志》《崔敬邕墓志》等,风格精美秀整,多为楷书,艺术价值和史学、文学价值很高,具有《魏书》《北史》之外的文献价值,是北朝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校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北朝书法的发展与成熟

    孝文帝推崇汉文化教育,兴建太学和国子学。虽然受到佛教与道教的冲击,以儒家为基础的官学规模仍然非常之大,对书法较为重视,甚至将书法列为童子学习的必修课。官学的设立也使民间提高了对私学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对北朝书法的发展与成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受到支持的江式积极整理古文篆字,对于弘扬保存篆书古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魏迁都洛阳后,江式在皇帝的倡导与支持下主持了对古文篆字的大型整理编辑工作。在《论书表》中江氏就整理古文字的重要性说道:

    夫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后,今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孔子曰:“必也正名。”又曰:“述而不作”。《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皆言遵循旧文,而不敢穿凿也。

    当南朝书家趋之若鹜地追求、开拓新妍书风之时,北朝书家仍然重视、弘扬和保存篆书,为先秦汉魏的篆书古法延绵到后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太和改制造就了北朝书法的巅峰,影响极其深远,无疑将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璀璨辉煌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北齐] 魏收.魏书.[O] 北京:中华书局,2003

    〔2〕《洛阳伽蓝记》译注.杨衔之著,周振甫注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G]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清]刘熙载.艺概.历代书法论文选.[G]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5〕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清]王昶.金石萃编.[M] 上海宝善石印,光绪癸巳孟月

    〔7〕[北魏]江式.论书表.历代书法论文选.[G]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太和 北朝 管窥 改制 书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