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重庆抗战工程“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时间:2021-02-13 07:53: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 昱:美国行收获丰硕,反响热烈。请谈谈这次美国行的由来?

    周 勇:我从1979年起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已经34年了,其中研究抗战史30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到美国去查找这段历史的档案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两国的长期隔绝,国内学界没有条件看到这些材料。改革开放后,国内也只有少数学者有条件去美国查阅资料,这使他们成为了在这方面具备杰出影响力的学者。1995年,受美国政府的邀请,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当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专门去过美国国家档案馆,查阅了一批档案。无奈时间太短,所获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深刻。尽管美国人给了我再去查找资料的待遇,但由于担任行政工作的关系,这些年一直未能成行。2008年后,随着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的提出与推进,我的这种愿望就不仅仅是自己个人能够去美国搜集档案史料,更希望作为工程的一个项目,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去美国,把这些流散在海外的东西收回来。我知道,这件事很难,难在需要领导的支持,难在工作量太大,还难在要有足够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又必须既懂历史又外语要好,况且,这也是个很花钱的事情。但是尽管困难,我们这个团队还是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杨 昱:这次去美国的考察团有23人之多,是出于什么考虑?

    周 勇:此次赴美考察是重庆抗战工程“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具有国家战略背景,属党和政府行为,有很强的图书、档案、文献专业性质。这次出访的直接动因是2010年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来渝考察,他谈到他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看到很多有关中国抗战的史料,其中相当部分与重庆直接相关。为此,他向重庆市委建议派专人到美国去,把这批宝贵的史料搜集回来。于是,市委就责成市委宣传部牵头干这件事情。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先是2010年9月邀请在美学习的周昌文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实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后来,由重庆市图书馆组成“美国国会图书馆抗战文献寻访课题组”,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2010年11月,这个海外搜集计划形成,我们的结论是,这是一件值得花大力气做的功德无量的事。

    这件事得到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热烈响应,纷纷要求加入。考察团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抗战工作办牵头组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为团长,市政协副秘书长谭大辉、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文天平、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郑永明为副团长。团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委抗战工作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局、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市档案局(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重庆晨报、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专业人员。

    此次考察团分为四个组,一个组由各部门同志组成,负责总体指导、联系协调、交流拜访;三个组由专家学者组成,分别负责搜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保存的档案史料。

    杨 昱:我注意到,这个考察团中除了专业研究人员外,好像还有市政协的同志以及新闻媒体人士参与?

    周 勇: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政协对于抗战史研究作出过巨大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四题八卷500万字,包括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国民参政会、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四个方面的历史资料;出版过《重庆抗战纪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马寅初抨官僚资本》。90年代出版了《重庆抗战丛书》16卷、《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重庆文史资料》发表了一大批关于抗战及大后方的宝贵史料。进入21世纪,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提出了大量有关抗战史研究的提案、意见和建议。特别是2009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向市政协党组提出了系统搜集整理抗战史料的建议,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同志批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进行。这就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了。所以,我们考察团里就有了政协的同志。

    至于为什么带媒体的同志参加,这是因为需要适当地作一些宣传报道。抗战工程实施五年了,我们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就为了专心致志地搞,扎扎实实地搞。经过五年,全市各有关部门做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此次赴美考察是2008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国交流活动,不但有历史价值,还有新闻价值。这个海外搜集资料的过程,需要记录下来,流传下去,所以在考察团中有了媒体的记者参加。

    杨 昱:访问陈香梅与傅高义,是此次访美的一个重要内容。请谈谈你与他们的关系?

    周 勇:陈香梅是一个在中美关系、中国大陆和台湾关系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她是少有的能同时联系中美以及台湾地区高层的人物。陈香梅虽然身居美国,但对中国大陆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始终牵挂于心,八方奔走。1995年6月,我作为访问学者第一次访美时,就专门拜访过她。也是在华盛顿第30街1049号陈纳德楼里,那一年她70岁。她当时对我讲的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日本从20年前(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改写历史,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侵略中国。对这一点呢,我们对历史不能不有一个交待,决不能够让他们老是这样讲。我对日本人也讲,你们这样说,将来你们的下一代可能又要去发起战争,侵略人家,对你们自己也不好。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自己犯了错误,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争取世界的宽恕。这一别,17年了,所以这一次我要再见见她,向她讨教,并向她表示敬意。

    傅高义算新朋友。他曾担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对中国研究非常深刻,对中国非常友好,是西方世界研究二战,特别是研究包括抗战史在内的中国问题的标志性人物。我们是以文会友结识的。当时是共同参加“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以美国的傅高义、中国的杨天石、日本的山田辰雄三位学者牵头的一个国际上研究中日战争历史的顶级学术会议。傅高义认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日本在面对这个历史问题时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但是中日历史问题不能仅仅由中日两方来研究,应该加入中日之外的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的官方与民间,共同来进行。由于他的提议,建立了“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这个国际性的课题。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2002年)、美国夏威夷(2004年)、日本箱根(2006年)和中国重庆(2009年)召开。傅高义是重庆会议的灵魂,在他的推动下,这次会议发表了“重庆倡议”,肯定了重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倡议各国专家学者以本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为契机,关注并参与到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之中。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在西方主流社会的影响得到大大提升,开始融入世界高端对话。这次我专程去波士顿哈佛大学,就是请他来参加2013年9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五次会议,借助他的影响力,继续提升中国学术成果进入西方主流世界。

    杨 昱:这次访美归来,媒体报道很多,团员接受采访也不少。作为团长,请你谈谈此次访美的收获。

    周 勇:去之前,我们的定位是探路,就是希望通过此访摸清美国各受访机构有关抗战大后方档案史料的馆藏情况,与其建立学术联系,初步搜集资料,并在实地调查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抗战大后方海外档案史料搜集总体规划,同时探索建立重庆对外宣传新品牌。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所获成果超过预期。主要收获有三点:

    一是积极交流沟通,获得有关方面对此次考察活动的大力支持。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外交部门的支持。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政务参赞查立友听取考察团工作汇报,并陪同我们考察访问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拜会了陈香梅女士。他认为,中美联合抗日是中美两国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和情感记忆,实施重庆抗战工程,对于落实胡锦涛同志2012年提出的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抗战工程应成为国家行为,服务中国的总体外交。中国驻美大使馆将在资料搜集、协调举办研讨会和展览、联系在美出版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英文著作、加强与美国民间社团联系、促进重庆与美国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等方面全力支持重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也支持此项工作,并提供了方便。

    二是广泛建立联系,搜集到一批重要的档案史料,初步掌握了美国所访各馆有关情况。总体来看,美国各有关收藏机构馆藏极其丰富,在确认保护其知识产权,信守承诺前提下,各馆对我方搜集利用其馆藏资源持开放态度。结合此前与英国、日本有关方面的交流经历可以确定,在美英等国搜集档案史料已无政策性障碍。只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投入相应人力、财力、物力,抗战大后方海外档案史料搜集计划将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三是深化认识,增强了深入推进重庆抗战工程的信心。主要有:(一)充分认识到抗战工程有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抗战文化,增强了我们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重庆抗战工程的责任感。通过此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文化是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培育重庆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宝贵资源。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各同盟国,均不断加强对二战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关于加强抗战文化挖掘、保护、传承的决策顺应了这一潮流,符合我市文化发展战略需要。这是我们深入推进重庆抗战工程的信心所在。(二)充分认识到重庆抗战工程有助于加强中美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增强了我们深入推进重庆抗战工程的使命感。通过拜访各界知名人士,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二战期间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是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和共同的历史记忆。2012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提出要建立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中美联合抗战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两国在抗战历史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进一步联络两国人民的感情,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共同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创造和平发展环境服务。(三)充分认识到重庆抗战工程有助于还原日军侵华历史真相,维护战后秩序,增强了我们深入推进重庆抗战工程的紧迫感。通过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特别是通过与傅高义先生的会谈交流,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二战后国际新秩序来之不易、世界和平来之不易。只有彻底清算日军侵华罪行,中日之间才会有永久和平。深入实施重庆抗战工程,有利于还原日军侵华真相,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彻底清算日军罪行,遏制日本右翼势力,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 抗战 走出去 工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