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治台有方的功臣陈近南,天地会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1-02-18 07:55: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查伊璜虽不明天地会的来历,但台湾国姓爷延平郡王郑成功孤军抗清,精忠英勇,天下无不知闻。这天地会既是他手下谋主陈永华所创,自然是同道中人,当下不住点头。吴六奇又道:“国姓爷昔年率领大军,围攻金陵,可惜寡不敌众,退回台湾,但留在江浙闽三省不及退回的旧部官兵却着实不少。陈先生暗中联络老兄弟,组成了这天地会,会里的口号是‘天父地母,反清复明’,那便是在下胸口所刺的八个字。寻常会中兄弟,身上也不刺字,在下所以自行刺字,是学一学当年岳武穆‘尽忠报国’的意思。”

    查伊璜心下甚喜,连喝了两杯酒,说道:“兄台如此行为,才真正不愧为海内奇男子之称了。”吴六奇道:“‘海内奇男子’五字,愧不敢当。只要查先生肯认我是朋友,姓吴的便已快活不尽。我们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陈先生,又有一个名字叫作陈近南,那才真是响当当的英雄好汉,江湖上说起来无人不敬,有两句话说得好:‘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在下尚未见过陈总舵主之面,算不了什么人物。”查伊璜想象陈近南的英雄气概,不禁神往。斟了两杯酒,说道:“来,咱们来为陈总舵主干一杯!”两人一口饮干。查伊璜道:“查某一介书生,于国于民,全无裨益。只须将军哪一日乘机而动,奋起抗清,查某必当投效军前,稍尽微劳。”

    ——《鹿鼎记》 第一回 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

    在封笔大作《鹿鼎记》中,金庸大侠生动演绎了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天地会。书中该会会众广布,成员个个武艺盖世、忠勇过人,总舵主陈近南,更是文武兼备、一身正气。虽然读者大多对于满汉之间的仇怨早已了然于胸,但天地会这一民间秘密会党在历史上到底是如何源起并影响至今的,金庸笔下神秘莫测的陈近南在历史上究竟有何作为,却是难解而诱人的谜题。

    天地会,又称洪门,近代民间传说将其与青帮、白莲教并称“红花绿叶白莲藕”, 即是以绿叶衬红花之寓意,凸显天地会众帮之首的位置。它是中国近代帮会史上,会众最多、势力范围最广、存在时间最长、影响力也最大的一股民间力量。“天地会”是他们对外的称呼,此名源于入会兄弟之间“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撮土为香,歃血证盟,结拜兄弟,共同反清”的约定;对内会众自称为洪门,关于“洪”字,一说来自他们延续明朝洪武国脉的理想,一说来自天地会创始人洪二和尚姓氏。又因先入为兄,后入为弟,因此又有“添弟会”之称。另外,会众为了掩人耳目,又衍生出三合会、三点会、红帮等别称。

    关于天地会源起,有这样的说法。清嘉庆年间,广西巡抚在一名天地会成员家中搜查到的《会簿》中如此介绍:明亡,崇祯皇帝自缢,他的妃子李氏逃出宫外,诞下一子,留下明室的一支血脉。康熙年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中的僧人帮助朝廷平定叛乱,得胜凯旋后,反被诬谋反。朝廷派出八旗兵,火烧南少林,意图斩草除根。只有师徒六人成功逃脱,从此亡命天涯。

    这师徒六人,为首的是师尊万提喜,法号云龙。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六人行至长沙、汉口,看到水上浮起一个白石香炉,炉底刻着“兴明绝清”四字。六人得此昭示,歃血为盟,拜万云龙为大哥,另五人为五祖,借用明初洪武年号,指洪为姓。寻得李妃所生小主洪英,另邀集一百零八人,打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这样天佑神启的神话传说,穿凿附会,当然只是中国古代意图改朝换代的野心家吸引下层民众的惯用伎俩,不足为信。

    天地会与郑成功的家仇国恨

    小说中,天地会五祖之一的蔡德忠曾这样追溯天地会的历史:“本会的创始祖师,便是国姓爷,原姓郑,大名上成下功。当初国姓爷率领义师,进攻江南,围困江宁,功败垂成,在退回台湾之前,接纳总舵主(陈近南)的创议,设立了这个天地会……我和方兄弟、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以及青木堂的尹香主等等,都是国姓爷军中校尉士卒。” 蔡德忠还交待了天地会的创立时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是本会创立的日子时辰。”因郑成功“围困江宁,功败垂成”是在1659年,出金门攻打台湾是1661年,可见金庸笔下天地会,创立于顺治十六年到十八年之间,是由陈近南创议,郑成功一手创立。

    此间的郑成功已经过了拥兵十七万、坐镇东南、拒抗清主流的鼎盛时期,而陷入败退金门、积蓄力量、伺机再战的光景。由此,郑成功萌生了拜会结盟的想法,于是派遣部属,深入民间,秘密发展会党,散播反清复明的种子。终其一生,郑成功都致力于复明大业,视清朝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还要从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说起。

    郑成功,原名郑森,他出身商盗家庭,父亲郑芝龙多年经营,建立起东南沿海的海上长城。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明廷招安,被授予官爵,为明朝守备海疆。崇祯十七年,闯王进京,明朝覆灭,郑氏一族沦为亡国之臣。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把李自成打得七零八落,手无寸铁的北京城,打碎了李自成的帝王梦,最终迎来它的新主——顺治帝。

    郑芝龙受明廷招安时,6岁的儿子郑成功随母亲从日本回到泉州府居住、求学,14岁时中进士,20岁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在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郑成功一心攻读,本想倾力报效朝廷,明朝灭亡无疑使他痛心。此后,郑成功全心效力于郑芝龙1645年拥戴朱聿键建立的唐王政权,颇受隆武帝器重,赐姓朱,赐名成功,仪同驸马,遂有国姓爷称号。

    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心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仙霞关守将撤回福州,直接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郑芝龙的同乡、大学士洪承畴,献计以闽粤总督一职诱降,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苦谏,决意降清。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

    起初,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加官进爵、颇为优待,郑芝龙也多次奉命劝子归顺,郑成功均坚辞不受。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芝龙被弹劾纵子叛国,削爵下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皇帝驾崩,十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战场上,郑成功也连连败退,最后只得退居台湾。

    郑成功不能忘却国仇家恨,在反清复明一筹莫展之际,萌生建立秘密组织的想法。1661年郑成功占据台湾,在金台山明远堂召集会盟,此时身边辅佐之人正是军师陈近南。

    清军攻陷扬州城时,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他的五名部下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突出重围,先后跟随潞王、唐王,前往台湾投奔郑成功,他们参与了郑成功的金台山结盟,成为天地会的“五祖”,也就是天地会创立之初的骨干人员——这就是《鹿鼎记》中提到的五位国姓爷军中的校尉士卒的原型: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这五人被郑成功派往各个省份,发展会众。为方便从事反清运动,入少林寺为僧。可以看出,与其说跟随郑成功的五个人是天地会的开山五祖,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认定郑成功是开山鼻祖。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水师提督施琅攻陷台湾,天地会众有的转入地下,有的逃亡南洋。

    陈近南的原型:郑氏门下三朝元老

    金庸笔下的陈近南,是郑氏一族的得力干将、天地会的灵魂人物。外表一副文士打扮的书生模样,神色和蔼,但目光如电,周身弥漫着不怒自威的气场,颇有领袖风范和个人权威。目前学界普遍认同金庸小说中的陈近南原型,便是历史上的陈永华,他是辅佐郑氏祖孙三代、治台有方、政绩卓著的一代功臣。

    陈永华,漳州角美人。1644年,郑成功攻下同安,陈永华父亲陈鼎携家人前往同安任教谕。4年后,同安为清军所克,陈鼎自缢于明伦堂。时年20岁的陈永华,听闻郑成功在厦门招揽贤士,前往投奔。因其智勇双全,立功无数,被郑成功称为“卧龙先生”。

    1662年,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入台不到半年,便病逝,临终嘱托陈永华辅佐继位的儿子郑经。陈永华尽心辅佐,不负所托。他先是考察台湾农业,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使居民丰衣足食。

    他在承天府(今台南市)建造孔庙,开创“全台首学”;建学院并亲任学政,最终形成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完备的教育体系。为招揽人才,陈永华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延聘大陆知识分子渡台,另一方面,鼓励已经迁居台湾的明代遗臣,传播中原文化。由此,陈永华被誉为“台湾文化教育的奠基人”。

    1674年,三藩叛乱,郑经应耿精忠之邀,率师离岛西征福建。命长子郑克臧主持台湾政务,任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辅佐少主。

    1680年,郑经回台。随侍亲信冯锡范,擅杀郑经长子郑克臧,意图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并攻击郑克臧岳父陈永华。冯锡范还勾结掌握军事大权的刘国轩设计诬陷陈永华。陈永华不愿深陷派系斗争,再三向郑经请辞,并于1681年抑郁而终。

    清翰林学士李光地听说陈永华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贺: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现在上天让他殒命,台湾的收复指日可待了。

    台湾著名史学家、日据时期诗人连横也认为陈永华是郑氏帐下的佼佼者:“永华以王佐之才,当艰危之局,其行事若诸葛武侯……缔造海帮,至今犹受其赐,伟也。”今天,在台南仍有许多庙宇供奉陈永华神像,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宫殿。

    漳州的角美镇石美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支民谣,“石上鸡踪如竹叶,溪边犬迹似梅花。覆舟山下十八社,石尾出了陈永华”,村里也还遗留有一座建于清初的祠堂,名曰“宝镜堂”。祠堂供奉着陈鼎、陈永华、陈梦球、陈维衡、陈仕贵、陈还等牌位,其中,陈梦球、陈维衡、陈还均为陈永华子孙。陈梦球还于康熙三十二年考中了进士,被康熙亲笔批示“此忠义陈永华之子”,仕途一路顺畅,官至山西巡按。

    陈永华作为一位颇具眼光学识的知识分子,他可能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样武功盖世、本领通天,但他本人的确见识广博,颇具政治才华,在郑成功筹建天地会的过程中,必定担当大任,也顺理成章地被奉为天地会的灵魂人物,以彰显该会的民族大义。

    神秘的洪二和尚

    研究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的著名学者戴玄之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秘密社会与秘密会社》中,提出天地会创始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创始人也不是郑成功,亦非陈近南,而是万提喜。

    乾隆年间,闽浙总督伍拉纳和福建巡抚徐嗣抓捕到天地会一名会众,审讯获知为首的是名叫提喜的和尚。经过一段时间顺藤摸瓜的探查,主要人物相继浮出水面,天地会的神秘面纱终被揭开一角。

    这位会众口中的提喜和尚,便是戴玄之教授所说的万提喜,他原名郑开,法号提喜。因乳名洪,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洪二和尚,生于福建省云霄县高塘村,最初在本村寅钱寺出家,后来到高溪观音亭为僧。乾隆二十六年,他在这里创立秘密组织,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定名天地会,会众以结拜弟兄相称。首批弟子有卢茂、方劝、陈彪、赵明德、陈丕、张破脸狗等人。乾隆三十三年福建漳浦卢茂举事,三十五年李少敏、蔡乌强举事,都出自提喜和尚之手。

    区区僧侣,二十多年里神不知鬼不觉地网罗了众多贩夫走卒、散兵游勇,形成地跨闽、浙、粤等省一股巨大的社会潜流,想必有他的过人之处。福建云霄高塘村郑氏宗族里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洪二和尚“每次要做事以前,都要在庙里的一根通天柱旁作法,开始时把自己的身体紧靠着通天柱,将嘴紧贴柱子念念有词,然后又把耳朵紧贴着柱子,像是在凝神细听,说是在听天地公复降给他谕旨,批准他替天行道做大事,救苦救难救百姓”。可见,提喜是很好地利用了当时人看重的江湖义气和民间迷信之术,树立起在广大会众里的威信。

    与国姓爷创立天地会尚有鸿鹄志士的忠勇气节不同,这一创立的过程更多地体现出升斗小民的蝇营狗苟。许多底层百姓投入山堂,只是想找到护佑身家性命的靠山。乾隆五十一年十月初八,广东饶平人许阿协携带银两去购买酒曲,途中银两被人抢走,他向天地会会众赖阿边哭诉。赖阿边告诉他:“你若入天地会,将来行走便可免了抢夺,此时被抢银子,亦可代你要回。”许阿协便与他“焚香拜会”,后赖果然把被夺银两讨回还给许阿协。

    1988年,史学家、云霄县人方群达前往高塘村实地考证,认为高塘村郑氏正是提喜家族,而遗留至当时的一个残破庭院就是郑氏私塾,提喜就出生于此地。只是年深日久,庭院已经坍塌,只剩残基,而提喜后来出家为僧的高溪庙观音亭如今却翻修一新,它依山面海,放眼望去,颇合那句天地会切口“地振高冈,一派西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所描绘的景致。

    关于天地会的源起,确有以上顺治郑成功和乾隆洪二和尚两种说法。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则巧妙地将二者做了一个融合,将万提喜和郑成功二人用“万云龙”一个名字揉在一起:“我们天地会,又称洪门,洪就是明太祖的年号洪武。姓洪名金兰,就是洪门兄弟的意思。我洪门尊万云龙为始祖,那万云龙,就是国姓爷了。一来国姓爷的真姓真名,兄弟们不敢随便乱叫;二来如果给鞑子的鹰爪们听了诸多不便,所以兄弟之间,称国姓爷为万云龙。‘万’便是千千万万人,‘云龙’是云从龙。千千万万人保定大明天子,恢复我锦绣江山。”

    天地会散落下革命的火种

    嘉庆后期,从天地会衍生出“小刀会”、“红花会”和“平头会”,分别在广东、福建、新疆和湖北继续从事抗清活动。台湾朱一贵、林爽文以天地会的名义发起两次起义失败之后,天地会在台湾的重要分子纷纷逃到南洋,加快了天地会在海外华人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壮大。这时候天地会的会员甚至发展到东南亚,有历史文献显示,苏门答腊岛上的华侨有相当一部分是天地会会员。

    由于会众增多,会员成分日益复杂,有的成员也会仗着天地会进行一些无赖滋扰、聚众赌盗,甚至是杀人越货的活动。19世纪末,各殖民政府相继颁布法律取缔天地会,往日那些飞扬跋扈的会众,终至偃旗息鼓。天地会假托公司之名,方才躲过取缔。

    天地会与太平天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于嘉庆、道光之际的洪秀全创立的太平天国跟洪门多有类似,它称天为父,国号天国,会众以兄弟相称。天地会也积极配合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太平军横扫东南的同时,天地会也领导了饥民运动予以响应;天地会成员洪大全(焦亮)﹑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建立了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创立的政治组织,大多也与天地会有渊源。陶成章在浙江仿照天地会的架构创立龙华会,光复会就是由此发展而来,鉴湖女侠秋瑾也是成员之一。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早期的会员就有天地会的首领郑士良、洪门会众陈少白、尤烈。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洪门组织不仅为革命党人提供经费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海外洪门也成为革命党人的重要避难所。对于洪门在辛亥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革命领导者之一谭人凤在他的《社团改进会意见书》中写道:“革命之成,实种于二百年于前之洪门会党……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回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推翻清朝的政治使命完成之后,洪门的一部分成员堕落为黑社会势力。但有一支发展为近代政党——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这次会议也是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致公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为一个近代政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天地会 有方 功臣 前世 今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