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小说创作论

    时间:2021-02-27 07:51: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族三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仡佬族民族内部有不同的自称,经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统称为“仡佬族”①,这样仡佬族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就不断繁衍发展下来。仡佬族有自己的文学,用汉语言文字创作。最初的仡佬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要创作形式。仡佬族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反映了仡佬族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现状,其内容有民歌、故事、传说、神话、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相比较而言,仡佬族作家的文学作品则很少,主要有清代仡佬族诗人周渔璜的诗集《桐野诗集》,清末举人聂树楷的诗集《聱园诗剩》、《词剩》、《诗钟》。从清末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没有仡佬族作家的文学作品问世。20世纪80年代是仡佬族作家文学起步和发展的初期,虽有戴绍康、赵剑平的小说问世,但作家和作品数量还是很有限,并且缺乏一种宽广的创作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对来说,仡佬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向着纵深发展,题材与创作手法表现多样化,“不仅塑造了人的体质,而且塑造了人们的性情”②, 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性风骨、精髓、特征和人文关怀,进而引起国内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三十多年来,仡佬族作家的文学作品大多刊发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上海文学》、《山花》、《作品与争鸣》、《时代文学》、《贵州作家》、《芳草》以及一些地方文学期刊上,其中多位作家获得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戴绍康和赵剑平奠定了新时期以来仡佬族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骆长木的小说《故事,在哪儿结尾?》获得了新时期以来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短篇小说奖,赵剑平短篇小说集《小镇无街灯》、中短篇小说集《赵剑平小说选》蝉联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进入新世纪,两位青年女作家王华和肖勤的创作势头更为强劲。王华的创作不仅激起了我们对仡佬族文学创作的期望,同时也为贵州当代文坛带来了新的期盼,其中长篇小说《家园》被推荐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她的大多数中长篇小说发表于《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上。王华的小说集《天上没有云朵》、肖勤的小说集《丹砂》,分别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7年卷、2011年卷。而且,王华以长篇小说《雪豆》(《桥溪庄》改名出版)、肖勤以小说集《丹砂》,分别荣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的小说创作,摒弃了“十七年”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在政治运动视野下的宏大叙事,在审美艺术上抹掉了当代政治运动变迁的历史风尘。这个时期以来的仡佬族作家更多地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进而挖掘出民族文化形态,对人性、人的精神世界以及民族生态、民族语言进行独到的挖掘和审视,凭着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对复杂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手法的掌握,都随着时代向前迈进”③,尽管步伐缓慢,但已体现了探索的勇气,同时也使仡佬族文学创作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回归历史本源的自由滑翔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在作品中艺术化地融入了大量的民俗地域文化风情,并把探寻的笔触伸进了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结构中去,使作品充溢着浓厚的审美艺术特质,体现出了作家创作的民间文化倾向,同时也自觉地对新殖民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作出一种抵制,通过向民间挖掘已经失去的或者现在被遮蔽的价值来质疑文学艺术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不仅如此,作为较少民族的作家,仡佬族作家长期栖居于少数民族地区,不自觉地受到民俗地域文化熏陶,积淀着深厚的族群文化记忆,俨然把地域文化作为创作的母题,本能地把对生活的民间体验融入到小说艺术创作中去,不断挖掘出地域文化中隐藏着的具有精神文化结构的象征隐喻,描摹地域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一种浓郁的民风民俗氛围,彰显着艺术的生命力和永恒魅力。同时仡佬族作家通过流动的民族地域文化风情传达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生命运,揭示云贵高原少数民族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和生存状态,借此管窥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横断面。

    在作家肖勤看来,作为一个崇尚丹砂的民族,世代的悲欢都与丹砂有关。两千多年前,采丹砂的仡佬族人一直隐居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深山之处,沿袭着这个古老民族悠远而绵长的历史。在—个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山区,青年作家肖勤承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责任,翻阅苍茫的历史画卷,寻找仡佬族的文明史,打捞被社会遗忘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碎片。这对于肖勤来说,无疑是一次民族的自觉与自省,正如她所说“所幸的是,浩如烟海的历史最终没有丢弃这粒历经磨难的坚韧贝壳”④。肖勤艺术化地把这粒“坚韧贝壳”熔铸到小说中,从丹砂显性的物质实体里寻找隐性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在短篇小说《丹砂的味道》中,肖勤以丹砂为引线,叙述着仡佬族的发展史。丹砂作为葬品伴随着仡佬族人离开人世,目的在于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在于丹砂能够祛除他们死去的灵魂所遭遇恶魔的惩罚,但不幸的是丹砂已成为本民族的文化想象,只有从想象中去重构丹砂的功能。《好花红》以一首广为流传的布依族民歌为标题,自然饱蘸着对家乡丰厚的民间历史故事的情感叙述。作者把遵义大娄山区的民间故事和湘西的土家话语跨越时空地联系起来,孕育着一种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情怀。

    “特定的地域文化总是在不自觉中,规囿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生存于其中的人们逐渐形成具有某种特定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结构”⑤。对于王华来说,在云贵高原地域文化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牵引着她的直觉世界和审美情愫,她立足于现实,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民族的生存现状中寻找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民族文化与现实世界的精神融合。长篇小说《傩赐》是王华的得力之作。她对云贵高原的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生活方式和民间文化信仰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她的这部小说中穿插了很多地域民俗文化风情,民间婚嫁丧娶时各种仪式和民族歌谣,描写社会现实,表达民间立场,体现民族精神,再现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了小说的历史性。王华在《傩赐》中给我们讲述傩赐庄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乡村古老的婚姻故事。王华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歌、婚嫁丧葬仪式、傩戏、土地神、山神等民俗文化,以民俗特征和魔幻色彩再现民族历史,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拯救与传承,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民族文化来揭示这一民族的生存心理和精神世界。

    在长篇小说《家园》中,王华描写了两个村庄,一个象征着现代文明的村庄,一个寓意着古老文明的村庄,通过两个村庄的对照,古老文明的村庄必将为现代文明的村庄替代。安沙庄人作为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民间文化信仰,过着安居乐业、与世无争的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在家园即将丧失的瞬间,安沙人怀着悲伤的情感过着最后一个阿依节。这明显体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精神,也是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感性认识。作家深刻地揭示了安沙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精神心态的迷惘、民族文化的失落、生存命运的突变、精神家园的被驱除这一历史现状。在赵剑平的大量中短篇小说中,“夜郎神话”几乎成为民族的象征物。《青色的石板街》中,石板街在“夜郎神话”的笼罩下,显示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构筑起了主人公枫香的精神世界,融入了社会学的思考,染上了五彩斑斓的民族学色彩,闪耀着童谣童趣的艺术光辉,印证着特定时代给枫香这个弱女子带来的悲剧命运。《白羊》和《杀跑羊》中的羊与黔北山民生活密切相关,羊不仅是一种祭品,还象征黔北人民的生存命运。

    二、介入日常生活中的人性写作

    我以为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从特定时代语境和社会环境中凸显人的生存本相,进而挖掘他们的物质世态和精神心态。“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地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⑥,加强我们对地区感的理解,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一个地区特有的精神气质,并在此基础上挖掘特定时期暗含的情感因素,是作家的责任。仡佬族作家敢于肯定他们的生存之地人性的常态,敢于肯定不甘向命运低头以及卑微生命存在的价值,从一个特定的角落去挖掘人“空间性存在的理由”。不论是戴绍康的中短篇小说《在故乡的密林里》、《地热》、《滚厂》、《头鸭》,还是赵剑平的中篇小说《峡谷人家》、《小镇无街灯》、《钟声》,都把一群人界定在特定的时空领域,负载着作家的生活感悟和生命体验,揣摩、审视他们的生存世界,揭示出他们的生存哲学。

    近几年来,着力书写云贵高原山区人的生存命运的仡佬族作家主要有肖勤和王华。肖勤以自己在基层任干部独有的人生经历,叙述着她笔下一群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悲剧人生。她以女人母性的本能体察大娄山区农村中底层人群、特别是农村女子的命运,感受着从泥土里散发出来的生命原味以及生命的体温,以敏锐的穿透力把历史的乡村与现实的乡村有机地对接起来。在乡村缺乏来自整个社会的温情和关爱时,她以基层干部的身份看到了乡村人的焦躁与不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缺乏一种普遍的关爱,在心灵的搏斗中感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抽走了乡村唯一支撑的“肋骨”,以致留守乡村的孤独老人和幼小孩子无人照管的图景。我们读《暖》,会立刻想象出一个小姑娘陪伴着躺在床上的奶奶的生动画面。读《霜晨月》,会感受到庄三伯作为村干部,为了解决村寨的生存环境,从修渠到修公路,付出惨重代价的那份凄凉。另外中篇小说《我叫玛丽莲》,写一个乡村姑娘孟梅来到城市求生挣钱为母亲治病和弟弟读书,最后在被查出绝症并生命垂危时,她并不认同卖淫女这种遭受屈辱的身份,还想回归到那种单纯文静的乡村女孩的轨道上。肖勤在充满人道主义的叙述中坚持了人应有的良知和善的本能。

    实际上在肖勤的很多中短篇小说中,我们会发现她对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是如此强烈。中篇小说《云上》描写了人性遭遇扭曲的悲剧。村干部何秀枝本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唯一值得依靠的儿子被荞麦的弟弟正当防卫杀掉后,从此引起何秀枝命运的改变。她本是云上村致富的引路人,却茫然地成为镇党委书记王子尹的情人,继而摧毁美丽善良的荞麦。当然荞麦的愚昧、无知,也是自身造成悲剧的因素。然而像何秀枝和荞麦这样的乡村女子在作家的生活体验中却很多,她们有着爱的渴望和梦的幻想,但是由于山区与城市的距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却让她们默默地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

    在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中,我们关注最多的是新写实主义小说体现出来的城镇人鸡毛蒜皮的常居生活状态,往往忽视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乡村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善于细节描写的王华捕捉到了这一时代命题。中篇小说《回家》写了几个家庭成员到南方打工陷入了生存困境的尴尬境地。在城镇化宏伟工程改造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土地;当金融危机到来时,他们失去了挣钱的机会。作者写出了农民在面临社会转型期进城寻求生存、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的精神状态。《天上种玉米》可以说是写一个父亲进城的故事。当儿子王飘飘率领全村人从偏僻的乡村迁居北京打工后,父亲一心想改村名,这体现出父亲的一种乡村情结,特别是对土地的挚爱,当城里没有土地耕种时,他异想天开地在房顶上垫泥土种玉米。王华熟悉她笔下的乡村群体,尽力把这群人的精神脉络准确地清理出来,在现实与想象交织中感受着底层人卑微的精神力量,守望并执意书写底层人强有力的生存能力。《天上没有云朵》写一个家庭妇女苦难的人生命运。黑溪庄村民久未遇见大雨,村庄里的稻田枯竭,作为一个承受很大家庭负担的女人,主人公不仅要遭受村长的肉体蹂躏,还要遭受繁重体力活的压力,当夜间趁邻村不注意时,到水库放水灌田,竟然以被五个邻村男人蹂躏为代价来换取放水,但最终得不到村庄人的理解和丈夫的体谅,最后在丈夫的暴打中上吊自杀。作者对妇女的命运充满着同情,并没有给予道德的谴责,而是写出了这一弱势群体生存的无奈所引起的思考。《人本善良》写原本善良的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之生因为村里的谗言,不明就里地走向了死亡的道路。《静静的夜晚》通过一系列事故把民政局长罪恶卑鄙的行径引向人性的复苏,把人的本能善良的一面生动地刻画出来。《女人花》中对王冰和天航关系的描述,把人物的个性心理传神地表达出来。当王冰来到高原铁路工地后,丈夫天航并没有给她带来一丝温情和爱意,反而疏远和冷淡她,使她选择了以自我精神压抑的方式离开。从众多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华对乡村地域生活很有艺术见地,也很有心得体会,她用自己的生命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关注底层人的生存窘况,直面现实社会中的苦难问题,正如有的批评者认为“只有亲身去体验,激发起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灵魂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创造出来的形象才能震撼读者的心”⑦。

    王华的大量中短篇小说都注重从乡村日常生活中去捕捉人的生存命运,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读来令人心痛。王华用心去体验生活,用心去体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乡村人的忧伤和温情,她对乡村自然生态的破坏倍感焦虑,对在生态破坏后造成人性的扭曲给予真诚的关注和批判。在长篇小说《雪豆》中,因为厂矿在桥溪庄的建立,村庄的空气遭受污染、气候变得反常,桥溪庄人的生理健康被摧毁,失去了遗传的功能。我以为仡佬族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对云贵高原地区民俗风貌、地域文化、方言土语的挖掘,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在于作家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人的精神世界,在于作家看待这些文化意义的深度,对这些人生活的领悟力的厚度,人文关爱的程度,以及在这样一种语境下作家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对苦难的认同与承担,对他们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的焦虑作出合理性的诠释。

    三、对叙事话语诗性质感的着力表述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离不开他对语言运用的讲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民俗文化语言广泛的运用。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一个民族彰显个性的文化表征。充满独特语言艺术的作品,会吸引读者的阅读趣味,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读者从作品中去寻找语言的美,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读者的艺术鉴赏力。“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⑧。仡佬族作家不断探究本民族、本地域的语言质料,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将各种民间语言艺术化地呈现在作品中,不仅使作品散发出鲜活的艺术芬芳,而且使之传递出充满地域方言土语特色的文化气息,当然也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拯救、保存、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云贵高原的古老山区,蕴藏着丰厚的民间语言,各种方言土语、歇后语、俚语、谚语等通过作家的运思,借助汉语言文字传播媒介来抒发对生命本真意识的感悟和对风土人情的文化阐释,进一步激活艺术思维表达的活力和生命力,使民间语言在艺术的张扬中审美地体现。这些方言土语、谚语、俚语等民间语言凝聚了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民间智慧,是他们对自然生态、社会和生活的一种独到认识和生命体验,是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方言以其民间性、口语性以及表情达意的生动性,自然被作为重要的语言材料”⑨纳入作家文学创作的视野中,精到地表述这些流动的生命个体,建构一个理想的世界。赵剑平是一个很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在语言的运用上,显示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在他的早期短篇小说集《小镇无街灯》、中短篇小说集《赵剑平小说选》中,已经显示出他的语言艺术天赋。长篇小说《困豹》出版后之所以引起很大反响,这主要体现在作家对黔北地区民族民间语言的炉火纯青的运用上。赵剑平把这一地区劳动人民日常生活运用的语言深有感触地以一种民间姿态熔铸于小说中,使语言的情境陌生化,审美风格异质化,形成一种语言艺术的张力。这些方言词汇,经过地方文化长期浸渗逐步形成的语句,是黔北地区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与现代话语体系自在表述的文化记忆库,是其他民族无法替代的标志性砝码。

    相比而言,肖勤的小说语言风格更散发出一种当下社会化的乡土气息。她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大娄山区充满时代气息的乡村人物的生存命运,以其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俗的审美眼光平视大娄山区的乡村世界,运用底层的语言表述,把一群苦难的人们带向阳光明媚的地方,比如《棉絮堆里的心事》、《霜晨月》等小说。另外王华的小说语言也运用自如,在《傩赐》中,通过民歌幽默机智的语言,巧妙的对歌,刻画人物性格,体现出独特的民间审美立场。在长篇小说《雪豆》的开篇,作者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预示桥溪庄人的悲惨命运。“黎明无风。茫茫雪野在朦胧中沉睡。但,桥溪庄无雪。”另外在《傩赐》的开篇,作者写道:“有一轮白太阳。从升起到落下,一直洁白如银,一直,那么美丽而忧伤。”这里融合了作者的审美情愫,运用诗情画意的语言,为人物的生存命运作了铺垫,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和艺术魅力。

    四、尚待持续的培养与超越精神

    当前,仡佬族作家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还需要继续对一些具有创作潜力的仡佬族作家竭力扶持,引导他们不断走向文学艺术的新境界。就目前来看,这一行动得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青年女作家肖勤于2009年6月及9月,到北京分别参加《民族文学》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祖国颂”创作研讨班和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王华在之前也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习。另外,她们的大多数小说都以不同形式获得了各种奖项。因此我建议,对于仡佬族作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准的最新作品,可考虑以专栏的形式在《民族文学》上刊登,并给予必要的点评。这样不仅能鼓舞作家的创作,同时也会不断改进作家创作的艺术缺陷,提高他们审美艺术的鉴赏能力。作为相关职能部门,我们应该大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写作潜力的仡佬族作家,不断打造仡佬族作家的创作团队,以此促进多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

    新时期以来,仡佬族作家以小说为创作主体,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绩,初步显示了这一民族作家的创作实力和发展潜力,无论是在对本民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挖掘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向度。但从总体上来讲,仡佬族作家创作的审美力度还显得不够,文体创作类型还显得单一,他们尚需拿出一种敢于探索的勇气和超越的精神,在立足于汲取本民族的民间文化资源、体验本民族的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多维度地向其他民族甚至跨越国籍寻求写作的艺术作料,在创作技巧上可以在兼收并蓄地熔铸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凝练出独特的民族创作风格。

    责任编辑 陈集益

    注释:

    ①陈天俊等.仡佬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3.

    ②南帆等.文学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6.

    ③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4:522.

    ④肖勤.丹砂的记忆[J].民族文学,2009年第10期.

    ⑤黄永林.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8.

    ⑥【英】麦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

    ⑦杜书瀛:文学原理创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50.

    ⑧【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3.

    ⑨赵园.地之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0.

    相关热词搜索: 仡佬族 新时期 创作 作家 小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