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当代作家收藏正当时

    时间:2021-02-27 08:00: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难忘那个夜晚,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之后,朋友们用手机短信奔走相告,竟然还向我道贺,说他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还是俺们山东人的骄傲。

    当晚跟一干人等连搓两顿,并举杯遥祝莫言。

    搞古代文学的朋友说,这下你们研究当代文学的腰杆总算硬起来了吧!我说我们的腰杆一直都不软,你们连《金瓶梅》的作者是谁都闹不明白,还好意思自感高人一等。

    就在莫言获奖前两天,我刚刚出手一本闲书《透明的红萝卜》,乃是莫言的第一本小说集,一版一印,四十元成交。获奖消息传来,我心说坏了,从网上一查,此书已然被炒到了上千元,实际成交的最高价格是八百五,签名本远远不止。亏得肝疼,怪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幸好我还有一点前意识,留着一本品相更好的存货。

    能与别人分享岂不是一种快乐?买书、藏书的根本要义就是从中追寻一种乐趣,而不是押宝获利。如果拥有稀缺本或珍本,乐趣当然会更多。每一本书都有不止一个故事,尽管有时它也只是一本普通的书而已。没有藏书癖的人感受不到。在藏书过程中,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人们对当代的书籍缺乏热情,认为收藏价值不大。因为这些书发行量大,易得,加之对当代文学的质量普遍抱有微词,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又少,似乎不值一藏。再说作家又活得好好的,说不定三天两头碰面。这实在是理解上的一个误区。流行的畅销书、通俗读物姑且不论,它们的价值大概要等到五十年、百年之后再去鉴定。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史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一线热门作家也有十几位,他们的成名作、第一本书、初版本、精装本、签名本、典藏本、全集,等等,随着时过境迁以及这样那样的原因,已属物稀难求,价值今非昔比,并非今不如古。我是搞当代文学研究的,据了解,版本目录之学也仅仅止步于文革之前,并不受重视。从专业角度来说,当代作家也已经有了版本研究的必要,这是掘地三尺的学术领域中唯一留存的一个空白,极有潜力可挖。

    最近几年我重点关注山东的另一个作家——张炜,也着力对他进行了一些著述收藏,方才知道当代作家收藏之难、之乐、之价值和意义。

    张炜是国内著名作家,实力派,重量级,目前任山东作协主席,是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创作丰厚,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有着极高评价。自从跟随硕士导师王辉先生治学以来,至今一直保持着对张炜的专业性关注。张炜的最新著作,发表的文章,接访、讲座、会务等公共活动,都属于我感兴趣的范畴。张炜曾经告诫读者要“留心作家的行迹”,也只有这样,才能与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往前走,避免掉进虚构文本的陷阱,才有可能超越盲目的跟随,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当然,如若不是一个铁杆粉丝,忠实读者,断然难以做到。张炜的读者虽然不及莫言、贾平凹多,但是一旦喜欢上他,一辈子都会为之痴迷,读者群相对比较固定,文化层次和文学鉴赏水平都比较高。至于精神道德、思想境界,也是不必说的,张炜的吸引力正在于此。

    手上积攒了许多关于他的书籍,以至于占满了书桌上逼仄的简易书架,狭窄的桌面上也只有一电脑、一水杯、一堆书而已。作为一个高产作家,同时因为频繁出版的缘故,他的书实在数不胜数,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清理,缺漏在所难免。我做研究,也只是选择代表性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至于短篇、散文、随笔等集子则颇为驳杂。

    从张炜可以窥当代作家收藏之一斑。在国内,张炜收藏尚处于初级阶段,虽有不少爱好张炜的人,但所存书目极少能有大成,这反映了当代作家收藏的现状,也是一个缩影。据我所知,山东泰安藏书家阿滢先生是收藏张炜的一个代表。几年前,他收藏的张炜版本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多种,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版本、签名本及市场上没有的民间刊本。对此,张炜知道后,对他表示了极大敬意,常有签赠。到今天,恐怕阿滢的收藏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早已有了更大的收获。借此便利,我多次从他那里获得不少关于张炜的书籍信息和资料。重要的是,阿滢在国内拥有大量的书友关系,一呼即应,八面灵光,对于截获和搜集张炜的书籍信息很有帮助。

    收藏张炜的第二个重镇在张炜的母校——鲁东大学,这里正在筹建“张炜研究中心”。山东作家的旗帜是张炜,山东作家实力最突出的当属胶东作家,尤以团结在张炜周围的烟台作家为代表,而在鲁大还有个“鲁大作家群”。鲁大建有作家群展馆,藏有张炜作品的一百四五十个版本。因为这个展馆具有半官方性质,又是人多嘴杂的学院派,研究上各自为战,收藏上也很难倾大家之力。况且,这些东西将被锁起来,以供展览,于研究不便。当然,对张炜的著作收藏最全最具有发言权的还是张炜本人。不仅仅是藏书,关于他的手稿等资料有上千上万件,其中近万件已经捐送给了档案部门保藏,不是一般人能够窥得。他曾表示要将他的这些书籍搬到鲁大保藏,如果是这样,再加以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鲁大将成为收藏和研究张炜的最大重镇,有望超过北京、上海等学术研究集散地。

    据我估计,张炜的个人著述,包括海外版本,大概有三百个版本(卷册)左右。鉴于港澳台及海外版本无法获取,一些老版本印量少,后来的印次印数又过多过滥,以及最新的版本不断推出,想收全张炜是痴人说梦,无法穷尽。作为研究者,如果不以收藏为目的,可以选择他的一些代表书目来阅读,比如他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所有的长篇小说初版本以及增订修改本,还有代表性散文集,等等。如果是普通的读者,相对张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建议购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作品,大概包括十卷。

    我的收藏成果并不值得炫耀。与上面提到的相比,我只是一个刚刚有收藏意识的新手,感于目前没有张炜完整的书目,又很难给出一个权威定数,所以就刻意收藏了一些,以便整理拟定一个张炜书单。求诸张炜本人的法子也想过了,但是那样做太直接太没有意义了,更体验不到收藏之乐。况且,有些连张炜自己也未必能够收全。在我的梳理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错谬,可见张炜或者替张炜工作的编辑、书童不是特别认真。到目前,我也仅仅有他一百七十个版本(卷册),还有一些相关资料近百种。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其中甘苦自知,而且越来越觉得缺憾尤多,比如无法弄到海外版本。另一个难点是张炜的一些单部作品版本太多,比如《古船》,至今已不下十个印版次,《九月寓言》也是如此,将它们全部收集起来当然会有意义,比如他喜欢在新版本上做序跋,有的书还几经修改,插图本、评点本、增订本等,通过它们可以揣测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发展变化。

    张炜和莫言(包括贾平凹、王安忆、铁凝、陈忠实、余华、苏童等人)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名的作家,他们早期单篇作品发表的刊物有的已经难得,而初版的作品集、著述因为时间久远以及印量少,也很难寻觅。在我的收藏中,除了港澳台和国外版本阙如之外,还有几本非常难找。比如199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激动》,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至今还没有缘分遇到,耿耿于怀。为此,我只得到跑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去一睹它的芳容。张炜成套多本的书,有时候也需要多次搜罗,才能凑成一整套,虽然在是否馆藏、新旧程度等方面未必统一,但也弥足珍贵了。像他1983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山东人民出版社,不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阿滢已经指出了与1984年版本的不同。我注意到,第一个版本不仅仅是扉页的设计有变,出版社更名,而且没有注明封面书名题字,第二个版本就注明了“书题字:魏启后”。所以,我估计这里面一定会有故事,至于是什么故事,现在还不得而知。其他如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秋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岳文库”(张炜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炜文集》六卷本等,以及后来出的一些精装版,印量小,比较稀缺,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有一次,张炜托万松浦书院的海东兄送我一本书精装的《古船》,那天正好搭他的便车,我让他签名,他看了之后说,这本书连他自己也没有几本存货了,并在上面题下了两行字:万顺读书细,一颗文学心。万顺是我的名字。对我来说,如获至宝。毕竟,虽然我研究他,收藏他,签名本实在是没有几本,而网上出售的签名本又太贵,紧缩买书银根的我只好暂时放弃。

    再说当代作家收藏,如果是单个作家收藏,首先就是要求全,他的所有著作的初版本、修订本,包括封面设计发生变化的版本,插图本,点评本,精装版,海外版本,等等。如果有精力,还应该对作家公开发表的单篇作品的书刊报纸进行搜集,当然这是一项劳心费力耗时伤财的工作。其他的就是珍贵的签名本。另外就是关于作家的手稿,明信片,书画,照片,工艺作品,有纪念意义的用品等。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对这个作家的将来有所估量。就像莫言一样,早知道他能获奖,早就赚大发了。对于一些青年作家、不知名作家,可以只注重他们的处女作,因为其他的意义不是太大。除非过了几百年,到时候恐怕连我们的记事本都成古董了吧。

    相关热词搜索: 正当时 收藏 当代作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