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1-03-05 07:54: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以来,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目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同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舊动能转换 信息技术 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39-02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工作会议时,对当时我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初步判断,首次正式提出了“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的科学论断,自此以后,“新旧动能”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人才培养也必然要符合形势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过程中,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关键时刻的到来,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人才,高等学校需要在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如何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符合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值得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专业型信息技术人才的界定

    通常来讲,人才体系中所说的信息技术人才包括两个大类,即信息产业人才与信息化应用人才。就信息产业人才而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信息服务业人才、广播电影电视传播与文化业人才。而信息化应用人才,主要第二信息部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人才与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等。

    信息技术对各产业具有通用性,新旧动能转换中所对应的各大核心产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这是通用信息人才。同时,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价值的产业,因此,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又具有其自身特殊性,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信息人才。

    2.信息技术人才缺失与信息技术人才就业困难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进程的深入,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中,均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因此,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可在新旧动能转换各大产业涉及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企业管理、事业单位以及涉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单位或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比如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各行业所需各类软件的开发与维护、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现有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类相关技术咨询以及各行业信息化等工作。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因为技术壁垒需要大量熟悉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专业型信息技术人才。

    但是,现实情况确实,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之所以造成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就业难”问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不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数量增多而导致人才的过剩,而是人才培养过程导致的供需结构的失衡。面对这种现象,国内外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都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但是,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教学计划不能及时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本专业理论体系的约束和影响,即便是有些学校的相关专业能够及时更改专业教学计划,但在根本上也不能脱离原有课程体系的范畴。

    3.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却是各高校信息技术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难问题。综合分析,造成信息技术类人才“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滞后于市场需求

    在目前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高等学校培养的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常用程序设计算法,熟悉常用和流行的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开发工具。但是,由于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的滞后性,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能立即走上工作岗位,需要通过用人单位职业培训才能顺利上岗。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大批高等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工作,缺乏从事相应工作的自信心,不得不到培训机构进行二次培训,以适应新要求,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水平,影响了信息技术类相关高校的公信力。

    (2)学生对于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看重眼前经济收入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增加,导致学生培养过程中教育投资较大,使得许多学生存在尽快收回教育投资的想法。这种想法使得学生在选择专业以及就业企业的时候,对所学专业以及就业职位的选择上,都倾向于经济收入较高的岗位的职业。同时,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进校之前就认为读大学能够有好的前途,认为自己应该到事业单位,或者能够到规模较大、收入较高的企业工作。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当前信息技术类岗位长期发展缺乏冷静认识,看不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对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变化的具体要求。

    (3)教学方法的陈旧与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学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其课程设置大多数沿袭多年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不能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信息技术新要求同步前进。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学到的大多数知识不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降低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信心和积极性。

    (4)实习实践环节不能与时俱进

    大多以应用为主的高等学校,对于实践环节较为重视,但是其主要体系往往只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事实证明,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可是这些实践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学科片面性。这些实践环节大多数时候与企业实际应用脱钩,是指导教师根据经验设计的,与社会需求关联度较低,这实际上造成了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能力,不能与时俱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师资建设滞后

    目前教学一线的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大多数从校门到校门,这些教师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甚至相当大一部分具有博士学位,但是往往没有从事过企业开发,属于理论型教师,无法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训活动。

    同时,由于职称和考核等压力,大多数年青教师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从事应用项目开发和时间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大多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开发经验,最终导致他们无法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决定着实践教学实际实施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实践能力、知识前瞻性以及自信心方面,都存在较大漏洞。

    4.总结与展望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时期,各大核心产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专业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目前以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水平,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N]. 解放日报,2018-04-10.

    [2]胡金焱. 聚焦创新驱动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N]. 青岛日报,2018-04-09.

    [3]王云平,盛朝迅,任继球,李淑华.我国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特征、趋势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03):29-36+66.

    [4]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课题组,牛犁,闫敏.2018:中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J].政策瞭望,2018(02):43-4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