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还原事物为事物——论极少主义雕塑的本质

    时间:2021-03-11 08:02: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极少主义雕塑的出现颠覆了雕塑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把物质还原为该物质本身,表现出作品单纯的意义,这是极少主义雕塑想表达的。具有哲学意境的极少主义雕塑,给人以除了艺术本体以外别无他物的超然感觉,做到“艺术就是艺术”, 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它就是它自己而已,用极少主义的个性宣言来说: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

    关键词:极少主义;本质;真实自我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023-01

    一、极少主义雕塑的诞生

    雕塑作为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是具有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用雕、塑、刻、堆、焊等传统的手段来制作完成。十九世纪后半期,雕塑进入了新时代,雕塑作品材质本身所代表的含义第一次超越了形体的本身,现代雕塑由此而生。

    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兴起了著名的现代雕塑运动。60年代极少主义盛行,极少主义艺术家极端排斥作品中的描述性因素,他们主张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彻底的单纯性和完整性,将艺术减少到媒介本身,并排除所有媒介以外的东西。在极少主义艺术冷漠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哲理。它的出现,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压力之下的一种反应,一种反波普而行的艺术,更是对现代形式主义抽象的终结。极少主义的出现,终结了走向穷途末路的抽象雕塑,创造了更加巅峰的极少主义雕塑艺术。

    二、极少主义的表现

    在极少主义雕塑中,我们再也见不到优雅浪漫的人物造型,所见大多是排列整齐的、冷漠的工业化的作品。极少主义雕塑家把对材料的干预降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到最大化的原则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除去一切多余的装饰,表现出单纯、简洁、整体的意义,使艺术最终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走向观念。这些雕塑家们比亨利·摩尔、贾科梅蒂等将人物变形的艺术大师走的更远,果断的摒弃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从冗物中获得解放,得到自由,并形成简单纯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再有基座,它们大都是直接放在地上或是墙上,以强调作品在真实空间的连续性,使作品从基座上解放出来。

    “极少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应该排除任何现实的经验、情感,而追求一种理性的秩序和严密的概念,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形式和媒介本身。”唐纳德·贾德的作品将一些一模一样的金属板按照精准的数学关系做间隔,做绝对机械式的排列,使作品呈现出整体性。他的目的很简单,单纯的材料,统一的排列,不让观者有太多的联想,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这种单纯性的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使作品达到无个性中的个性。极少艺术家主动放弃了他们个人的趣味与创造,用作品本身的材料和周围的空间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三、极少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

    卡尔·安德烈是“极少”意义上真正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早期的作品喜欢用切割过的木头的进行叠加,用一块一块的形体去拼排出作品,如《火葬柴堆》,就像布朗库西在《无穷柱》中所表达的一样:叠加的结构暗示了无限的连续性,是布朗库西解放了安德烈的对作品的限制,使得安德烈的作品也可以超越垂直向上或向下的限制,从而达到无限延伸。

    那像砖块一样平铺在地上的耐火砖或金属板,是安德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雕塑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于空间的实体,而是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艺术家把特定的空间也纳入到自己的构思中,使作品变成“作为场地的雕塑”。这些作品简单统一,观众的注意力被作品的陈列的方式以及它的尺度所吸引,作品与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联系,有时观众在参观展厅时会不小心踩到这些作品,通过接触去体验,人们穿梭在作品中间,加强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雕塑与空间融为一体,雕塑与观者互动,雕塑和人们一起表达着更多深刻的含义。

    四、极少主义雕塑的精神内涵

    极少主义雕塑的目的在于把物质还原为物质,把一个东西掷回它的本来面目。它表达了艺术作品的纯净状态,极少主义雕塑作品形式简洁,但意义并不简单,这些雕塑作品通过极简的材料、与观者的互动引发了“什么是材质的本质”“什么是我们生活的本质”等在哲学范畴内的思考并通过简单有力的雕塑作品来给出了我们答案:世界本来就应该是简单的。

    极少主义雕塑营造了一种精神感很强的空间氛围,并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摒弃过多的物质负累,生活本就简单,不要追求太多本质以外的东西。极少主义艺术如此实践。极少主义的美学宣言: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你看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它就是它自己而已。

    五、结语

    极少主义雕塑是自我的、个性的,它简洁独特的表现语言令人迷惑也令每一个观众印象深刻,它们真实的表现自己的同时传递出平等,整体,自我等颇具禅意的哲学精神;它们的造型体现了极少主义雕塑单纯到最低的形态结构;在它们的表达的内容上,更关注材料的本身和与观众的互动。极少主义雕塑改变了西方公共雕塑过去单一的欣赏模式,转向新模式: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并与其互动,放弃了形式的局限之后,人们对于作品的解读就具有了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费菁.极少主义绘画与雕塑[J].世界建筑,1998(01).

    [3]唐尧.形而上下:关于现代—后现代雕塑的哲学与诗性陈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 事物 极少 还原 雕塑 本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