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是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的关键

    时间:2021-03-20 08:22: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而且中国经济多年来受困于生产过剩,内需不足,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发生巨大反差。劳动与资本所发生的结构性失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是一个国家实现和谐共荣的必由之路

    (一)只有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消费水平的提高就起决定作用。社会生产了产品,也必须生产出消费这个产品的市场。劳动者的工资不相应提高,部分产品价值就不能实现,简单生产不能维持,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相反,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提高工人工资,就等于产品市场的扩大,产品的价值实现也就变得顺利无阻。因此,如果没有同步的国民消费增长,不可能有高速的经济增长。日本的经济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日本1960年12月27日通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50%,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40%。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的同步增长,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只有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才能缓解社会基本矛盾。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决定,在没有政治干涉的情况下,资本不可能自行让劳动者增加工资或福利待遇。因此劳资共享经济体不可能自行建立。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为争夺市场的战争频发,就是因为这种共享体没有建立。而已经建立这种共享体的当代发达国家,内需问题已不是主要矛盾,只有为争夺资源而战的,没有为争夺市场而打仗的。目前,发达国家都有强大的工会和各种劳工维权组织,保证了工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劳资共享经济体的建立,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有限的消费与无限发展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发展。随着股份制所导致的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的提高,创造性劳动价值在与资本的关系中地位进一步提高,而资本利润率的不断下降,有可能使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距离比我们更近。

    (三)只有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才能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发达经济体所绝对必须的、以兼顾劳资双方共同利益为特征的共享经济体,资本和权力部门利益被最大化,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往往被忽略。一个显著的表现是,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比例而增长。在体制内人员工资出现刚性增长的同时,数量庞大的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却表现出罕见的黏性。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越拉越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安全警戒线,上升到0.47以上。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出现了一批低收入群体和贫困户。那些先富起来的群体与贫困户的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只有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二、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是制约劳资共享经济体建立的根本原因

    (一)工资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完善,造成工资总额管理、管理层薪酬和职务消费等方面的不规范以及部分人利用企业改制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工资的市场形成与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形成雇佣双方集体谈判、政府管理的三方协调工资形成机制,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体制与机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二)要素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各市场主体对要素占有的不同条件、获得国家公共资源的规模与质量以及享受优惠政策的多寡不一,决定了其进入市场竞争时的起点条件不公平、不均等。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交易中的不规范,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突出表现在土地批租、国企改制过程中,扰乱了要素分配的正常秩序。

    (三)再分配调节体系不健全。采用单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税率级差没有合理拉开,导致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偏重,并且尚未开征物业税、遗产和赠与税,缺乏对财产差距的有效调节,消费税税目税率的设置也不尽合理,影响了消费税调节作用的发挥。国有企业利润调节机制不健全,除了上缴税收外,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利润尤其是垄断利润一直留在企业,助长了企业内部的不规范分配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居民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条件;公共卫生和教育制度不完善,城乡、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居民在为获取收入而必备的健康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机会不均。

    (四)收入分配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宏观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交叉的矛盾。收入分配宏观决策与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不够,对收入分配缺乏统筹规划、总体平衡和协调管理,收入分配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在调控收入分配的基础建设方面,市场交易手段和监督管理不能适应收入分配监测需要,金融和财产实名制及其监测体系不健全,制约了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按照建立劳资共享经济体的要求改革收入分配体

    (一)改革劳动工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增强工资和级别的激励作用,鼓励公务员勤政廉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必然要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控制工资分配的做法已经行不通。放开让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分配成为客观必然,但放开后,国家又不能不管。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可以实行两头卡死,中间下达职务、职称级别工资指导线的办法,让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各类人员的工资数额。所谓两头卡死,即一头是最低工资标准,另一头是最高不得超过多少数额为限,超过了要有制裁手段,包括征税。指导线是标准数额,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但高低都有限度。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在试验这种调控办法。

    (二)推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对于国有企业少数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劳动部门也把它作为工资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这种改革似乎还只在极少数企业试行,推广颇有点受阻。有的是担心实行年薪制之后,企业领导人报酬收入太高,与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报酬摆不平;有的是怕工人有意见,难免会激化矛盾。因此,推行年薪制要与其他改革相配套才行。例如企业取消行政级别,企业经营者与政府官员脱钩,等等。年薪制在理论上是站得住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与企业搞得好与不好,关系极大。他们的劳动是复杂劳动。要办好一个企业,是很不容易的。而他们为办好一个企业而付出的心血,又不是马上能够见效的。根据报酬要与绩效相联系的原则,年薪制肯定要比月薪制好。实行年薪制不仅能有效地调动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

    (三)打破行业垄断。导致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一些国有垄断行业不断拉大与其他行业的差距。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垄断之所以会拉大贫富差距,这是因为垄断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垄断企业以向公众转嫁成本等方式,对公众展开掠夺,导致低收入者不堪重负;垄断的存在,剥夺了公众通过公平竞争摆脱贫困的机会。因而,要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打破垄断,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要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努力实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使城镇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要结合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残疾军人和“三红”(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三属”(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等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对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与军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同步同幅度提高待遇标准;对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和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适当提高待遇标准。

    (五)完善收入分配调节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规划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不同人群间社会保险待遇差别过大问题。尽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和医保制度。加强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适时调整征税范围。调整完善车船税等现行财产类税收制度,适时开征物业税,研究出台遗产和赠与税。

    (作者单位: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

    相关热词搜索: 劳资 收入分配 经济体 体制 建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