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差异与翻译方法

    时间:2021-03-26 08:08: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英语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作为英美文化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深深地烙上了英美独有的、甚至是欧洲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印记。然而汉语作为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使用的语言,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同时由于民情风俗及地域的不同,使得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通过求同存异、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解决的。

    [关键词] 汉英语言 差异 翻译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社会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要求人们既要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和一般的知识,也要求人们对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由其自有的思想观念。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制约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语言。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地域环境、政治经济、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09)

    二、汉英语言的差异

    1.习语的差异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丰富的习语,它们或含蓄或幽默或严肃或典雅,简洁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多种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特色和信息,使得同样的字面意义或是形象意义的语言文字可能有着不同的隐含的意义。而产生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生存环境的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事业一度领先,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创造了许多像“挥金如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一样与土地有关的词语。

    (2)宗教信仰方面。在英汉语言中有很多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自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了,人们相信佛能主宰人世间的一切,因此创造了许多与佛有关的习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等。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中,特别是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也创造了许多与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及God bless you这样的祝福话语。

    (3)历史典故。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也大量应用与英汉两种语言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但意义复杂,往往不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如“口若悬河”、“分道扬镳”等等。英语历史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如Achilles’heel等。

    2.文化的差异

    因为语言总体上来看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物,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并将此作为基点。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为其在相互翻译时带来了诸多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上。汉文化是一元主义,强调“整体论”;英文化是多元主义,崇尚“个人论”。除此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表现在地理环境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对该地区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

    三、翻译策略

    1.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r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我们了解到,所有的这些主张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虽然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中心的要义都是译文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表达其意,并保持原文的特点。

    在翻译的方法上,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界不断争论的焦点问题。其实直译与意译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而是是相对。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论是句子还是段落文章的翻译都会兼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一部真正成功的译作总是直译意译掺半,直译意译相结合。因此应适时适地选择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

    2.针对文化差异所采用的翻译方法

    (1)异化翻译策略。异化就是在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等特征的基础上传达原文的内容,以作者为中心,读者向其靠拢,适应原文。这种翻译认为语言是有差异的,从而使交际变得复杂化。异化翻译承认并发展差异,并且在目的语中将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来。异化翻译有利于读者了解异域文化、感受文化的独特之处、丰富目的语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异化常常使译文句式生硬,晦涩难懂,这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会困难重重。

    (2)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就是遵循目标语言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对原文进行同化的过程。该翻译方法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地道的目的语进行翻译,掩盖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突出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归化翻译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对于译者而言,想要完全掌握一种异域文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对本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往往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这种方法保证译文的通顺。这样,读者便可以运用自己的文化知识轻松理解译文,也可以避免文化冲突。

    四、结论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转换。只有充分地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和习惯,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才能准确无误地进行翻译。也只有了解了民族特色文化,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5-115.

    [2]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8).

    [3]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8-41.

    [4]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汪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6.

    [6]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汉英 浅谈 差异 翻译 语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