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1-04-16 07:58: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综合性学术期刊因其全面性和学科的融合性,成为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专业性期刊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办刊模式的转变,综合性学术期刊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办刊思路和方向应作出相应的变革,才能体现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色。可通过发挥跨学科优势和选题策划、倡导学术争鸣、打造特色栏目,结合数字化平台优势等途径,来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刊模式。

    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其全面性、学科交叉性而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展现优秀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专业性期刊的蓬勃发展、既有的办刊体制造成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等因素,给综合性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综合性学术期刊必须立足于创新,把握好学术期刊特色,提高学术期刊办刊软实力,增强学术期刊办刊自主性,形成与专业性期刊的错位竞争,探索综合性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学术期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科院与社科联系统主办的综合性、专业类期刊;二是高等院校主办的文科学报及一些专业性期刊;三是出版社与一些学会联合出版的学术期刊或以书代刊的“集刊(辑刊)。目前,这三者构成了中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状

    在现有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中,综合性学术期刊占有三分之二。在众多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从内容到形式却是大同小异,呈现出“同质多、优质少,重复多、特色少”的特征。“趋同化”现象非常严重,即编辑方针趋同、编辑模式趋同、栏目设置趋同。

    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办刊模式上,體现为“学科模式”,即以现有学科作为栏目设置的表现形式。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面面俱到。综合性学术期刊因涉及多个人文学科,栏目的设置成为各学科论文的“大拼盘”,从而导致大部分刊物选题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学术泡沫泛滥,那些真正具有原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减退,这一办刊模式同时也造成了综合性学术期刊自我封闭的问题。长期以来,综合性学术期刊因“千刊一面”、高度同质化而广受诟病。

    相对于专业性期刊的“专”而言,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融合性似乎逐渐变成一种劣势。“千刊一面”,定位不准确,缺乏特色成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共同的短板。而专业性期刊每期的刊文量大,专业性强,栏目的设置和选题的策划也更符合从事本专业的学者阅读,从而大多学者都更愿意在专业性期刊上查阅相关论文,客观地说,专业性期刊在学者心目中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这对综合性学术期刊传统地位的挑战不容小觑。

    近年来,综合性学术期刊为走出困局,期刊在特色化、专题化甚至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学术资源的有限性、学术热点的相对集中、学术期刊竞争的加剧,极有可能使综合性学术期刊形式上的“特色化”发展成为新一轮“千刊一面”。因此,综合性学术期刊如何真正办出特色,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值得长期而有效的探索。

    二、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两难境地:学者办刊还是编辑办刊

    众所周知,办好一本优秀的期刊,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但在目前社科期刊结构性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要求编辑“全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每位编辑面对的至少是一个一级学科,而下面有多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还有众多的研究方向,即使再优秀的编辑也根本不可能通晓整个一级学科所有的领域,更难以对所有来稿给出精准的学术判断。因此,引入学者协同办刊,成为目前许多刊物采取的模式。由于学者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加之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一般都能对外审稿件提出比较高质量的审稿意见或修改建议,为编辑审稿提供了学术上的判断力。应该说大部分学者都有很强的责任心来替编辑部严格把关,但也会由于研究方向的偏差和忙碌的程度,不排除一些学者对外审稿件的拖拉和无暇应付,审稿时间长、审稿效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使学术研究成果无法及时得到交流和学习,影响了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导致稿件最后刊发的时效性。笔者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深感最好的办刊模式是编辑结合学者共同办刊,但一定是以编辑为主体。学术期刊的主体地位与角色功能是通过编辑的建设性工作体现的,刊物的质量优劣、水平高下及风格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刊人的专业背景、学术眼光、职业道德乃至个性特征。编辑办刊有利于编辑学术视野的开阔,有利于刊物形成自己的风格、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因为,刊物作为主体,一定有自身的整体设想,包括选题策划、栏目的设置、作者的遴选,都有自己办刊的标准或偏好,也就是说刊物要具有办刊的话语权,不能把办刊的话语权或责任都托付给学者,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托专家学者共同办刊。任何刊物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彰显独特的学术品位,一定是依靠具有职业精神的优秀的编辑。所以,综合性学术期刊要走出目前的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在依托专家办刊的同时,增强学术期刊办刊的自主性。

    三、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挑战和机遇

    近十多年来,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综合性学术期刊在不能通篇专业化的条件下,必须结合自身现有优势,打造专业化栏目;强化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特有板块和专栏持续做好,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同。

    (一)注重选题策划,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

    综合性学术期刊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选题、专题、专栏策划,学术专题一般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是和重大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问题模式”由于所探讨的问题多为社会和学科热点或学界的前沿问题,被约稿的作者大多是活跃在学界的一些著名学者,所以容易产生强大的学术效应,相应地,它也极大地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综合性学术期刊拥有多学科的优势,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属性,可对某些问题从各个学科、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多个层面的论述,进行跨学科讨论和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融合与进步。这是专业性刊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除了与作者沟通和交流,更要从刊物的特点出发,体现出编辑的眼光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刊物摆脱论文简单结集的尴尬状态,使那些真正有原创性、聚焦中国发展实践中的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能够刊发,从而引领学术并服务于中国改革实践。

    然而,简单化理解“问题意识”或许是不够的。在不同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专题、专栏中,同样的选题、同样的问题阐释角度,甚至就同一个问题的讨论由同样的作者群完成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术期刊共同体对学术热点的敏锐捕捉;另一方面则在于学术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加剧带来的新同质化倾向。因此,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专题或专题讨论的特色,还是要立足于文章本身,使文章既能贴合学术热点、又能体现专业水准,既有原创性的观点、又有深入和充分的学理上的论证,从而有别于一般报纸的一些政策建议类文章。说到底,高质量的文章是刊物的立足之本,专题讨论只是在形式上特色化的表现。

    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问题设置,须得回应社会,才能体现选题策划的价值。对“问题”的捕捉,是对时代的理解,而在回答问题时的组稿、用稿方向,则应当体现期刊的立场与价值取向,以学术的情怀关照社会,并以此形成期刊的特色,期刊之间才能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二)鼓励学术创新,倡导探索与争鸣的学术氛围

    坚持学术性,尤其要注重学术创新。推崇学术创新,必须要倡导探索与争鸣。学术争鸣促进学术创新,这也是繁荣学术的必由之路。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勇于展开思想交锋,提倡不同学术理论观点的碰撞,不断推出有真知灼见、有重大创新的原创性学术理论成果,使刊物真正成为学术创新的平台,形成刊物自身的精神品格,并以此彰显刊物的特色与个性。

    学术研究注重思想争鸣和观点交锋,这就要求要有鼓励学术民主、学术批评和学术自由的真理性标准,为学术研究营造广阔的学术空间,从而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探索。在学术讨论中保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具备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才能体现期刊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不流于俗。

    期刊是展示学术成果、开展学科对话的重要学术平台。学者應该通过学术期刊这一平台,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使不同学科之间流动贯通起来。综合性学术期刊可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有意识地推动和引导深入的、多角度的跨学科的探讨和争鸣,增强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学术共同体。也可以在同一学科,对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进行有目的的组稿,让双方集中某一问题展开对话与交锋,以期能够在学界引起反响,带动更多的学者参与讨论,从而能从学理上深层次地辨明一些问题。当然,这就要求编辑有较强的学术功力,能够敏锐地捕捉一些具有巨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或在学理上需要进一步厘清和辨明的一些有价值的学术问题。

    (三)打造特色栏目,与专业性期刊形成错位竞争

    综合性学术期刊因其涵盖的学科广,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拼盘式”的办刊模式。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有比较优势,即刊物拥有门类齐全、各个学科优秀的作者资源,这是专业性学术期刊所不具备的优势。综合性学术期刊可以利用作者面广、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开设特色栏目,以形成与专业性期刊的错位竞争。例如,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术月刊》二十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学人访谈”栏目,主要是对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访谈。这类访谈不同于一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是对学者如何走上学术道路、学术传承、治学感悟、在学界有影响的原创性学术观点,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以访谈的形式出现,为配合访谈,在同一期推出一篇被访谈专家有代表性的力作。这个栏目开设二十多年来,涵盖各学科顶尖的学者,在学界广受好评,对年轻的学者如何走上学术道路以及如何做好学术研究,也有很大的引领和借鉴作用。这也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利用自己多学科优势,体现比较优势,打造出与专业性期刊错位竞争的特色栏目。

    (四)大数据背景下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机遇

    首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缺陷在数字化检索平台上正得到有效的弥补,或者说,数字化平台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契机。主要体现在:①在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数字化平台上,读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检索,主要还是看文章的质量,至于刊在何处并不特别关注。在数字化平台上,专业性学术期刊和综合性学术期刊被检索、阅读的几率几乎完全相等,两者处于同一个平台上。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文章的质量才是根本。学术期刊最重要的是提供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同时还要适应数字化检索平台的需求。③在数字化检索平台上,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精神、专业水平和专业操守比形式上的“专业”或“综合”更为重要。

    其次,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发挥引领学术的功能,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以往刊物一般通过召开或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并通过广泛地与专家的交流和沟通,来把握学界的最新学术动向和热点,力争以强烈的学术敏感性去分辨、发现有创见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开发和策划高质量、前沿性的重大选题,从而达到对学术的引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读者对哪类文章和话题感兴趣,通过下载量和转发量便可一目了然,这有助于综合性学术期刊能够精准地把握一些学术热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追踪读者的阅读兴趣,挖掘一些跨学科的新领域和新热点,而且能够了解学者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者个人提供学术信息服务,实现刊物和学者的良性互动,共同实现对学术的引领。

    再次,综合性学术期刊应转变观念,实现由学术成果发表平台向学术信息传播平台转变,构建学术成果的多媒体平台,多渠道及时推送学术信息。目前期刊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主要由纸质版刊物、刊物网站发布纸质内容的网络版、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平台。这相对于原来传统期刊只有纸质刊物唯一的传播平台,已经大大提高了影响力和传播力。但随着多媒体终端和应用的不断多样化,可以通过多平台发布学术信息,包括开发App应用,开通刊物微博、微信平台等,并顺应读者阅读兴趣和形式的多样化,有必要探索视频、音频等新形式,加快利用数字科技推进学术资源共享,推进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璟.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自识与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28.

    2.刘金波.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创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朱剑.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何频.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特色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5.吴承学.数字化平台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12.

    (作者单位系《学术月刊》杂志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