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国美声”可持续发展路径探寻

    时间:2021-04-16 08:0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美声”是近年来,由北大歌剧研究院的金曼、戴玉强等中国歌唱家提出新的歌唱方法和理念,是对长期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探索经验的继承和创新,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从中国美声的含义谈起,就其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地认识。

    关键词:中国美声 可持续发展 路径探寻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84-02

    一、“中国美声”的内涵

    “植根于西方音乐的美声唱法传至中国,实属舶来之物。”20世纪初,美声唱法随着歌剧、艺术歌曲一起传入中国,为了使这一科学的歌唱方法与中国声乐作品、中国审美文化相适应,一代代音乐工作者都投入到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探索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北大歌剧院师生们,在多年演唱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美声,则是对半个世纪以来,美声唱法民族化探索成果的总结和创新。所谓中国美声,是美声唱法与中国汉语语言完善结合,能够完美演绎中国声乐作品、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灵魂和韵味的歌唱方法,既符合外国观众传统的审美观,也为中国观众所喜闻乐见,是传统和现代、世界和中国的有机统一。从中国美声形成之初,北大歌剧研究院的师生们就将其广泛应用于中外各类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并获得了理想的演唱效果。

    二、“中国美声”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形成理论成果

    虽然早在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初,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就开始了对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但是回顾中国美声本土化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历程可以发现,虽然也获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始终缺少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对于中国美声本土化是什么,其特点是何在、如何掌握这种演唱技术等相关理论研究,都处于散乱的状态。当下,中国美声的理论研究和歌唱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对此应对理论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为普及和推广打好基础。具体来说,首先是出版专著。可以对中国美声的探索初衷、形成过程、技术特点、演唱风格、实践成果等进行系统介绍,作为中国美声基本的理论研究成果。其次是发表论文。应从不同侧面对中国美声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对中国美声本土化发展历程回顾、中国美声与西方美声的异同、中国美声传播和推广路径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保证这项理论演奏始终走在一条动态发展的道路上。再次是课题研究。应主动参加各类课题的申报活动,借助课题突破对中国美声的本体研究,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如中国美声和民族歌剧、中国美声和古诗词艺术歌曲等,都是等待开掘的新领域,有助于扩展中国美声的外延,继而实现长远发展。从多种歌唱方法发展历程看來,理论研究是一条必由之路。目前的主客观条件均已具备,理应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尽快推出一批理论成果。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越深入、越丰富,中国美声的传播和推广的基础也就越扎实。

    (二)丰富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是声乐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声乐创作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剧、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的全面开花,很多作品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下一步,为了推动中国美声的推广和传播,还应该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改编。可以将一些传统曲目进行适当改编,采用中国美声唱法来演唱,如北大歌剧研究院师生演唱的京剧选段、民歌《鸿雁》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类曲目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能够给观众带来既熟悉又陌生的欣赏感受,继而认可和接受中国美声唱法。其次是新创。除了对传统曲目进行改编之外,还应该秉承生活化和时代化原则,创作出一批全新的作品。时代化是指作品要融入时代发展中,成了时代风貌和品质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宣传者,一方面能够保证作品为当代人所认可和接纳,一方面也能使作品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获得恒久的艺术价值。生活化是指作品应来源于生活,将广大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的情和事写入作品中,为声乐艺术发展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对于中国美声歌唱家来说,不能只是唱西方音乐,简单复制。”有了优秀的作品后,还需要广大歌唱者身体力行,主动演唱这些新作品,而不再是一味演唱西方歌剧唱段和艺术歌曲,通过演唱的二度创作,推动一度创作的发展。

    (三)改革声乐教学

    声乐专业学生,既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美声唱法最重要的学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所以应将中国美声各项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在使成果得到检验和推广的同时,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全面改革。具体来说,首先是教学理念方面。中国美声的推出充分证明,没有必要将学生固定在某一种演唱方法上。美声、民族、通俗歌唱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绝对意义的优劣之分,所以不能将学生再局限于某种方法内,特别是对于中国美声唱法,结合了中西两种歌唱方法的精华,完全可以作为基础演唱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美声作为一种歌唱理念和方法,在对其理解和把握上,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运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应打破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传统,多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以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把握该方法的精髓,并结合自身特点灵活把握。在教学实践方面,针对当下学生实践意识薄弱、实践机会少的状况,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一方面使演唱方法得到检验和锻炼,一方面使中国美声唱法得到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大众的审美倾向。以很多经典歌曲为例,“尽管很多群众都是听着这些歌曲长大的,但是在今天再次聆听,完全欣赏几十年前演唱方法和风格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通过艺术实践,可以有力扩大中国美声的影响,便与其获得最广泛的认可。

    (四)推动海外传播

    虽然美声唱法是一件“舶来品”,但是并意味着中国只能“接受”,而不能“输出”。首先,中国美声作为一种科学的歌唱方法,是对传统美声唱法的丰富和创新,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让全世界的歌唱者共享这一新成果。其次,中国美声也只有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声乐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才能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所以应树立起国际化发展理念,让中国美声唱响于世界各地的舞台。再次,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为中国美声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音乐被誉为是“无国界的语言”,可以突破地域、国界、种族的藩篱,获得共识和共鸣。因此,中国美声的海外传播,可以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成为沿线国家心手相牵的纽带。基于以上三点,理应将中国美声推向世界。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因为中国美声是一种歌唱方法和理念,因此还需要和声乐作品、音乐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2016年末,由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和北京大学主办、北大歌剧研究院师生演出的《中国美声伦敦音乐会》在伦敦上演,师生们用中国美声唱法,先后演唱了多首中外名曲,所有观众以空前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于中英艺术合作与“中国美声”的理解和肯定。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美声是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类似的文化活动必将层出不穷,正是中国美声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要借“一带一路”之东风,努力扩大中国美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体现出中国声乐工作者对世界声乐艺术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综上所述,自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中国音乐创作者便开始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探索,旨在使这门外来的歌唱方法,更加适合中国声乐作品、中国审美习惯的需要。以金曼、戴玉强为首的北大歌剧研究院的师生们也是探索者之一,他们在传统美声唱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演唱需要,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当下的研究成果得到巩固,有必要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审视和思考,使其走出学院,真正成为了在全国、全世界获得普遍认可的歌唱方法,并为中国声乐学派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强.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音乐,2017,(06):60.

    [2]翟诺.我国美声歌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音乐,2015,(03):66.

    [3]胡建军.试论美声唱法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引导意义[J].音乐创作,2017,(07):40.

    相关热词搜索: 美声 探寻 中国 可持续发展 路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