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幸福感的三种来源

    时间:2021-04-17 08:15: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的“经济学思想史”研究班的课结尾,昨天开始听学生的课堂报告,有趣,第一组的主题是“幸福”研究,接着我那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的第一主题。幸福感的三种来源:1)物质生活;2)社会生活;3)精神生活。详细解释呢?很冗长,也很不清晰。不过,有案例可参照。从物质生活的维度获取幸福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最多的样本。从社会生活的维度获取幸福感,西方人现在的倾向,称之为“社群主义”或“后现代”倾向。Agnies Heller解释,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卷入(emotional involvement),它产生的幸福感,远为深刻和久远。恋爱当然是它常见的形式,但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其它形式。

    总之,幸福的这一来源的行为学特征是,这里发生的情感,是指向他人的,不是向内的自恋情结。在教室里,我难以让学生们信服的,是幸福的第三种来源与第二种来源的区分。第三种来源是精神生活的维度,我提供的案例意味着,这一维度的特征是“精神的自足”,中国古儒所说“不外求”的心性状态。西方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和他的团队,似乎很热衷于这一维度的体验。印度大哲,也可为案例。

    学生们的课堂报告,主要介绍了欧洲和北美学者1950年代至1990年代的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的结果,三类预测:1)个人幸福感的增长正比于人均财富的增长,这是1950年代战后繁荣时期的典型感受;2)个人幸福感的增长与人均财富的增长完全无关,前者是一常量,后者随时间上升,这是1960年代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之后的典型感受;3)个人幸福感的增长与财富的增长,先呈现正相关关系,然后,大约在人均20000美元(1990年美元不变价)之后,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是后现代社会的典型感受。

    我的问题是:中国人普遍的感受是上列哪一种呢?或许,我们应将中国人按照收入和财富划分为若干层级?

    赵婕摘自汪丁丁搜狐博客

    相关热词搜索: 三种 幸福感 来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