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爱因斯坦是“高考状元”吗?

    时间:2021-04-18 07:56: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这几天,随着高考阅卷工作的结束,各地高考“状元”纷纷水落石出,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追逐的热点。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一再呼吁,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有的媒体连“状元”这样的字眼都故意隐去,但仍然阻挡不了公众对这些佼佼者的好奇。然而与之相形见绌的是有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三十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让人不禁一次又一次发出“伤仲永”的感慨。

    按道理说,考上状元是件好事,风光一下也很正常,毕竟寒窗苦读了十几年,考生是有权利正面面对媒体的大肆炒作以便光宗耀祖的。可遗憾的是,这三十年来高考状元的“全军覆没”与诺贝尔奖始终无缘中国的残酷现实并没有让媒体的鼓噪获得多大的效果,相反还给曾经以高考出众为荣的中国人浇上了一盆冷水。反思当中,笔者再次想到了爱因斯坦,同时也生发了爱因斯坦是不是高考状元的疑问。

    是的,中国每年有好几十个高考状元,而全人类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尽管我不晓得爱因斯坦生在当今中国能否还会成为风靡世界的科学家,但我敢肯定,若爱因斯坦也参加高考的话,肯定不会是什么“高考状元”!

    就是这位有着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理论的爱因斯坦,也曾有着逃学的记录: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十六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十七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不必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离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教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

    爱因斯坦十六岁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时,入学考试不及格。若不是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慧眼识英才,称赞他 “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恐怕,爱因斯坦将永远也无法踏进瑞士的大学之门!

    从爱因斯坦的求学经历和性格特点来看,他有些叛逆且性情倔强,甚至还有些偏执和“死不悔改”。但这一切谁又能说不是他之所以成为 “世纪伟人”的根本所在呢?爱因斯坦不是高考状元,甚至也不可能成为高考状元,但他却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吗?

    笔者不晓得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什么“高考状元”,也不晓得这所谓的“状元”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收获。但笔者晓得只要是高考,就必定会有成绩的高低,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作为教育者,笔者并不看好那些对于“高考状元”的炒作行为,因为,每年到这个时候的“状元”炒作,除了给在校的学生增添一些负担、让更多的老师回到“题海战术”的日夜煎熬以外,实在是难以看出还有什么样的好处!

    可以说,我们很容易从近三十年来高考“状元”们的身上做出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多层次的解读。对于“状元”,我们只是仅仅惊叹于他们独占鳌头的成绩是肤浅的,也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爱因斯坦不是“高考状元”,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反思一些什么吗?

    题图/闯祸/斯文特林

    相关热词搜索: 爱因斯坦 高考状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