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和谐”语境之下的回眸

    时间:2021-04-18 07:58: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虽然是相对对立的思想态度,但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有对垒也有对话,既有交锋也有交集,既有紧张也有舒缓。既有显性边界也有模糊地带:两者之间有“重叠共识”,如均为变革思潮、现代性思潮,均有对国家前途的强烈关怀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归属,均主张融合新旧、贯通中西,均感觉激进与保守可以兼容;两者之间有宽阔的“中间地带”,激进与保守之间有渐进论、调和论、折衷论,而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有自由主义;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集,且不断发生分合嬗变,不断进行调适转换;两者之间不全是掣肘、拆台,也有互相砥砺、互相启发、互为修正、互为支持、互相提供思想灵感的另一面。激进与保守是历史进化、社会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是两者之间的不断调适使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关键词]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共性 调和 转换

    [中图分类号]K25;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1-0112-09

    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虽然是相对对立的思想态度,但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有对垒也有对话,既有交锋也有交集,不只有非此即彼、壁垒森严、鼎立抗衡的分歧对立,而是同时存在着“相对共识”、“重叠共识”,存在着一个“中间地带”、“弹性空间”,且有着并生共存、相互交集、相互转换的互补共通关系;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全是制衡、牵制,而是也有互为支持、互为提供思想启发的一面。以往的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对峙、争论阐释得比较多,而对两者的同一性关系还需展开深入的讨论,笔者侧重从这一角度着墨。

    一、激进与保守的“并生系统”

    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共性有学者已经谈及,如美国学者史华兹认为,中国现代史上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三种思潮同时出现的事实,说明它们在许多共同的观念架构中运作。许纪霖指出:“激进与保守表面上看似乎是势不两立,水火难容,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分币的两面,在深层具有共通的思想预设和思维逻辑。”李强指出: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实际上都忠诚于自由主义价值,在西方“保守主义在本质上是要‘保守’自由主义的成果,而激进主义则企图以激进的方式实现极端化了的自由主义原则”。喻大华指出:“无论是文化保守者,还是文化激进者,其文化观都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彼此之间除了互相对立外,往往还表现为互相渗透、启发的关系,绝对偏颇地维护传统和倡导西化者均属于个别现象。”笔者也认同激进与保守、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有着交叉交集、并生共通的“相对共识”、“重叠共识”。这些“共识”如下。

    共识之一:接纳现代性、迈向现代化。保守与激进两种态度并非传统与现代、守旧与革新之争,而是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两种现代性变革观念的分野,接纳现代性是其共同的取向与特征;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都程度不同地支持变革,赞成、推动现代化的变革思潮及现代性思潮。在西方,激进与保守其实同属自由主义范畴,有激进的自由主义与保守的自由主义之称:激进“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在政治上是在英同。一般认为C·福克斯在1797年要求实行‘激进的改革’时首先使用这个词,改革内容包括大大扩大公民权。此后,激进派一词被作为一切支持议会改革运动的人在内的概括名词。”“保守主义一词因不同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而有不同的含义,但总的来说,是指倾向于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直到18世纪末,保守主义才开始发展成为反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政治态度和运动。这个名词最早可能是在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分子首先使用的。一般认为最早在现代意义上明确地表达保守主义思想的,是英国议会议员和政治家E·伯克。”余英时先生在谈到美国的保守与激进思想时指出:激进与保守本来是相对于美国的自由主义的system,都是相对于西方确立了两三百年的民主、自由主义传统秩序而言,所谓保守,是对自由民主制度下的现状、法律比较满意,不希望大的改变;而激进派则对现状不满意,对许多问题都有新的看法,希望向前推动。在他看来,自由主义是激进与保守的基本系统,保守是希望守护自由主义的现状,喜欢少动,但不是主张不动;激进是希望有更多的变革,但不是要否定自由主义的政治秩序,二者的差别只在于保留或改变的多少。

    近代中国的情况与西方有别。在近代中国,两方的自由民主还只是被先进中国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巾国社会还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所谓保守自然谈不上守护自由主义的现存秩序,所谓激进也谈不上不满已经确立的自由民主制度而追求更激进的变革。近代中国的激进与保守,其区别在于:一是从接纳现代性变革的角度,体现在对变革模式与方式的选择,对现代化变革的速度、程度、广度与深度的认知上。也就是说,激进与保守的区别在要求变革的快与慢、多与少上,激进主义倾向于以激烈的手段、快速的节奏、彻底的程度加以推进,追求“毕其功于一役”、“根本解决”。保守主义的“维持现状”虽不能说是要守护自由主义,但绝不是要退回到“前现代”的社会秩序、生活方式与价值形态上,而是希望在大变局中守护民族文化的根脉;保守主义的“不要变”不是拒绝变革、不要进步,而是希望把变革的程度、速度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所谓“不要变”的范围仅是指仍被认为优于西方的传统价值的超越层面;它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赞成现代化转型的,甚至对儒学的现代转型也持开放的态度,只是其对现代性、现代取向作了过于狭隘的理解,且着力于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重视从本土资源中创发与建构现代性。保守主义在接受“现代性”的科技、生存方式乃至制度设计的同时,力求减少文化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求消弱西方现代性对本土文化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追求从传统中开出现代化。作为现代性思潮的保守主义虽以守护传统著称,然其与只认同传统而不批判传统的守旧派、复古派是有区别的,那种“什么都不变”的复古主义是极端的、封建的保守主义,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二是从批评与反省西方现代性的角度,激进主义从后现代、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批评并追求超越,而保守主义则从传统义化、从道德理想主义的角度凸显西方现代性的弊端与局限。

    共识之二:植根民族性、共怀强国梦。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都是在深重的民族灾难中登场亮相的,对外来挑战、外来压力的敏感,对民族危机、民族命运的忧虑。对国家前途、国家富强的关心,对中华民族及所属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归属与忠诚,成为三者的共同特征。对传统文化的激烈批判与尽心守护,激进与保守两种不同态度的背后,却有着同样的考量和关怀。在陈独秀等激进主义者看来。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古今之别”、是时代的差异,西方文化是“先进”的,中国文化是“落后”的,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对处在落后地位的中华民族以往的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与反省,需要“改弦更张”、急起直追、效法西化,“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

    相关热词搜索: 语境 回眸 和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