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黑暗中的舞者》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时间:2020-03-20 07:57: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故事,影片通过对一个在异常艰难状态下的母亲莎玛的描述,展示了挣扎在底层社会女性的善良、坚强、独立和内心的挣扎与恐惧,以及作为母亲所独有的伟大和无私的爱。这份爱,诠释出了人间爱的至纯至善,让每一个人动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主人公莎玛的角色分析,展示出女性的崇高与善良,以及当今女性在社会上举重若轻的地位。她们同男性一样,用自己的爱与坚持诠释出了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黑暗中的舞者》;女性形象;母亲

    在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中,女性作为参与者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女性意识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彰显出女性的细腻与光辉,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女主角莎玛不但自信、自强、坚定、单纯、善良,而且懂得隐忍,为了孩子她可以放弃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梦想,以至于自己生命。所有的这些,只有母亲才可以做到。但是在那个以男权为核心的年代,处于从属地位的女人们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吗?真的有人会去在乎她们的喜怒哀乐吗?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影片,感受一下这个年代女人的生存状态和她们身上永不磨灭的母性光辉。

    一、电影中女性角色的改变

    在传统电影模式中,女性仅仅是男权社会中的一件附属品,虽然在某段时间内她们可能拥有过短暂的领导权,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女性一直都不能拥有和男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她们丧失法律的保障,她们想要得到和男人相等的法律保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她们没有背景,没有金钱,她们的选择只有谦虚和隐忍。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女性都开始在电影中大胆尝试开拓一片专属于自己的天地。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它从内容手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极大的进步,女性作为电影的主要参与者,她的角色形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开始只是小小的配角和工作人员,然后就慢慢演变成电影中的主题和主角。在当今世界影坛,女性电影和以女性意识为主题的电影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当代电影界的价值观正在因为女性意识的崛起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出了当代电影的发展趋势。

    二、《黑暗中的舞者》的文化背景

    由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拍摄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以表现女性题材为主题的电影,表现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异常艰难状态的单亲母亲,为了给能够给儿子治病,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与生命,最终却惨死的故事。那么,就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来解读它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1999年,电影《黑暗中的舞者》正式拍摄成功,其主要讲述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生活在华盛顿社会底层的居民,捷克难民莎玛与独子基恩移民来到美国,住在小镇警察比尔和他妻子琳达家租来的货车仓库中。莎玛在生产不锈钢水槽的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做些小饰品赚钱。她特别喜爱音乐剧,常与好友凯西去看音乐剧电影,并参加社区音乐剧排练。音乐是她的幸福所在,她常常沉浸在从生活中单调乏味的响声而幻想出的音乐剧节奏中,她的脸上常常挂着幸福而甜美的笑容,当善良的莎玛为了安慰虚伪的比尔,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时,现实的残酷却将她推向死亡。原来莎玛来到美国昼夜不停地工作是为了在她的儿子满13岁时能够得到美国先进医疗技术的帮助,治愈他身上家族遗传的眼病。而她自己的眼睛由于这种眼病,很快就要瞎了。当莎玛由于眼睛快要失明造成工厂事故被解雇回家时,却发现比尔将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的积蓄全部偷走了。但善良的莎玛只身找比尔要钱时,却遭到了比尔的蔑视与栽赃。莎玛在与比尔争夺钱包时,比尔的枪走火射中了他自己。受伤的比尔想借莎玛的手自杀而紧握钱包,逼迫莎玛将自己杀死。莎玛因遵守诺言,能让儿子得到治疗,拒绝在法庭上说出真相,被判为一级谋杀,一周内执行绞刑。朋友们发现了实情,想翻案的努力也未能改变莎玛为了留钱给儿子治病而宁愿一死的决心,莎玛的生命在她的歌声中结束了。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华盛顿,描写的是生活在当时社会底层的一群人。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美国的社会正处于一种非常动荡的时期,此起彼伏的各种社会运动,对当时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可以说,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在这个时候,西方女权运动进入了第二次高潮期,女性们开始不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生活模式,并且开始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女性意识。加之社会动荡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令女性对战争和社会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与质疑。所以,电影中的女主人公莎玛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坚强、善良和对男性的拒绝都显得如此自然。玛莎大胆并且勇敢地拒绝身边的男性,就是为了能够坚守住专属于女性的那一片净土。但是,当她遭遇到挫折时还是显得十分无力,以至于心灵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最终发展为去伤害别人的生命。于是有了电影中莎玛开枪杀死比尔的剧情,而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其实电影在前半部分就已经为这个结果做了铺垫:莎玛为了能够治愈儿子的病,确保他不会像自己一样失明,就算眼睛几乎无法看见东西还在拼命地工作,这就说明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别人的生命。

    三、影片中的人物特征及悲剧美

    通过该影片,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主人公的莎玛有鲜明的人物特征:首先,莎玛是有信仰和追求的,这从她从事许多兼职,不分昼夜地工作,在极其辛苦和疲累的情况下,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剧的向往,甚至向编导提出自己对踢踏舞的看法。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十分喜爱音乐剧,更非常喜欢踢踏舞,她的梦想就是踢踏舞。再一个她在接受法庭的审判时称自己是洛奥荣的女儿,但事实是洛奥荣并不认识她。由此可见,洛奥荣应该是她心目中的信仰,她的这种信仰贯穿在整部影片中,即使在监狱中也不曾放弃过。这从她在听风时听到的不是风吹落叶的声音而是有人在唱歌中可以看出。但现实是虽然她即将失明,但是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给儿子治病,仍需要做更多的兼职,以至于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音乐剧。在影片中她对音乐剧的关注是贯穿始终的,在现实生活中,她也一直对音乐剧心存幻想。她对音乐剧的热爱和坚持是那么纯粹,那么让人感动,深处社会底层心中却存留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我们不难看出这份信仰的难能可贵!

    其次,影片还向我们展示出了莎玛的独立和善良。她的独立,从她自己从事多份兼职中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她不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从莎玛对待她的追求者谢夫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她拒绝了谢夫,也拒绝来自谢夫的同情和帮助,以至于谢夫发现她快要失明的时候,她还在极力地否认这一点。由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莎玛绝对不是一个弱者,她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她是那样独立和坚强。同时我们可以分析,玛莎为什么要拒绝谢夫的爱慕呢,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失明是必然的,她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就是为了能够攒钱治疗儿子遗传的眼病,她身上的担子很重。虽然如此,她不愿意耽误谢夫,也没有时间去风花雪月,她不仅拒绝了谢夫,而且也拒绝了来自谢夫的所有帮助。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受玛莎的善良,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金子般善良发光的心灵。当莎玛被她那龌龊的房东偷走了所有的积蓄,并被冤枉勾引房东时,她并没有向房东的夫人证明,因为她答应过房东要替他保守秘密,玛莎只是想要回她的钱,因为那钱关系着儿子的健康。而没有半分要伤害比尔的意思。可以说,她并没有因为房东的邪恶而伺机报复,而是在极力维护着房东的名誉,莎玛始终铭记着房东的恩泽。所以当受到如此侮辱与不公平时,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善良的本质,甚至当狡猾的房东让莎玛伤害他时,莎玛都下不了手,在万般无奈下杀死房东时,她仍然渴望得到宽恕,因为这并不是她的本意,她是逼不得已的。

    再次,莎玛呈现给我们的还有坚强和脆弱并存的性格本质,她在面对很重的经济压力的时候,始终是坚强的,她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在狱中仍然独自承受,为了儿子的治疗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申诉的机会,这一点不正彰显了她的坚强吗?另外,莎玛的本质中也有着脆弱的本质,她在狱中和狱警的对话中谈及自己在工作中走神想音乐剧的原因,因为音乐剧中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只是被她隐藏了而已。作为一个女人,莎玛的肩上有沉重的负担,有这份恐惧是相当正常的。这种恐惧在她的生活中不断积累,以至于在她行刑时才爆发出来。在前往绞刑的路上那段描写心理的音乐剧显示出,她像抱孩子一样抱一个犯人,她被犯人拥抱,并与犯人共舞。这些无不显示出她内心的脆弱,这种种行为象征着她对儿子的爱,象征着她渴望被人爱,被人关怀,也象征着她希望与好友一同共舞的愿望。

    影片也显示出了莎玛的偏执与倔强,莎玛知道自己肯定会失明,因为这种遗传的疾病无可避免地会发生在她的身上。为了工作,为了能给儿子治病她背诵了视力表。舞弊了视力测试。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莎玛是偏执的。她不在乎房东比尔的冤枉,只求能够归还她为儿子治病的血汗钱,我们从房东比尔这个配角的身上看出了人性的贪婪, 也看出了他对夫人的爱。同时也反衬出了莎玛的坚持与倔强,她含冤入狱后拒绝用自己的钱给自己找辩护律师,而是要坚持用那笔钱为儿子治病,这一段落将莎玛的倔强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她不惜背负上忘恩负义的杀人犯的罪名,也要坚持为儿子治病,这是一份伟大的偏执。

    同时,我们不得不为莎玛那一份伟大的母爱而感动,莎玛在狱中与谢夫见最后一面时,谢夫问她:“你明明知道自己会把病遗传给孩子,为什么还要生下他呢?”莎玛说:“我只是想将一个孩子抱在怀里。”所以说她十分想体验一下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那种感受。然而,她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自己的一生。从影片的开始,莎玛就在不停地工作,挣钱,被冤枉,有能力支付律师费时却主动放弃,她的所作所为没有对梦想负责,也没有对生命负责,而是诠释了作为母亲所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因为是她将儿子带到了世界上,同时她也赐予了孩子失明的必然性,所以她不得不付出全部来治疗孩子的失明。莎玛死前的咆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但是当好友告诉她,她的儿子已经接受治疗后,莎玛反而平静了,她唱出了最后一首歌,道出了对儿子无尽的爱。外人的误解、蔑视已经都不重要了。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坚持,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儿子,为了让儿子永远生活在阳光下。这份母爱让我们敬畏。

    影片的最后,莎玛的生命在她压抑而又高亢的歌声中戛然而止,冰冷的镜头如同纪录片一样描述着这残忍的一幕。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好像停顿了,就是这么一个善良、坚忍、顽强的女性,可以用生命诠释出对儿子的爱,用音乐诠释出她对生命的热爱,但最终,抵挡不过的是命运给她带来的厄运。试想:如果在那个年代,如果男女平等的愿望早点实现,我们看到的也许不再是女性在社会底层痛苦的坚持,她们也应该拥有爱和被爱。同行的朋友们,珍惜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吧,让我们好好享受爱与被爱。影片给我们带来心痛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

    四、结语

    在影片中,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之中的一员,玛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让自己依靠。她是一位母亲,所以必须为了生存不断地努力和操劳,这样的压力令她不再青春美丽,所以对于异性她就显得尤其谨慎。唯一能够给她力量的是需要等待治疗的儿子基恩。为了儿子,她表现出来的是异常坚定的隐忍和自强,为了孩子放弃了爱情和梦想,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母爱的无畏与无私。让我们扼腕痛心的是莎玛悲剧的命运,她没有能陪伴儿子长大,没有能看到儿子手术成功,如果说能够有人去帮助她,帮她去承担人生的风雨,帮她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假如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做后盾,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到那个刚强坚毅的女人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姜丹.拉斯·冯·提尔电影中的悲剧女性形象研究[J].电影评介,2015(01).

    [2] 胡卫卫.女性主义视角下《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解读[J].电影文学,2014(15).

    [3] 李光.战火中的玫瑰赞歌——《沂蒙六姐妹》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3(01).

    相关热词搜索: 舞者 悲剧 形象 女性 黑暗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