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明确目标•理清线索•把握主题•巧妙识记

    时间:2020-03-30 07:53: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这段历史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所占的时间较短,但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因而也就成了历年中考命题的必考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部分历史呢?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也是诊断和评价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的依据。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这些目标可以分解到每一堂课中。在学习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同学们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也就是知道学什么内容、怎么去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学习新课时要做的第一件事。

    如:在学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学习目标之一是“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变化的相关史实,通过对史实的综合分析,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论,从而达到对历史的真正理解。

    二、理清线索

    历史发展具有时序性,但是历史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因而要学好历史就必须抓住主线,理清线索。学习知识点错综复杂的中国近代史,更应如此。对中国近代史的线索,需要从起止时间及其开始标志、历经时段、社会总体走向等方面来梳理把握,在把握的过程中要抓住历史发展演变中的几条主线。

    1.起止时间及其开始标志: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历经时段:中国近代史先后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在国民政府时期又大致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3.社会总体走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4.中国近代史三条主线: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和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面对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杨靖宇等众多民族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篇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这段历史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在进行英勇斗争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也是一部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

    三、把握主题

    中国近代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的六个学习板块之一,它包括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七个学习主题,既突出了近代历史的主体知识,简要勾勒了近代中国的全貌,又兼顾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较好地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学习时,我们要从主题线索与阶段特征、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学习收获与感悟等几个方面把握好每一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要明确学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在学习第四个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我们可把握如下内容:

    1.这一主题讲述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历史,基本特征是全民族抗战,主要包括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法西斯的本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等。

    这一主题上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巧妙识记

    历史知识头绪多、容量大、难记忆,但学习历史又不能不记忆,记忆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好方法就像一把金钥匙,会使历史学习趣味横生,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史实的掌握,要善于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灵活选取归纳法、比较法、图示法、歌诀法、谐音法、特征法、字头法、要素法、联系法、结合法、比喻法、辐射法等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下面,笔者列举几例。

    1.用字头法巧记《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即“广厦福宁上”。

    2.用归纳法巧记《马关条约》的四项内容:“一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厂),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口(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3.用歌诀法巧记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中央出发破四线(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湘乌遵义转折点(渡过湘江,转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打下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赤水金沙彝康川(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通过了彝族居住的康川邊界地区),大渡泸定翻雪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克服困难过草地(克服困难通过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吴起镇上会志丹(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个歌诀既突出了时间顺序又突出了空间顺序,短短42字,朗朗上口,简明易记,学习效果极佳。

    4.用比较法对《辛丑条约》、《马关条约》以及《南京条约》进行具体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发现其异同点,以加深对“三大条约”相关知识的记忆和对“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

    5.用联系法分析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等之间的因果联系,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等。

    相关热词搜索: 识记 理清 巧妙 线索 把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