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断层补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0-04-13 07:57: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社会老龄化导致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断层,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科断层,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知识断层,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这些断层影响了学校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本课题从“校本培训——深挖自身潜力、联动教研——借用它山之石、行动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机制——激发教师热情”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以此来补缺因年龄断层所带来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断层补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随着地区性教育大形势的高速发展,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老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未来几年,我校所在地区的教育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就教育而言,教育重组、“优胜劣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一所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的学校,如何面对教育的“重新洗牌”,是我校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过分依赖硬件设施,走内涵发展之路,是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种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但是我校的发展受制于教师队伍的几个不合理,其主要表现是: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2.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

    3.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我校针对实际提出了“‘断层补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虽然有关这一课题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规定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我们认为对这一课题在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创新和实效性等问题上的研究还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本课题试图在原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力求从学习、行动、反思、管理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与发展。

    一、行动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衡量标准莫过于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学习外,课题组认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心观察,细心体会,记录教学中遇到的点滴问题,并积极去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做好行动研究,同样非常重要。

    我校要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行动研究:

    1.了解学情,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有关学生的学习起点问题,有学者将其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我觉得这有助于比较清晰地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文本、课标的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 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因此把握教学起点,是对学生全面的关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1)设计学案,了解学情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在上课前能在学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把新知识先学一遍,就会对整个知识结构有一个预先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实际,精心预设学案。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先学,带着任务学习,带着问题思考。虽然我们以前也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由于导学的目标不清晰,方法不明确,检查方式不科学,自学评价没有跟上,因此学生即使有学习热情,也常常无所适从,认为反正老师课堂上还会讲,存在等和靠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预习变成了被动应付,效果当然就不高了。因此,教师在制订学案时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由此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案”,应该突出以下方面:重视基础,关注整体;自主感悟,启发思考;体现个性,着眼发展;体验成功,激发情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

    (2)借助学案,以学导教

    有了“学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等。运用“学案”可以准确定位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使教学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教师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学生已知的可以简略,不懂的应重点讲解,忽略的要及时提醒,错误的必须更正,这样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教得方便、教得顺畅,教师常常无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或者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学习中的问题不是由学生提出而是由教师直接抛出,讨论研究远离学生的实际需求。由于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低估学生的能力,过分注重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结果是学生理解的还在频频发问,学生不懂的却没有涉及。“零起点”现象十分突出,这种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尤为突出。而有了学案以后,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从重点、难点出发,顺学而导,避免了零起点,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研读文本,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途径很多,但课堂教学能力发展应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抓手,而读懂教材,研究好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完全认识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全面认识教材,是正确地“用教材教”,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研究教材,充分地理解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的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反思,提升科研水平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经验+反思=成长”这是著名学者波纳斯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也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教师需要在组织、参与和监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通过内省(回忆、分析)教学过程,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力求教学更臻完美。这种观察、分析、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强的内在动力,能够合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知活动。作为对认识的认识,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通过反思,人们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使自己的实践行为趋于合理,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促进了自身专业的成长。

    (1)教学手记,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手记是课题组针对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日渐疏于思考的现象而设计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日常教研活动为依托的反思;另一种是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依托的反思。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反馈的信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情况,教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反思,进而改进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2)集体智慧,提高反思效度

    借助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提高反思效度,克服个人惰性。在学校中,教研组是基层组织,是教师研究、成长的集体,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教学职能,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职能。这主要体现在教研组的教育研究活动中。

    (3)录像回放,反思课堂得失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课堂上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即使是课后回忆,也很难将完整的教学过程重复,因为有些细节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己根本觉察不到。如果我们用摄像机将一节课完整录下来,借助录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反观时对照课前教学设计,重现课堂教学过程,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它,可清晰地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二、创新机制——激发教师热情

    我们认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及师资队伍的发展直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校管理的推动力;二是员工素质的推动力。学校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激励着教师教学及研究行为,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力量,而不当的教学管理制度可能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阻力。我们认为,只有在制度上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

    1.建设学习型校园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备不断调整革新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组织。它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作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来进行研究:

    (1)研制教师发展规划

    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共同愿景和学校规划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发展需求,围绕专业发展,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规划要突出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的理念,突出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环境的设计人和学习的指导者。规划要对个人的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发展阶段及措施等作出具体计划和安排。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在教师研制个人发展规划的同时,开展了工作内容扩大化和丰富化活动。其内容是指学校在对教师工作的安排上,给予其工作岗位的调整、增加和扩大其工作的职责范围。教师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一方面是指教师工作范围的扩大,其一由原来熟悉的岗位调整到新的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其二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基础上增加新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工作范围内责任的扩大化。实质是教师对自己工作所负责任的增加。如我们学校开展中层岗位体验活动,让年轻的优秀教师到中层岗位体验,每月轮换一次。工作的扩大化带来了职业工作的新颖和丰富,给教师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挑战必然带来教师对专业工作新的兴趣和热情,新的体验和经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

    (2)营造民主开放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转变角色,成为终身学习的表率和楷模;其次,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学习气氛,鼓励教师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建立开放、信任的氛围,使校长与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实现平等对话与交流。

    (3)重建合作互动体制

    通过重建和创新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教科研制度,以体现不同形式的互动合作的形式,从而调动每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校内多样化的教科研制度,其中包括同学科和同学年、跨学科和跨学年的教科研制度,帮助教师对学科和教材的理解和创新,或自由、自主、自愿地结成学习研究小组,开展专题对话与讨论。二是建立内合外联的开放性、一体化的教科研制度,要积极地吸纳校外教育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师研究的组织中来。

    2.创新激励性机制

    在学校管理的诸要素中,教师是第一要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具体的做法就是为教师取得成就创造条件,搭好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校一方面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目标,举行拜师活动,为他们配备德高望重的导师,使每位导师都有“传”“帮”“带”的计划,每位徒弟也都有“学”“赶”“超”的任务。另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访问、业务培训,开展优质课、教学科研论文、多媒体课件评选、说课等活动,使他们有多种展示自己舞台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对于中年骨干教师来讲,学校应注重为他们创造两种环境:一是良好的学术环境。引导他们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自己的品牌,鼓励他们著书立说,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二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制定有关制度,引导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等,激励他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补缺 断层 策略 成长 农村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